龙城小学510班习作(一)——古诗改写

平安喜乐
创建于2024-03-15
阅读 178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三首古诗学习完,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当时的场景,我们一起来瞧瞧?!

《稚子弄冰》改写

梁婉艺

    冬天的清晨,天气寒冷,风呼呼地吹着,可以说是冰天雪地。在这安静的早晨,忽然传来了几声欢笑,是谁呢?哦,原来是几个小孩子。

    孩子们早早地离开温暖的被窝,穿上衣服来到门外,看到自己家中的铜盆结了一层厚厚的冰,便开心地笑了起来。他们快步跑到铜盆旁,小心地敲了敲冰面,发出沉闷的声音,“哈!果然厚!”他们开心地说道。但是,这么厚的冰怎么玩才好玩呢?他们思考了一会儿便有了主意。他们把盆倒扣过来,轻轻晃动,拍打,另一位小朋友用手接着,很快就取出了冰块。他们又在冰块中间挖出一个小洞,再找来一根彩色丝线,穿过冰块,把冰块挂起来,就像一个银钲,用木棍轻轻敲打,便发出清脆的响声,那声音穿林而过,穿过花园,穿过房屋……

    小孩子们得意极了,一边走一边敲,越敲越起劲儿,越敲越兴奋,声音也越来越大……“啪”地一声响,冰块随声而落,碎了一地,孩子们来不及反应,面面相觑。然后就相视而笑,开开心心地回家了,他们决定今天晚上把铜盆接满水,再制作一个“银钲”。

    生活在乡村里的孩子真是处处充满了乐趣,且自由自在,让人羡慕不已!


                  《村晚》改写

                          李金妍

     一个夏日炎炎的下午,柳树妈妈对着清澈如镜的河面上伴着微风梳理着自己那细长而又嫩绿的头发,河中两只黑头白身的野鸡在闲逛着,时不时还“嘎嘎”叫两声,在聊天吧?河边长满了青草,一切看上去都那么悠闲。

      远处的青山好像是在“吃”那似蛋黄似的太阳,影子倒映在这清澈的河水中显得更加生动。

     河边,被小主人带着啃了一下午草的牛儿也慢悠悠地向家里走去。牛背上还坐着一位身穿白背心和一条蓝短裤的牧童,两条腿一条搭在牛背上一条向下放着,看上去也是那么悠闲自得,不用写作业而烦恼,也不用为他人而忧愁。估计带着牛儿在那漫山遍野中闲玩一下午也很愉快、很自由吧!手中还拿着一个短笛,时不时按着自己的想法演凑一曲,为树上的鸟儿合凑,为花丛中飞着的蝴蝶伴凑,为河中的野鸭伴曲。没有固定的腔调也没有任何的烦恼。就连牛儿也好似能听懂一般,时不时也“哞哞”叫几声好像在为自己的小主人做评价。

       乡村的快乐是数不尽的,那里总会让人感到放松、愉快,仿佛是大自然为了让人们放松而设计出的美景吧!

《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改写 

                         王皓民

       夏天的太阳伯伯爬出了山尖,乡村里静悄悄的,路边的树叶随风摆动, 农作物刚刚发芽, 正蕴含着能量 茁壮成长 。

        此刻天空中的光不过还很微弱 乡村里的人们就已然提着工具来到了田地, 耕耘,除草。干了一整天 活,虽然很辛苦, 但晚上只要一回到家, 放下工具, 饭都来不及吃 就回到里屋帮助 夫人搓麻绳。尽管这时他精疲力尽 ,但依旧要忙到深夜才肯安然入睡 。农家人的男女老少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就这样不分昼夜的男耕女织 。

        然而孩子们呢 ?他们不会耕地 也不会织布 他们怎么忙活呢? 只见两个小孩儿,一个手拿一把西瓜种 ,一个手拿一把南瓜种, 用铲子挖出一个个,一排排的小坑, 把种子埋好之后靠在桑树荫下乘凉对话 :“老二敢不敢比一比 ,是你的南瓜长得好还是我的西瓜长得好 ?”老二答到:“比就比, 东风吹 ,战鼓擂,比种瓜, 谁怕谁! ”接着两个人都抬头挺胸 ,针锋相对,走到一起,一脸硬气 ,鼻孔朝天 ,恨不得把自己的鼻孔镶进对方的眼睛里。

