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警惕“返利”APP

金融知识教育宣传
创建于2024-03-14
阅读 5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数字化时代,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便捷的APP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然而,正当人们享受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时,不法分子也趁机而入,设计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网络诈骗手段。其中,“返利”式诈骗APP便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欺诈形式,它通过承诺高额返利吸引受害者投资,然后再以各种理由拒不支付本息,最终导致投资者资金损失。这类诈骗APP通常具有诱人的界面和看似合理的商业模式,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骗局。

案 例 回 放

       某日中午,两位55周岁以上的女性客户卞阿姨和樊阿姨,由另一老年人陪同进入呼和浩特市浙商银行网点要求开立商卡。经过询问,两人均称为附近居民,开卡为日常储蓄消费使用。

       然而在当日15:10,两位客户返回网点,展示出一个名为“云归令”的APP,表示提现不了“工资”,并且该APP充值300元立反88元,后续每天26家银行卡循环返还“签到工资”12元。经网络查询,疑为诈骗APP。尽管营业主管极力劝诫并讲解电信诈骗、非法传销、非法集资诈骗典型案例,但客户坚信该APP内展示的“国务院通过的正规产品”并拒绝再次展示该APP。最终,在察觉工作人员拨打96110时离开网点,银行工作人员追回未果后,为保障阿姨资金安全,对其银行卡做了电子渠道的保护性措施。

案 件 解 析

本案的典型特征符合网络诈骗的常见模式。客户年纪较大,对新兴科技和网络知识认识不足,容易受到诱导。客户的办卡用途与实际行为不符,初步声称的用途和后来的行为不一致,这往往是诈骗分子为了掩盖真实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客户所使用的APP提供的充值立返、每日返还“签到工资”等优惠看似诱人,但实则是诈骗分子为了吸引受害者投资而设置的陷阱。此外,客户对该APP的来源和合法性深信不疑,并且在面对可能的诈骗风险时反应过激,这通常是诈骗分子通过洗脑使受害者产生的一种盲目相信和依赖。最后,当建议客户报警时,客户拒绝并执意离开,这可能是因为诈骗分子教导他们逃避法律的追查。

风 险 提 示

1. 要特别提醒老年客户提防不明来历的高收益诱惑,不轻信所谓的“无风险高回报”投资机会。


2. 任何要求提前支付费用或押金以获取奖金或福利的活动都应引起警觉,这通常是诈骗的前兆


3. 对于声称由政府或正规机构推出的新型理财APP或项目,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切勿仅凭推荐或广告宣传即进行投资。


4. 不要将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账户信息、密码等)透露给不可信的个人或平台。


5. 面对陌生人提出的金钱往来或转账请求时,一定要保持警惕,避免直接汇款或提供银行卡信息


6. 若接到可疑电话或信息,不要轻信,更不要轻易进行操作。遇到疑问时,应及时与家人或信任的朋友沟通,或直接联系相关正规机构求证


7. 一旦发现自己可能陷入诈骗,应立即停止一切交易活动,并尽快向警方报案


阅读 5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