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深入交流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经验,共享创新思维智慧,促进专业水平提升。3月15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中数专委会《基于数学整体性、内容结构化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与实践》课题组第五次研讨活动在南城县实验中学召开,省教研员陈莉红、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员范云波、抚州市教研员蔡淑霞、课题组其他成员、南城县教研员潘彬、南城县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潘永平及南城县各学校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围绕初中数学《基于数学整体性、内容结构化的单元—课时教学实践》专题研讨展开,实验中学的朱日香、付永娟老师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分析,精心准备。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课为题,为我们展示了两节各具特色的几何教学公开课。
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同课异构、交流探讨、教研总结。
同课异构
作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起始课,朱日香老师以《光线舞蹈》视频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有趣之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朱老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得到猜想,再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努力证明猜想,从而得到结论。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形成准确的空间图像和几何直观。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在朱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勇于展示自我,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能主动上台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培养的学生的推理证明能力,让学生能够应用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运用逻辑推理建立几何命题的真实性,验证几何命题的正确性。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付永娟老师通过同学们熟悉的剪刀入手,将其抽象成数学模型,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也蕴含着数学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鼓励学生运用几何语言、符号、图像等表达几何思想。在探究补角和余角性质的时候,依旧通过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展开,由易到难,让学生能够将几何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课堂教学环节流畅自然,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交流探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研课、听课、评课是促进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方式。在交流探讨环节,各学校老师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并就几何教学中的困惑提出以下问题:
1.几何知识点较为碎片化,应当如何将知识点产生联系;
2.在几何教学中,如何实现合作最大化,让学生有更好的自主性;
3.几何是几何数学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各位老师的问题,南昌市青山湖区教研员范云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现在的教学应该是整体性的,结构化的。要做到这两点,需要教师在几何教学中抓住关键词、理清知识要点、把握课题位置,防止知识过度碎片化,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训练,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形成知识内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渗透新课程所提倡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教研总结
活动的最后,省教研员陈莉红对本次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在几何教学中,我们要渗透几何直观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用几何去表达,去分析所看到的世界。并且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会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有效的,实实在在的。例如本节课所学的相交线和平行线,看似简单,但是组成线的元素,正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石。因此,本节课作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起始课,在整个初中的几何知识框架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思考,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同时她也认为教师要注重课堂评价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改进作用。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每一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收获,此次研讨活动为数学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相信数学教学水平将会不断提高,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