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课标,教学有方向。为践行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标要求,提升学科素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民大附小开展了“聚焦新课标,践行新课堂”课堂教学竞赛。
本周我校数学组围绕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开展了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一、骨干教师善引领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的意义尤为凸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小学阶段主要体现为数据意识。《平均数》的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运用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的关键课时。
秦瑜欣老师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围绕“平均数为什么要用总数量除以总分数?”这一核心问题,引出了“求出的平均数13个瓶子,是他们私人实际手机的数量吗?”“人数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伍的战果好?”“女生多一人,到底应该去掉谁?”“如果女生在增加一人,结果会怎样?”“明明女生人数增加了,为什么平均数反而减少了?”……一系列问题链。引导学生在变换的数据中聚焦平均数的意义,体现平均数在描述数据时的意义和价值。
赵彩英老师结合学校实际由篮球赛选拔队员引入平均数,通过统计表、统计图和平均数,在不断地对比和分析中,带领学生渐渐领悟出平均数这一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并对学生提出的“比较最好成绩”、“比较总成绩”、“比较平均数”三种方案进行了对比,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埋小了种子。在巩固环节中,赵老师以“小小计时器”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在真实的活动中,感悟数据所蕴含的信息,总结归纳了平均数的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感悟统计在生活中的价值。
新课标在数概念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由数量到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数概念本质上的一致性主要体现数都是对数量或数量关系的抽象;都可以从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个数的角度来认识数。《分数的再认识》是学生构建数概念知识结构,发展学生数感、推理意识的重要一课。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基于计数单位表达的一致性"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一个重要变化,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余亚男老师紧紧围绕“什么是分数”这一核心问题,在问题链中逐步突破分数的意义,通过“整数—单位1”、“小数—分数—整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三组数概念的关联中,不断强化“分数是对一个整体均分和累加的结果”,体现了数概念的一致性。在这节课中余亚男关注到了数学教育价值,课程思政也成为本节课的一个亮点。
周丹老师紧扣新课标,围绕“几何直观”和“数感”这两大核心素养,基于学生的学习前测,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整节课围绕“1/2”和“7/8”两个分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操作,组织学生展开深度的对话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探索解决分数问题的思路,感悟、建立数感。
二、青年教师勇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将图形的运动主题学习从原来的一、二学,调整到了第二、三学段,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进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平移和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即要设计丰富的活动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唐小桥老师结合《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段调整,对《平移和旋转》一课进行了结构化整合。弱化了概念的语言归纳,强化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在“动一动”、“分一分”、“做一做”、“玩一玩”、“移一移”多次活动体验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思考,处理好直观和抽象的关系,使学生更好地在直观经验中建立平移和旋转的抽象概念。
白雅涵老师从二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画情景中出发,搭建多感官感参与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使平移和旋转更加具体化动态化,多本次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在新版的课程标准中将《年、月、日》放在了综合与实践领域,并指出要让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并尝试从真实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张锦燕老师紧扣生活情境,课堂围绕着“一瓶30粒的药片够吃一个月吗?”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孩子们在真实情景中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整节课以任务驱动和问题驱动推进,培养“四基”,发展“四能”。渗透了追根溯源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猫邵雯老师的《年、月、日》一课,对三年级学生做了前测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已知起点,基于学生认知起点而教学,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年月日”形成的原因,从而理解“年月日”间的关系。整节课堂以学生对于“年、月、日”的困惑为问题链而展开教学,做到了“以生为本”,由学生的问题出发,正是在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本次比赛加强各校区教研组的课堂教学交流,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老师们都能在落实、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践行新课程理念,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转型上下功夫,在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养的高效课堂中潜心学习,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