        他们农家人男耕女织 ,传承世世代代,勤劳干活 为了生活不分昼夜  。


               《稚子弄冰》改写

                        洪艺铭

        清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漫山遍野,白茫茫的一片。公鸡从不偷懒,已经开始欢快地歌唱。

       调皮可爱的小孩子,从屋子里出来,伸了一个懒腰,走向了铜盆去洗脸,可是用手去触摸水的一瞬间,才发现铜盆里的水被冰冻住了,小孩子灵机一动,来了主意。跑进屋里拿到线后跑出家门,把铜盆里的冰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用木棍在冰上弄一个小小的洞,然后用手托住冰,把红色的丝线穿过去,左看看右瞧瞧,确定没有丝毫问题后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我真是太聪明了,乐器都能被我给发明出来!

       小孩子小心翼翼地提着冰,右手从地上拿起了玉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类似于一个曲尺,他用玉磬敲击了一下冰块,不,不是冰块是钲,那美妙的声音把小鸟,小蝴蝶,小蜜蜂都吸引了过来,小鸟叽叽喳喳好像在说:“好棒好棒,这是我听过最美妙的声音啦。”小蝴蝶和小蜜蜂在一旁跳起了舞来。

     其他村民听见了,把要干的事情和正在做的事情都忘了,大家沉醉其中,不可自拔。

    可惜敲着敲着冰块却碎了掉在地上的声音如玻璃碎裂了一般,小孩子见壮“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他的妈妈闻声赶来,对小孩子说没事,再冻一个不就好了,小孩子便不哭了。

     童年是快乐的,是美好的,是幸福的。

                                                     

《稚子弄冰》改写

王娅彤

     一个冬晨,天气比较冷,天幕上满是阴云。一个孩子从家门出来,呼吸了一些寒凉又新鲜的空气。

     忽然,他望见了一个铜盆。这孩子两眼放光,兴冲冲地朝那边跑去,他是望见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吗?怎么那么高兴?等他跑过来后,瞧见原来是铜盆里的水结冰了。他四下看了看,看见一根粗木枝,便拿着木枝照着冰就一通捣。没一会儿,冰块就被取了出来。

    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孩子静下心来想了想:“有了!”他开心地叫道。他向着家门跑去,取了些线又返回到铜盆处。他取线做什呢?原来呀,是要把冰用线穿起来。他使劲地把冰凿了个小洞,然后将线从小洞中穿过去。看起来多像个银钲呀!他高兴得拍起手来。

     孩子拾起了刚才的那根粗木枝,一手拿着冰,一手拿着木枝,他用木枝敲着冰块,随即便发出了清脆好听的声音。叮叮当当,乒乒乓乓。美妙的声响穿过了层林。那孩子就像一名小小音乐家,万物都在听着他的演奏,小鸟的鸣叫仿佛是他的伴乐。

    正当他专注于演奏之时,不想一个没拿稳,手中的冰块落地,发出玻璃破碎的声音。孩子一看冰块摔碎了,便闷闷不乐地收拾好残局,心情如同这阴沉的天空一样回到了家里。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

张俊博

          在夏日的农村,人们就犹如一只小蜜蜂,辛勤地劳作着。白天大人们就戴上草帽,光着膀子,扛着锄头去田野里除草,一些女子们则是在晚上搓麻线,织织布,补贴一些家用,可真是男耕女织。只见他们一手拿着线头,一手举着穿针,水沾一下线头,轻轻地穿过针头,穿过去了就开始织布。

