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致家长的一封信

用户7153977
创建于2024-03-14
阅读 43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尊敬的家长:

    您好!春季气温多变,是流行性出血热、流感、水痘等传染病多发易发的季节。为预防控制春季传染病在校园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特提醒家长熟悉掌握以下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

    春季常见传染病

      1.新冠肺炎

      全年均可发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通过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部分轻症新冠感染者可能无任何临床表现,呈现无症状感染者的状态。

      2.流行性感冒

      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发热可持续2~3天。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常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高发时间为冬春季,潜伏期一般1~3天,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各学段均易感。

    

      3.麻疹

      传染性很高,首发症状出现3~5天后出现全身斑丘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病高峰期是3-5月份;潜伏期6~18天;以8个月以内的婴儿、7岁以上学龄儿童、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幼儿及成人为易发人群,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4.诺如病毒肠胃炎

      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病程较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病程一般为2~3天,冬春季为高发季节;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各学段均易感;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等传播。

      5.食源性疾病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往往在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发生。

防治传染病应注意事项

      1.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3.注意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流行期间如出现发烧、咳嗽、流涕、出疹、上吐下泻、黄疸、红眼或其他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

4.增加营养。补充营养,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发病前期以清淡为主,同时应注意多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5.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6.讲究卫生,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避免飞沫传播;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

7.免疫预防。接种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传染病及其并发症的手段,流行季节前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新冠、出血热、流感、流脑等疫苗。

8.早发现、早治疗、早就诊。出现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切忌掉以轻心,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

传染病防控工作与孩子健康息息相关,请每一位家长务必重视,但也不要过于紧张害怕,让我们家校联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保护屏障!

                                                民勤县第五中学

                                                2024年3月18日

供稿:安保处

编辑:潘存军

审核:何承胜

终审:杨文仁

阅读 43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