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金融消费风险提示

国华人寿聊城中支
创建于03-14
阅读 51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融消费风险提示

        随着网络高科技的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非现金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网络金融消费活动也日益活跃。面对专业性强且种类繁多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消费行为,金融个体消费者往往精力有限,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薄弱,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个人消费者对金融创新了解不够等弱点,采取非法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为此,发布个体消费者金融消费风险提示,提醒广大个体消费者群体:

    一、选择正规销售渠道购买理财产品。

        个体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选择正规持牌机构,了解营销人员是否具备销售该产品的从业资格,警惕营销人员销售误导,在正规营业场所接受金融服务,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如有疑问,应该咨询营销服务人员。同时应树立理性投资理念,不盲听、盲信、盲从,对“高额回报”要警惕,对高息诱惑不盲信,避免因所谓高回报的“投资”误入投资陷阱。

二、理性购买保险产品。

        个体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可以考虑防范疾病风险以及意外风险的产品,对销售人员推荐的其他产品,要认真了解保险责任,充分结合自己的经济情况,考虑缴费周期,不要盲目购买超过自身经济能力的产品。购买产品后,可以在“犹豫期”内详细了解保险合同内容,也可以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咨询不清楚的问题,一旦发现与自己投保意向不符等情况,可在“犹豫期”内向保险公司提出申请,即可全额退还所交保费。个体消费者还需如实回答新保单“双录”和回访,不要刻意隐瞒既往病史,否则,容易造成拒赔纠纷、解除合同或不退还保费纠纷等。

    三、防范金融诈骗。

        一是警惕“六个凡是”。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凡是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汇款的、凡是电话中索要银行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诈骗。二是做到“六个一律”。接到陌生电话,只要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谈到中奖,一律挂掉。谈到“电话转接公安局、法院”,一律挂掉。所有短信,但凡让点击链接,一律删除。微信里不认识的人发来链接,一律不点。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三是牢记“三个切莫”。切莫贪图小恩小惠,警惕虚假金融产品宣传。切莫相信一夜暴富,防范非法集资和投资陷阱。切莫疏于与家人沟通,遇事多与家人商量,有疑问及时向子女求助,识别金融骗局,远离非法金融活动。

    四、不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证件和账户。

        不要出租或出借总控的身份证件,不要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账户、银行卡、U盾、二维码、微信等,因为可能成为他人的洗钱的“替罪羊”。坚持账户实名制、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轻信、不盲从未经证实的 转账信息。提高风险意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阅读 5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