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读后感

飞鸥妈妈
创建于03-12
阅读 130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坦白讲,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作者黄静洁毫不了解。相反,同期推荐阅读的另一本书《自主学习,决定未来》的作者洪兰教授,我倒是相当崇拜,曾经拜读过她的书籍也听过她的演讲。但是,《父母的格局》这个名字,实实在在抓住了我的心,因为我也一直希望一直努力着能做一个有格局的妈妈。

        还没等读完,就打心眼里开始感谢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好朋友宝心了。因为我的英文名字也叫Jane,而且我也有两个帅气的大儿子,所以瞬间感觉,是黄老师的别名“妈咪Jane”把我引领到她的文字里来的。而这种奇妙的缘分,也让我从另一个“妈咪Jane”的身份和角度,深刻体会到黄老师“以一己之力改变中国父母养育观”的伟大和艰难。

      虽然书中介绍了很多在美国的择校和成长经历,可是这并不代表着这些经验不适用于我们。因为从“直升机妈妈”“手机游戏”等现象来看,20年前的欧美国家也经历过我们正在经历的局面、困难。而且,作者是带着两个孩子在美国和中国都长期居住生活过,这种中西共融的教育方式和经验教训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这本书的内容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成就孩子的“第三种力量”。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第一种力量”是亲情的力量,来自原生父母和家庭;“第二种力量”是知识的力量,来自老师和学校。那么作者提到的“第三种力量”究竟是什么呢?它的呈现形式非常多,比如“延伸家庭”“节日”“图书故事”“挑战”“楷模”“伙伴”“犯错”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榜样导师”。

       因为有时候在亲子沟通中,恰恰因为这种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可能会“蒙蔽”我们的双眼,没办法比较客观地发现孩子的问题或者需要帮助的事情;也可能会让我们的语气或建议不太容易被孩子接纳。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特别需要在家庭之外的人或事来帮助我们。如果能为孩子找到可以聊天、谈心,又可以信赖的榜样或者导师,就如同找到一个能量库,孩子的情绪能够在“榜样导师”这里得到安抚和疏导,孩子的理想可以在“榜样导师”这里得到指导和引领,孩子的见识可以得到拓展,内驱力可以得到激发……作者的大儿子Ian在人生导师丹尼那里获得了一些比学习和工作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做一个对家庭负有责任感的人”,当孩子理解了他对家庭所负有的责任,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思量有所约束,才有可能“三思而后行”;比如“做他人的榜样”,当家里年长的孩子意识到自己对弟弟妹妹们的影响有多大,他们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价值,那种自尊心和荣誉感才能驱动着他们不断去追求进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比如“用别人的优秀挑战自己”,当孩子们看到跟自己有同样兴趣爱好的榜样或者导师,能够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时,也会激励他为此奋斗,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那个让“榜样”感到骄傲的人!

      我家恰好也有兄弟俩,哥哥学习成绩优秀,弟弟稍弱一点。在以前,哥哥没有那么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对弟弟的影响有多大,所以他们俩只是感情好,只是会互相照顾。自从去年弟弟有了一位陪伴导师,是位武汉大学的学霸哥哥,完全颠覆了弟弟脑海中对“学霸”的定义。我们通过朋辈陪伴这个项目,认识了来自国内九大顶尖高校的学霸哥哥姐姐们,他们有的爱打篮球,是校队成员;有的爱跳街舞,人称“行走的mp3”;还有的喜欢玩电竞,打游戏,有的是二次元忠粉……他们完全不是那种埋头死读书,不是那种高不可攀,不是只会学习的“机器人”!他们就像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亲切、优秀还接地气。所以,他们说的话,我家弟弟特别爱听,他们教的学习方法,我家弟弟就特别乐意接受。

        同时,我也学会了借助学霸导师这个“第三种力量”,比如临近期末的时候,请学霸哥哥帮忙指点一下更加有效的复习方法;平日里请学霸导师跟弟弟多约定一些阅读计划,促进弟弟的阅读兴趣;当弟弟测验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提前跟学霸导师沟通一下,请他帮忙现身说法鼓励一下小家伙再接再厉……