    大人们干活,小孩子们可就遭殃了,因为大人们都忙着去干活,不和他们玩儿了,他们既没有力气耕地,也不会搓线。可更别说织布了,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啊,那是一个无趣;路过一个树苗踏一下,撞见一个石头丢一下,那是一个无趣、孩子心想,那我能做什么,真无聊啊,要是大人们不干活儿,来陪自己就好了。正当气愤时,他们看到一袋子瓜种,立刻又想起了那又大又甜,爆汁的西瓜啦,他脑瓜子一转,心想:“对呀,我可以自己种瓜。”于是他拿上桌上瓜种,找到了一棵大桑树旁蹲下,手指在土里钻了一个小洞,放了一些瓜种进去,颇像一个大人在种瓜,他又学着大人的模样,拿一个碗装满水,用脚把土踏平,浇上了水,做完之后累倒在树旁,心想:“我可真是男子汉,以后就有吃不完的西瓜啦。”

    渐渐地,竟然在树荫下睡着了。你猜,他会不会梦见西瓜已经成熟了呢?

《稚子弄冰》改写

                            贾一航

      清晨,北风呼啸,是那么不一样,风如同小刀似的划过脸旁,风呼醒了沉睡在树上的雪,雪花如白蝴蝶似的飘起下来,原本是褐灰色的地上加了一层棉被,“白蝴蝶”还在飘落,似乎是上天的赠眷吧!

     在这么严寒的天气中,满脸稚气的小孩从“春天屋”走到了“冬天里”!他们对雪很陌生,但又对它们充满喜乐,也许这是当年的第一场雪吧?咦,这是什么?光溜溜,亮晶晶的。这就是雪的母亲--冰。看着这冰,孩子天生的聪明、淘气瞬间就来了。他们把冰从盆里取出来,完好无缺。他们找来彩线,把冰串起来。哈哈,一个银钲!找来小木棒,轻轻地敲打冰块,多么清脆的声音啊,穿林而过,比那钢琴流淌出的声音还好听呢!

      过了一会儿,家长们都来看它们的演奏,一个孩子抱起一棵大树,使劲地摇,雪花为他们的音乐增添了一份乐趣。忽然,冰“哐当”一声,掉在地上,碎了,像玻璃一般的声音,演奏也戛然为止。

      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幼稚可爱,把冰雪都融化了。


                  



《稚子弄冰》改写   

马甜峰

    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天地之间白雪皑皑,大人们又是铲雪,又是做饭,都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大约四五岁,满脸稚气的小孩子起床了,在家里的铜盆边玩耍,一会儿堆雪人,一会玩打雪仗。无意间在自己家的铁盆里发现了一夜之间冻上的冰,激动地大喊:“冰冰,这里有冰,这里有冰。”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开心得一蹦三尺高,于是这个孩子连忙把村里的好朋友叫过来,他们在这里找找那里找找,找到了几根线,凑合了凑合,一根一根编织在一起。一个好看的彩绳就编成了。然后又精挑细选出了一个绝世好位置,用一个又硬又圆的树枝在那个绝世好位置上扎了下去,用手把冰块立了起来,那彩绳在那个树枝扎的洞上慢慢地穿过去,再把这块冰块上的洞和绳子绑起来,轻轻地提着,又找了不粗也不细的树枝,用绳子给它绑起来。轻轻敲打那声音,美得像百灵鸟的嗓音,那音调比音乐家的声音还好听,那声音穿过村庄,穿过树林,飘荡在村庄的上空。正玩的精彩时,那块冰像玻璃的声音掉在地上碎了。孩子在那里呆住了。不仅不哭,也没有闹。反而还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小铲子把掉在地上的“玻璃”一点一点地铲走了。

      这美妙的冬日早晨!



《稚子弄冰》改写

冯昭栋

         寒冷的冬晨,茅屋上、地面上、草上、植物上都布满了闪闪发光的霜。就连树干上、树枝上都有了亮闪闪的冰条,水都结冰了。

          “吱呀”一声,茅屋的门开了,两名七八岁的小孩子跑出来玩耍,他们玩着,眼前一亮,发现古黄色的铜盆里的水结冰了,他们把铜盆里的冰轻轻地、慢慢的取了出来。心中有了各自的想法,说:“我们可以把这块冰当成乐器,用线一穿,来敲呀”。“好的。”他们分工配合,只见一人拿线在冰上弄了一个小洞,而另一人小心翼翼地拿着冰。把线穿了过去,又找了一根棍子,把线在棍子上打了结,十分开心。

