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传承的意义,增强文化自信,让更多的孩子走近皮影戏,了解皮影戏,自治州科协特邀“好奇博州”研学进校园活动于3月11日上午走进博乐市第六中学教育集团。来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自然博物馆的专家老师们,为学生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妙趣横生的科学课。
活动展示前,新疆自然博物馆社教部主任于源博老师,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先与大家热情互动,激发了学生们对本堂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科学院新疆自然博物馆社教部的黄婷婷老师则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皮影的由来、演变和发展。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表演艺术的巧妙结合,长期以来成为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讲解的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认真聆听;不仅充分了解了皮影戏的“前世今生”,丰富了孩子们的眼界,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是拓宽了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皮影戏正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光线在传播途中被不透明的“皮影”挡住,皮影后面的屏幕上就形成了与皮影形状完全相同的影子。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一起利用激光笔完成了不同物质下光的传播的实验操作;展现出均匀介质中光的传播路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分组实验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理解,体会到科学技术在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应用。学生沉浸式体验了皮影的制作和拼装,老师邀请同学们上台体验,同学们的手迫不及待的高高举起,都想亲自操作体验,上台的孩子在舞台上自由发挥,皮影加上有趣的音乐声效和故事。
在皮影的触碰与拉动中,一个个皮影形象在幕布上活灵活现,孩子们沉浸其中,感受着皮影表演带来的乐趣,体悟着皮影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魅力,让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中深刻感受到皮影艺术的悠远绵长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广博深厚。
趣中增乐、乐中增智、智中增知。此次“好奇博州”研学进校园活动,不仅充实了妙趣横生的校园体验,品尝了一顿丰盛的传统文化“大餐”,更加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普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不但感受了探索科学的无穷奥秘,也在触碰与拉动中,体悟了艺术的魅力。从而推动社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聚,期待每个孩子都能从小课堂走向大舞台!
撰稿:古丽曼
一审一校:凌长海
二审二校:朱辉
三审三校: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