       而我家哥哥,看到毫无血缘关系的学霸导师都如此用心地在帮助他的弟弟,自然是激起他内心的一点“胜负欲”。在保证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哥哥开始多关注弟弟的功课,讲数学题、梳理地理、历史知识框架,督促弟弟坐姿端正……弟弟在这样积极、高质量的陪伴下,自信心备受鼓舞,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看来这“第三种力量”还真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作者在第四章提到“闲暇里有真教育”,这是在国内的父母圈层或者意识里比较缺乏的一种理念。我们很多家长貌似都难以接受孩子的周末或者假期是可以不学习的,当然这个跟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工作状态等都有关系,但是在咱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孩子的闲暇时间过得有质量有高度,都是需要家长付出时间、精力,花心思的。

      “闲暇教育”不是用辅导班来填满孩子的空闲时间,也不是任由孩子漫无目的地玩儿。读完黄老师的这本书,我们会发现,闲暇中蕴含着孩子成长的巨大力量。有的内容其实我们很多家庭也都在践行,比如利用闲暇时间多读书啊,周末多去亲近大自然啊,各种亲子手工DIY啊,还有发展各种兴趣爱好啊,这些都是真实有益的“闲暇教育”。

       而“闲暇教育”中最容易被中国父母忽视的就是运动。因为相对于短期的学业来说,运动能带来的长期效应并不能立即显现,通俗讲就是不能立竿见影,于是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老师、学校不重视了。但是,体育运动给孩子人生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健康的体魄这一单方面。我在以往的各种分享和文章中,也都碎碎念一般地强烈建议过孩子们要坚持运动。我把运动分为了适合亲子同行的家庭运动,比如羽毛球、登山、游泳等,和利于培养孩子团队协作、坚韧精神的团体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等。这些有规划、有意义的闲暇活动,能够让孩子们交到朋友。千万不要小看交朋友这件事,学习成绩再好的人,也是要融入社会的。而与人交往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后天的生活经验不断习得的。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亲身体会到自己被他人需要是一件何等重要的事,学会与他人协作,大汗淋漓中释放了各种糟糕的情绪,让孩子在身体上越来越强壮,在精神上越来越强大。这就是运动的魅力!

       作者黄静洁老师最令我佩服的闲暇教育就是“把世界‘植入’孩子心中”。2013年暑假她带着两个儿子一起跟随国际青少年志愿者组织Me To We进入非洲,进行了一场公益式旅行。他们帮助肯尼亚当地的妈妈背水,帮助那里的孩子做水泥垒墙,去感悟大地自然,去体察“人间疾苦”。也许有人会说,穷苦人哪里都有,干嘛非得去那么远的地方?是呢,家庭条件不同,能够允许我们“涉足”的范围肯定不同。我所佩服的是这颗博爱的心,以及作者能够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实践的这份行动力。比如我个人,虽然一直也是关注公益事业,坚持给大凉山的支教老师们捐款捐物,可是我还没有勇气带着孩子们去过那些连洗澡都很奢侈的地方,平时带着孩子们共同参与的公益活动也没有那么多。所以,当我看到书中记录的一个个跟我的孩子同龄的青少年、或稍大一点的年轻人满怀对这个世界的关爱和责任心,禁不住感叹:“世界真是因为有了他们,才越来越美好啊!”我也要争取突破自己,寻找更多的机会,把世界“植入”孩子们心中。

       所以,不论是每年的52个周末,还是时间相对充裕的寒暑假;不论是一场温馨的电影,还是一段启发思考的视频;不论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还是一场激情澎拜的球赛……每一点感动、触动都是凝聚成蜕变的一股力量。这个世界是多彩的、多元的,不只是眼前的语数英、史地生,不同的爱好、价值观、世界观,都是推动孩子成长的强大的“第三种力量”。

       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视野、胸怀和理想。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都变得越来越好,才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受益的美好未来!

阅读 130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