         他们看着这“冰乐器”说:“这个乐器多美,是我们一起做的,它是无价之宝。”他们俩用树枝来敲打这块冰,发出的声音像击打乐器一样,声音是那么轻快、清脆、柔和,比乐器还好听。声音传入树林里,鸟儿也不叫了,十分安静,像是在听这些美丽动人的声音。

两人敲的正起劲,忽然,“砰”的一声,那块冰碎了一地,就像珍贵的玉石被人不小心摔碎一样的声音,顿时,鸟儿们又叫了起来。

        这时,这两儿童看了看碎了一地的冰块,有相互看了看,脸上露出了童真的笑容。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

崔皓威

        太阳公公刚刚替下月亮值班,光芒四射,照得大地一片生机。风姑娘化作慈祥的母亲抚摸着世界万物,使得小草左摇右晃,似在跳舞。那呼呼的响声是风姑娘的杰作,面对这么好的天气 ,农民自然也不会错过。

        他们早上6点起来赶忙拿上镰刀 、铁锹,一刻也不耽误地向田里走去。到了田里,农民不费力地把镰刀拿起来,先把田里的杂草除干净,接着用铁锹把土均匀的铲掉。女子们也不闲着,把种子埋里面,再撒一些水,使种子快速生长,让人们早早吃上粮食。不知不觉已经晚上七点了,农民全都饿了,他们辛苦了一天,终于能吃上一口热饭了。

       晚上,他们一会儿织衣服,一会儿织鞋子,一会儿搓麻线, 一刻也不懈怠。吃过晚饭,家里的小孩子们开始工作了,他们去到田里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他们开始窃窃私语,商量办法,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很丢脸。他们心生一计,跟着大人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他们的样子种瓜。 

       天渐渐晚了,他们收拾收拾也该睡了。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

贾政璇


夏季到了,蜻蜓在田间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蝉被热得一直在鸣叫,而森林中十分凉爽,大树伯伯为我们挡着了太阳,池塘中的小鱼儿躲在荷叶的下面乘凉,青蛙不停地演奏着。

农民在田间辛辛苦苦地除草,一边除草一边喃喃自语:“加油!让明年的收成越来越好,这样我们就不会挨饿了!”说着农民左手抱着拔掉的草,右手抓着草,紧紧地抓着,用力一拔,草就拔出来了,农民把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露出一个甜甜的微笑,像吃到了胜利的果子。

晚上农民们回到家,即使他们十分疲劳,也在忙碌着自己的工作,都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为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男人们细心地搓麻线,而女子们在缝衣服的机器旁,一针一针地织着布,这男女配合得直默契呀!

孩子们既不会耕地,又不会织布,但在农民的带领下,孩子们也有勤劳的品质,在茂密的桑树下,也学着大人们种瓜,先挖一个坑,在里放一些种子儿,希望可以吃上自己种上的瓜,种完瓜孩子们又无拘无束,悠闲自在地玩起了游戏。


《村晚》改写

张允铖 

        河边的草已长到水边,鸭子在水里欢快的游泳,河水清澈见底,让人看起来想尝一口,垂柳抚摸着小溪的身子。

         傍晚时分,太阳落山了,难道不像被山吞下一样吗?水中波纹荡漾,好似一个破碎的玉石一般,在水的映衬下,美丽无比。

        看!那边的牧童横骑在牛背,手拿着笛子来吹,声音甚是好听,可能他觉得很无聊,没人陪他说话,才吹的笛子,或是心里很得意,自己能编出这么好听的曲子,别人可编不出来。那头牛也听得很认真,仿佛理解牧童的心一样,难道他很通人性?还是和牧童待久了,和他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牧童依然吹着笛子,看样子应该是随便吹的因为没有刚才的动听自然了,老牛却依然听得如痴如醉……

        天色更深了,鸭子也游远了,牧童与牛也已经回家,刚才美丽的画面,使人的情绪久久不能平复。牧童的短笛声依旧在村庄飘荡……

阅读 178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