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潜龙在渊
出身贫贱的韩信,每日熟读兵书,年少便立志做大将军。面对人生的苦难,他从小便充盈一股狠绝的韧劲,越挫越勇,哪怕终身困顿,始终保有作为人的尊严。韩母死后,立志让万户守冢。之后寄食于亭长,面对亭长夫人讥讽愤然离去,之后偶遇漂母,每日送食。之后在菜市口,偶遇屠夫,谨记“遇事能忍则忍,不与人争,自我保全为要”,为了不让事态扩大伤了自己,为了不惹官司耽误前程,忍受胯下之辱。时逢陈胜吴广起义,择项梁加入,于微末中思考军机大事。自负的项梁于定陶大败,韩信亲眼见证项梁惨死,明白了月满则亏,越是得意越要警醒再警醒。之后,投入项羽,任执戟郎中,见证了项羽杀宋义夺权,身先士卒并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项羽于巨鹿大胜,项羽坑杀降卒二十万,旁观鸿门宴,期间韩信屡屡谏言,因为人微言轻屡屡不用,最后的咸阳大火,导致韩信投刘邦。在汉军中做管理粮饷库房的小官,不被用决定逃跑,后被抓。后得夏侯婴和萧何赏识,推荐给刘邦,不用。最后韩信无奈决定离开,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并以丞相担保,让韩信有了千里马之遇伯乐之感。刘邦信萧何,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与刘邦做汉中对,言项羽四大错,而刘邦民心归附,指出“出汉中,定三秦”的策略。
飞龙在天
对于任何开创一番事业的人而言,都要经历从宏观的战略,到中观的战术,再到微观的决策;从预设的目标,发展为周密的计划,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第一战,便是如何出秦岭,才有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利用对方对施工时间的误判和松懈,巧妙融合信息战和心理战,发现他人熟视无睹的东西,不按常理出牌,出齐然后致胜。这一战,奠定了汉国的基本盘,展现了韩信非凡的军事才能,稳定了大将地位。而过于自信的刘邦于彭城大败于项羽,张良向刘邦推荐以韩信为首的“灭楚三杰”(韩信,英步,彭越),刘邦不得不承认韩信的军事才能并让其驰援荥阳。韩信驰援刘邦,谏言组建骑兵,归属灌婴统领,于京、索打响反击战役,重挫楚军兵锋,也极大提振了汉军低糜的士气,随后帮助刘邦构建了贯穿荥阳、成皋、广武一线的纵深防御体系。此后,楚汉战争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以荥阳为中心,双方陷入长久的拉锯战。
公元前205年五月,韩信于废丘城水淹章邯,章邯兵败自刎,刘邦又一心病去除且对韩信的军事才能彻底拜服。公元前205年八月,韩信北上平魏,急行一日至夏阳,制木罂(浮桥)突袭疏于防备的安邑,魏国因为救援安邑而导致疲于应对导致全军覆没,一月全取五十二城,灭魏国。攻就要攻敌人不守的地方,守就要守敌人不攻的地方,才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并且这场战争中对于木罂(浮桥)的创造不是毫无依据地凭空想象,都有它的土壤与根基。创造力首先是对既有经验的继承,然后才是打破常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是一个从接受、继承到打碎、归零、重塑,最终实现再造的过程。
随后韩信提出平定天下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北上,开辟第二战场。第二步,南下,攻略侵袭楚国后方。第三步,西进,与刘邦连兵灭楚。
刘邦害怕韩信做大,派张耳辅助韩信,并起监视分功之职。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领兵攻代,写檄文激其主将正面对决,以力破之,不占城而消灭有生力量。由于荥阳战事吃紧,精兵被抽走。公元前204年10月,赵相不听李左车之言(与小道偷袭粮道,主力坚守不正面对决,耗死韩信)被韩信以计引诱出击,追上后韩信破釜沉舟大破赵军,赵军后退又被袭营导致军心大乱,赵军溃败,赵国灭。之后韩信收服李左车,李左车分析汉军需要休养,献计佯攻燕国而派辩士游说归附。果然,不费一兵一卒,克燕。
韩信连下魏、代、赵、燕四国,而刘邦却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不得已只身逃亡到韩信驻扎的修武。晨间趁韩信熟睡拿到将印和兵符,夺其兵权。公元前203年十月,刘邦派郦食其游说齐国但并没有让韩信休兵,齐国相信会盟撤下黄河之兵,韩信当机立断全军出击,齐都破。楚军派龙且救援,龙且骄傲自大,在追击汉军的渡涉潍水的途中被水淹,齐国被平定。韩信请立代齐王,镇守齐地,并确认刘邦信任他。此时,蒯通说狡兔死走狗烹,并劝韩信三分天下,韩信承刘邦的知遇之恩也并无取天下之心并自以为刘邦不会害他。可悲!可叹!可惜!
