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有趣,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人有很多。这则寓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节课中,许老师首先从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寓言故事进行导入,接着出示“寓”字的古文字,带领学生们理解寓言的含义。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目标性极强。
为实现“抓住关键词了解故事,联系生活体会寓意”的教学目标,创设以下三个学习任务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架:
任务一:读通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设计意图:识字是二年级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识记方法、互相检测纠正朗读情况,最后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检测学生整体掌握情况。在字词识记阶段,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放手让学生解决学生问题,对重难点字词如“窟窿”做针对性指导讲解。努力做到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二:情境再现。老师带领学生分别走入第一次丢羊和第二次丢羊的场景。通过演示人物的语言、动作,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任务三:联系生活,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类似“亡羊补牢”的见闻和感想。
设计意图:运用两个情境故事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文本道理与现实生活建立连接,让孩子们学会迁移运用,同时借助情境潜移默化的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最后让孩子们联系自身情况,促进孩子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建立正确价值观。
课后,二年级组语文老师们给予了点评。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许老师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汇报课活动,教师们在听课中学习,在授课中提高,在评课中揣摩和反思。
通过评课环节,我发现一些自身问题。一是对板书的问题,太多,内容太杂乱。不够美观。二是最初难以把握课程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结构散乱不清。再者是放手不够,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让他们自己走的更好更远,而非成为限制框死他们的思维,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会更多注意这些问题,并进行改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本次课堂生成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倾听能力不足,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够好,不听、不会听老师讲课内容。听说读写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能力,“听”为重中之重,也会对后续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日后常态化教学中,我将重点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教学无止境,如同艺术创作,需要我们用心去诠释,用心去呵护。教学生涯的得与失都会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漫漫成长路,探索不放弃,多学多反思,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