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和风含新意
         春来万物生


——唐马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 春风飒飒,时光清浅。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学习的芳华,沉香流年。乘着春天的风,唐马路小学六年级语文组教师在温馨的教研氛围中,挖掘知识的宝藏,谱写智慧的篇章。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本次六年级组的两位青年教师合作执教了本课,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王春梅老师课前精心备课,制作了生动的PPT、搜集了详实的历史材料,加上王老师拥有深厚的自我学识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庄重而不失灵活的教学,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真的让现代孩子们接受了一次革命教育。

        在梳理文章结构的同时,春梅老师用“探究李大钊的人物品质”作为“探究支架”,让学生在自读中先找一找,在随后的交流中,聚焦于“神态”“言行”“外貌”,“透视细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精神品质,并能相机结合资料,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很好地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同时,这节课不仅关注到了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还关注到了在女儿眼中作为父亲的李大钊,且做到了有主有次。亮点是引读自然,一咏三叹,回扣朗读,加深感悟。

        第二课时由徐思雨老师执教,她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体会写作方法,领悟对比、首尾照应等写作手法。既准确地把握了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又与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读中悟悟中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很好的结合。教学中注重了语文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对"对比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在文中用在何处,有何好处等做了重点点拔,因此教学设计也相当有效。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为了提升备课质量,提高课堂效果,课后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活动。结合本学期的教研主题:读中悟、悟中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两位老师先谈到了备课的心路历程:《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初读课文兴许以为教起来难度并不大,毕竟‘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要素学生很早就接触了,可随之而来的困惑越来越多:譬如六下这个单元与之前描写人物单元的学习有什么关联或者延续性?而着眼文本来看,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而且距现在年代久远,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学生不了解当时的局势,理解起来有所困难。到底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李大钊的革命品质呢?带着这些困惑,从备课到多次试课,才逐渐醒悟:最好的课堂不是一味追求呈现效果,而应该是多关注学生,以生为本,让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张羽校长全程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对两位青年教师也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进行了深入的指导:

      教学要关注文本突出了什么? 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是“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人物及背景介绍,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盲点,走入课文情境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把握。“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为目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能停留在浅显的表面,要引领学生有层次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其次,教师更要对学生、学情有更多的关注,让教学真实地发生。要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丰富情感与认知,揣摩生命与人生;要让学生成长为会学习、能学习、善于学习的人。

       每一次的登台亮相都是朝更高峰的一次攀登。每一次磨课,都是历练,是成长,是在反思中坚定,在坚定后实践,在实践中变得更专业。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会永远奔腾,一个人唯有融入团队才能走得更远。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并肩,行至更远处!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