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人员:全体课题成员
时间:2024.3.5
地点:九4班
活动目的:
本次示范课旨在通过范智平老师的《物质在水中的扩散》一课,展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特别是针对潜能生的转化策略。
听课环节:
范智平老师围绕《物质在水中的扩散》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 导入新课:
通过视频展示自然界中的扩散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盐会在水中消失?”引导学生思考扩散的本质。
2. 讲授新知:
讲解扩散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使用动画演示分子运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扩散现象。展示实验视频,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扩散速度。
3. 课堂实验:
组织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观察食盐、酒精等物质在水中的扩散过程。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扩散速度的因素。
4. 课堂讨论:
分组讨论,探讨扩散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潜能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5.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扩散现象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分享个人体会。
评课环节:
范智平老师:详细介绍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尤其是如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罗洋老师:认为教学设计逻辑清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王海青老师:赞扬了罗老师在课堂上的组织能力和对学生心理的把握。
王智能老师:认为范老师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4. 专家点评:
赵美英老师:高度评价了范智平老师的教学创新,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如增加实验的多样性,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落实课题情况:
1. 问题导学的应用: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动手操作,验证理论知识。
2. 潜能生转化策略:在小组讨论中,特别关注潜能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通过个别辅导,帮助潜能生克服学习障碍,逐步提高成绩。
3. 课堂效率提升:使用多媒体技术和实验视频,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本次示范课,范智平老师展示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期待在未来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能不断探索和创新,共同推动课题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