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一份春日芬芳,让“研”途的风景定格美好;赴一场教研盛会,让“教”改的光芒热烈绽放。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加深全县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理解和认知,3月15日桓台县小学数学团队开展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思考 ”网络教研活动。
分享教师
赵龙:桓台县红莲湖学校教师,曾获得“桓台县优秀班主任”,“桓台县立德树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后两次获得县优质课一等奖,多次执教县公开课。
分享层面
本次分享,从“教—学—评一致性”课标要求、内涵梳理、具体操作及实践案例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二、内涵梳理
三、具体操作及实践案例
一、确定教学目标
基于“大概念”的教学成为如今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大概念的提取都要参照课程标准与各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要体现大概念,需要抓住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学评一致性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因此,在确定学习目标时,首先需要从课程标准中提炼相应的核心素养内涵,并据此提出核心目标。
结合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分解单元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课时子目标。
二、设置评价任务
核心素养目标统领下的评价,首先需要根据具体化的课时子目标形成评价任务。教师可通过评价预估学生的表现,并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层次,做出自己的教学决策。又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与评价内容一致,教师可根据评价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形成反馈。
三、设置教学活动
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的确定,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清晰的、宏观的、易于操作的框架。教师应当根据目标进一步梳理知识体系,调整课时安排,将目标转变为合理的、与学生学习经验相对接的学习活动,并分步实施,为学生提供序列化的学习体验,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四、评价与反思
除了纸笔测试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之外,将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并有效改进教学。在评价中需要明晰具体教学内容所对应的核心素养在该阶段的内涵,对内容进一步分解、描述和刻画,在此基础上制订可操作的评价框架,设计聚焦核心概念的表现性任务,划分学生达成标准的水平层次。
全县小学数学教师认真组织观看了此次教研活动,大家都学有所思,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方。通过本次网络教研,老师们对“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今后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