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花开春愈浓,如春课堂展新风。为了持续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我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鄢陵县人民路小学“三课”活动在开学第二周拉开了序幕。3月13日上午第一节孙景茹老师在六(1)班带来汇报课《圆柱的体积》,六年级数学组教师积极参与了此次听评课。
《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和圆锥》的第4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涵盖了圆柱体积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其几何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上课伊始,孙老师先以填空的形式跟学生一起温习旧知,学生在回忆旧知的同时提升了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在探究新知环节,孙老师采用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直观教学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形成直观感知;启发式教学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合作学习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堂课来看,孙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相互启发、相互碰撞,在活动中探索知识生成的过程,使得学生不仅学会了用数学眼光观察,用数学思维思考,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课后,本年级教研组积极组织评课,在肯定孙老师精心组织设计教学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张老师建议:活动二的开展中如果能让学生进一步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会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梁老师建议:课末能再进行德育升华会更好。
通过听取本教研组的建议,我也有了一些新的反思: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要让学生经历圆柱体积公式推导的过程,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是类比转化、极限和变中有不变思想。所以,课堂上我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利用实物模型、动画展示圆柱分割转化成学过的长方体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空间感知。小组讨论的方式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但对于某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相比于优等生来说比较被动和无助。在做题过程中部分学生在运用圆柱体积公式时容易与圆柱的侧面积搞混淆。
因此,课堂上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方式,既要照顾到优秀生的需求,也要关注到潜能生的困惑。还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公式理解和运用的训练。总的来说,本节课既有收获,也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我会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