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振兴路实验小学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中呈现的重点问题给家长的建议

半枕松风
创建于03-12
阅读 3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解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学校于本学期初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心理健康问卷样表,并对全员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学校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梳理出几个关键问题,为有效解决,学校会在心理课程中逐项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辅导。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更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应对,针对每个问题的解决,学校心理教师特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一、在学校没有好朋友

【建议】

1. 倾听孩子的心声

       首先,我们需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不要贬低或轻视他们的感受。通过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困扰。

2.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有时候孩子觉得自己没有朋友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同时,要教会孩子珍惜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培养积极的心态。

3. 寻找适合孩子的活动

       为了帮助孩子结识更多的朋友,我们可以寻找适合孩子的社交活动。例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或者在家附近的公园等地方组织一些小型的聚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孩子与其他孩子的接触机会,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4. 注重友情的价值观教育

       作为家长,我们要教育孩子友谊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友谊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基础上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质量要高于数量。鼓励孩子发展真正的友谊,而不是追求表面的交往。

5. 指导孩子解决冲突

       有时候孩子之间发生摩擦或冲突是无可避免的。作为家长,我们要指导孩子学会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教会他们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并且教育他们妥善处理冲突的方法,以维护友谊。

6.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一直表达没有朋友的困扰,并且这种情况长时间持续且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那么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帮助。儿童心理学家或咨询师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二、遇到困难时不知该怎样做

【建议】

1. 让孩子正确认识困难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经常告诉孩子,困难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经路,这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坚持克服就好了。如果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的话,那以后也不会获得成功,所以家长要及时鼓励孩子,积极去应对困难挫折,不用害怕、不用躲藏,要相信自己。

2. 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家长可以制造一点困难,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并让孩子自己独立去完成,要充分相信孩子有能力去解决,在孩子完成过程中家长要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在克服困难后才会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并激发下次面对挫折勇于挑战的信心。没有战胜困难也不要责备孩子,要多鼓励孩子,给孩子信心。

3. 分享自己的经验

       家长过来人的经验对于年纪还小的孩子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事情。身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少走些弯路。家长可以根据自己以前遇到困难时的做法,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困难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让孩子理解过程要比结果更重要。

4. 鼓励孩子完成自己份内的事,并且表扬他

       孩子在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用鼓励和表扬的语气和孩子沟通。即使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也没关系,只要孩子努力了,那么就是有用心的,家长这个时候适当的表扬孩子,那么就是肯定孩子了。

5. 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极具模仿力。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打败自己的往往不是真正的敌人,而是假想敌。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与其空洞地鼓励和给孩子加油,不如想办法帮他分析困难,找出对策。无论是被困难打败还是战胜了困难,只要从中有所收获、都对他的人生有所助益。

6. 培养孩子独立的动手能力

       家长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废弃物与孩子共同制作工艺品,比如用鸡蛋壳制作人头像等。让孩子认识到双手的魅力,最主要是通过“成就感”增强孩子动手的兴趣。家长在孩子动手做事情的时候,要给予孩子鼓励,这样可以增强孩子动手的动力。

7. 引导孩子变困难为动力

       当孩子在交往中遭遇困难时,家长应引导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从中汲取教训,并想办法克服困难。当孩子自己克服了困难时,家长应鼓励和肯定。这样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如果孩子独自克服不了困难,家长应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提供一定的帮助,以免造成孩子过分紧张,影响身心健康。

三、害怕与陌生人交流

【建议】

1. 多倾听孩子的想法

       家长可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分享一下自己开心或不开心的事给你,无论对错,重在表达。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认可和爱比较重要。

2. 让孩子尝试和熟悉的朋友一起相处

       让孩子试着和他熟悉的孩子一起相处,无论是玩耍还是做什么别的事情,彼此间积极的沟通与支持。

3. 鼓励孩子去参与一些社交活动

       你也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参与一些社交活动,让孩子去接触不同的人,并且和他人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在亲子活动中,不仅可以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也更容易让孩子和其他人建立友谊的小船,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四、容易生气或发脾气

【建议】

       1、对症下药。我们应该先安抚孩子的心灵,让他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找出发脾气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质找出来,然后再耐心地教他怎么做,分析不对的地方。在孩子情绪得到了安慰后讲道理,比一遇到问题就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2、消退法。当父母发现孩子脾气暴躁时,要多和老师沟通,以便找出孩子叛逆举动的原因,尽早消除。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教会孩子如何处理矛盾的方法。