公元前202十月,刘邦决定调动一切力量,与项羽一决胜负。韩信领兵取固陵,围陈县,英布占淮南,汉军会师垓下。韩信摆出五军阵与项羽硬碰硬,利用项羽自负,合围项羽,项羽兵败,退回楚营。夜里西面响起楚歌,项羽不禁慷慨悲歌,也就是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而虞姬以《和垓下歌》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后虞姬自刎!随后项羽趁夜突围,被农夫指路陷于沼泽。项羽与其随从二十八骑,分四队,每队七骑,迎战千万人,斩杀数百人,但人力有穷!见熟人吕马童,自刎送其一场富贵。至此,楚汉争霸到此结束。
而司马光对于韩信的伟业有了盖棺定论:“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擒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韩信之功也。”韩信不仅仅打下了三分之二的江山,还运送精兵,取得了八战八捷的赫赫战功!
兔死狗烹
刘邦登基后害怕韩信继续在齐国做大,便取消韩信的齐王,而封为楚王,韩信又一次丢了兵权。韩信归乡后,建了韩母陵,让万户守陵,完成了年轻时的诺言。又千金谢过了漂母,百钱谢过亭长,封羞辱过自己的屠夫做中尉,但因为收容身为通缉将领的好友钟离眛而被举报,钟离眛得知后笑韩信单纯可笑后自杀,韩信也被抓捕。这一刻,他终于不再相信刘邦会信任他,也明白了“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韩信以为刘邦会跟他一样有“信”。软禁期间,著《韩信》三篇,但已消失,被后世美称“兵仙”。
果然那一天来了,吕后趁刘邦平乱之际,利用萧何将韩信引入长乐宫,被诬陷密谋造反,韩信被乱箭处死。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这只是一家之言,韩信之死到底是什么情况,已经不重要了。韩信早已完成了不朽的历史功绩,八战八胜的赫赫战功,年少时候的凌云志也早已实现!
总结
首先,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作为军事家,一生是完美的。作汉中对,出汉中定三秦作为汉的根据地,北上南下西进的战略奠定平天下的战略,后擒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八战八捷,大汉江山基本由韩信打下来的!功高所以震主!哪怕他没有一丝谋逆之心,最后仍被软禁处死!他在军事上将欺诈用得淋漓极致,但政治上确没有考虑,或者说是不愿考虑。士为知己者死,尤其是一个年少便无人在意,某天确突然从一个管粮食的拜为大将军,难以想象又不敢想象会在韩信心中产生多大影响,所以或许韩信的命运在他拜为大将军就已经注定了。正因为单纯,所以全心全意;正因为单纯,所以能手握大权。而也因为单纯,所以军事上无敌;而也以为单纯,所以政治上无奈。韩信之后,历朝历代的功臣良将,一想到立功,不是欢欣鼓舞,而是心怀恐惧、担惊受怕。君与臣之间,似乎注定了“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乐处,可与履危,不可与安”。
韩信的故事告诉我们,成事的人必须要有过硬的本事,为了更宏大目标而忍受一切的忍耐,并且特别要对外部环境有敏锐的洞察,最后便是人心的险恶!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我从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