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之际
公安民警从专业角度揭穿诈骗套路
提醒广大消费者
树立反诈意识
提高防骗能力
1、见招拆招:冒充“公检法”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姓名、身份证号、地址等个人信息,假冒“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为由,要求其配合“调查”并将资金转入所谓“国家指定账户”。
防骗小贴士:“公检法”机关不会使用微信、QQ等软件办案,更不会要求居民提供个人账户信息。
2、见招拆招:“杀猪盘”诈骗
杀猪盘”是指放长线“养猪”诈骗,“养”得越久,“骗”得越狠。诈骗分子往往以甜言蜜语或献殷勤等方式博得好感和信任,再以投资等理由骗取钱财。被诈骗的大多以女性为主,被诈骗后损失大笔资金,精神也受到重创。
防骗小贴士:陌生异性无缘无故对你嘘寒问暖,不敢开视频、不敢见面的网恋对象,不要信!刚认识不久就让你转账汇款,或者推荐涉博彩、赌博平台的,一律直接拉黑!
3、见招拆招:网购诈骗
网购给消费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网络诈骗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不法分子自称“卖家”或者“客服”,以“退款”或“重新支付”为理由,诱骗客户点击其提供的网址链接,进而转走被骗者银行卡上的余额。
防骗小贴士: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登录官方购物网站查询相关信息,不要点击对方提供的网址,更不能在陌生网址上填写个人信息。
4、见招拆招:虚构中奖诈骗
不法分子伪装成送奖品的商家,“中奖”背后是精心设计的骗局,被中奖冲昏头脑的人很难理智地辨别真假,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防骗小贴士:收到中奖信息一定要高度警惕,做到不信、不理、不转账。凡是以“中奖”为由,要求缴纳“手续费”“认证费”“税费”等费用的都是诈骗。
5、见招拆招:兼职刷单类诈骗
不法分子发布网上招聘信息,以兼职手机“刷单”等“工作”简单且报酬优厚为诱饵,骗取受害人信任,继而提出以“垫付货款”等方式诈骗受害人钱财。
防骗小贴士:不要轻信网上发布的所谓“招聘信息”,尽量选择正规的网络招聘网站,并直接联系网站客服核对求职信息,避免向招聘方提供“保证金”、“预付款”等。
6、见招拆招:假冒班主任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假冒学校教师或班主任身份,以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为由发布诈骗信息,要求学生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宝缴纳各项费用。
防骗小贴士:学校一般不会在群内发送二维码,也不会要求家长通过网络转账的方式支付学费。因此,家长在收到任何扫码交学费的消息时,都应直接与班主任或校方联系核实信息真伪,避免受到财产损失。
7、见招拆招:求职招聘诈骗
不法分子发布网上招聘信息,诱使受害人进入“面试”后,招工者以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押金、手续费等名目向应聘者收取钱款。
防骗小贴士: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那些先交报名费、培训费等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都要谨慎对待。
8、见招拆招:社保卡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境外手机号发送诈骗短信(+0082为境外号码),自称社保局“12333”服务热线工作人员,以“社保卡异常将被强行终止”“社保卡升级”或“电子社保卡审核未通过”为由,索要被骗者身份证号、社保卡号、姓名、密码等个人信息,或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缴纳“手续费”以实施诈骗。
防骗小贴士:不要随便点击不明链接或拨打不明电话,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账户信息及身份信息,更不能按对方提示进行转账汇款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