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敦煌市幼儿园小四班
编辑:刘旭阳妈妈
负责人:孙老师 郇老师 杨老师
父母都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孩子是真懂事,还是在迎合父母的期待。
加藤谛三在《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中说:如果我们小时候能够从父母身上获得两种肯定,就能得到最初的信任感。一是即使自己没有能耐完成父母的期待,也能被父母坦然接受,二是即使自己和父母持有不同的概念,也能被父母尊重和肯定。
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肯定,那么父母的期待将会变成孩子的枷锁。母亲期待孩子乖巧,孩子便装成母亲想要的样子,久而久之,孩子会无意识地去迎合他人的期待,放弃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就如同《无声告白》中所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很多父母会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就如同武志红在《巨婴国》中所说,“这样很容易导致一个恶果,就是大人把自己的生命价值捆绑在孩子的身上,令孩子感到额外焦虑。”有时,放下所谓的期待,也是一种爱和教育。
高晓松出生于名门世家,其父母格外重视教育。父母早早地就规划好了他的人生,琴棋书画,读完清华继而留学,然后成为某个领域的科学家。而叛逆的高晓松,选择追求“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生活,清华就读期间他选择退学进入了娱乐圈玩音乐。
违背父母的期待,即便父子关系僵化也不妥协的他,在摆脱了父母的期待后,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样子。一路艰辛,他的音乐《同桌的你》红遍大江南北;他的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游刃有余地获得众人称赞。这所有的经历,都建立在他对自己内心期待的遵从上。如若高晓松遵从了父母的期待,他可能成为父母期待的一位科学家,却没有了如今率性而为的他。
就像武志红所说:“孩子只需要承担他个人的生命重量,不必承担父母及他人的生命重量。”就如高晓松的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领域,父母不把自己的期待强加于他的身上,就是给他最好的爱。
网上看过一个调查:“父母和孩子分别给彼此打分,半数的孩子认为自己拥有满分的父母;而九成的父母却觉得,孩子仍需要继续努力。”孩子对父母的爱是不含杂质的,而父母对孩子的爱却是有期待、有条件的。比如考高分才有奖励,听话懂事才能被夸奖。而父母自以为是为孩子好的期待,其实正在毁掉最真实的孩子。
大多数的我们,都是平凡人。父母的期待是最沉重的枷锁,这种所谓的爱会让孩子迷失自己。我们将终其一生寻找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摆脱他人的期待,做一个有血有肉的自己。给孩子尊重,就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愿为人父母的你能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和支持,不要强制把孩子变成自己期待的样子。
伍绮诗说:“父母越是关心你,对你的期望就会越高,他们的关心就像雪花一样不断地落在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父母只需给孩子适当的期望,孩子才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不把自己的期待强加于孩子的身上,才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好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