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读书会小记

创建于03-12 阅读2449

 又一次欢喜地来到阿伽南瑜伽馆参加每周一次的读书会。

这一次我们又是带着什么样的功课而来呢?

一、“忍”

友人搞笑地说:“忍一时卵巢囊肿,退一步乳腺增生。”而书中说:“忍一时可保百年忧,退一步换来心安理得。”

当别人批评、指责、攻击我的时候,要忍吗?

很多人在这种时候产生的是嗔恨心。何为“嗔”?对不喜欢的人、事、物产生的一种排斥厌恶的心理。“嗔”可大可小,小到抱怨指责,中到愤怒谩骂,大到产生杀心毁灭心。“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怎么破?

学会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能“看见”自己的嗔念就已经很棒了。然后反思自省。

《了凡四训》说:“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脩,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再一转念至“于辱能安”,安即止,内心不产生嗔恨的念头。

正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向我们示现:转烦恼成菩提。

我们要学会永远是幸存者心理:凡事发生必将有利于我。

与其说是“忍”,不如说是认清:理无碍,事无碍,事理无碍,事事无碍。


二、“心存规戒”

规戒这种外在的规范是通过“心”来起作用的。那么这个“心”是什么呢?《尚书 大禹谟》十六字心经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阙中”。人心是危险的,道心是微弱的。

人心是你心中的欲望,道心是你心中的良知。

如天地般广爱公正无私是谓道心,被私欲污染了的道心是为人心。

道心和人心在不断转化:掺杂了私欲,道心转为人心,去除了私欲,人心则转为道心。修行就是将人心转化为道心的过程。

道心即菩提,即明心见性。

我们一辈子都要养好自己的道心。


三、 此身所得何来?

文中说:“可曾清夜自思色身之存?”我是谁?身是谁?

我们的色身,也就是我们这个身体是集父母精血及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因缘和合而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史铁生写过这样一段话:“我四肢健全时,常抱怨周围环境糟糕。瘫痪后,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几年后长了褥疮,怀念起前两年安稳坐在轮椅上的时光。后来得了尿毒症,怀念当初长褥疮。又过了一些年,要透析,清醒的时间很少,怀念尿毒症的时候。”

求不得是人生常态。

我们的一生如果是为除苦而来,苦是源源不断,无穷无尽的。那我们的一生就无趣味而言,因为我们一生都在关注外在。

我们肉眼所看到的我是真的我吗?

所幸我们还有灵魂,我们内在的精神状态。

哪里去寻找呢?

“心”---心的解脱。

我们古代的经典,几乎都是在讲心性。

见性即见佛。

佛的知见,就是你自己的心,心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佛了。

心安,世界即安!


四、“慎思明辨”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我们的担心恐惧焦虑等无明情绪,实际上是我们心性上的不足造成的。因为我们一直在外求。所以我们要在心性上成长,提升认知,提升智慧,从而在当下的功课中看到事物的真相。

面对小到亲友之间的口舌之争,大到什么什么之争的社会热点,在不了解真相时,不参与,不做二元对立的评判。守好自己的心,不被情绪所裹挟。素位而行,做好自己的本分,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同时,时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不断修正自己的身、口、意,培养清晰的认知和洞察力。所谓:“勿为物动,勿为情诱。平旦之气,无失几希”。



阅读 24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