       3、冷处理。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适当强制性地让他休息片刻、换种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给予一个轻柔的暗示、暂时的冷落,可能会产生效果。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发脾气的方法没有效果了,就会停止用该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在父母的耐心教导下,再慢慢地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对于孩子脾气暴躁、易怒,家长要及早的重视起来,在孩子性格刚刚形成的阶段,帮助孩子改善,有助于良好性格的培养。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温暖、轻松的生活环境。家长之间出现了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

五、孩子睡眠较晚,入睡困难

【建议】

1. 让“夜猫子”“回窝”

       在睡前不要让孩子再做剧烈运动,最好是让孩子安静地坐下来,然后培养孩子自觉上床的好习惯。如果孩子做到了,就及时表扬和鼓励。在孩子睡前可以给孩子讲讲或读一读故事,但不要讲惊险刺激的故事,也不要吓唬孩子,以免受到刺激不易入睡。另外,大人也应该以身作则,在家里不要大声喧哗,电视机的音量也应该尽可能开得小一些,甚至为了孩子睡觉而关掉电视机。

2. 中午把孩子拉到床上

       吃完中午饭后,胃要进行消化吸收,需要血液,这样的话,就会减少大脑的血液供应量,人就容易产生疲劳感。只有通过午睡,才能消除疲劳,使之下午精力充沛,有益小儿身心健康。坚持午睡,是对孩子夜间睡眠的补充,这样更加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

       跟晚上哄孩子睡觉一样。不同的是,白天室内也很亮,必要的话,应该稍加遮挡,尤其不要让阳光直照孩子的脸。

六、做作业拖拉,积极性不高

【建议】

1.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我们可以跟孩子共同制定一个一周时间安排计划表,把每一天具体时间该做哪些时间都安排好。同时给孩子准备好一个小闹钟,督促孩子完成表格内容,少了父母的提醒,更容易让孩子自己养成时间观念。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就感。

2. 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父母要明确告诉孩子做作业是自己的事情,每天上课该带什么书本,放学后该完成哪些作业,先完成哪个科目等都要自己理清楚。如果发生丢三落四或者不知道作业任务的情况,父母可以选择不理会,孩子被惩罚了才学会自己去承担责任,做作业时才不会老是依赖父母。

3. 营造学习的氛围

       孩子做作业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父母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个专门供孩子学习的小书房。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不能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这样有助于让孩子产生端正的学习态度。

4、耐心陪读

       陪孩子做作业最重要的是耐心!耐心!!耐心!!!当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去打断他,也不要老是盯着孩子写作业,这会让孩子感到不自在。家长可以在一旁安静看看书,等孩子完成一门功课的作业后再仔细检查,发现小错误不要张口就是“脑子去哪了,都不想的?”,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错在哪里了。

       最后在检查完孩子的所有功课后来一个小结,对于完成得好的要适当表扬,对于做错的题目要分析原因,让孩子每次做完作业都有所收获。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及早的重视起来、行动起来。

七、喜欢手机上网、玩游戏

【建议】

1. 转移孩子注意力

       首先,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而手机里的游戏又比较多,游戏的奖励和经验可以让孩子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孩子对周围一切都心存好奇,想探索,家长要给足够的机会,玩玩具或者陪孩子玩有趣的互动游戏,而不是让他过早地接触手机。有了玩耍的内容,有了家人充足的陪伴,孩子很充实也充满安全感,自然不会想到要抱着手机玩。

       假期里父母可以多带着孩子走出家门,进行一些户外的活动:郊游,散步,运动……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还可以防止孩子因为无聊而玩手机。孩子天生都是爱玩的,只是太多时候,小小的手机霸占了孩子本该有的玩耍和游戏。当父母把业余时间安排得丰富多彩,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得到了快乐,他们又怎会沉迷在冰冷冷的东西里。

2. 设定玩手机规则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与其等到孩子沉迷上瘾,再采用暴力的方式去禁止,不如趁早和孩子约法三章,规定好玩手机的时间和内容,一旦违规,必须要有惩罚措施。

3. 家长摆正自己的态度

       在对待玩手机的问题上,家长千万不要摆出一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姿态,自己也应该控制玩手机的时间。研究发现,现在的孩子比较爱玩手机,一大部分原因来源爸妈。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家里,在孩子面前,多看看书,陪孩子一起写作业。慢慢孩子也会爱上写作业的。

4. 改善教育方式

       家长改变认知思维,控制自己焦虑的情绪。孩子发展到今天这样,很大程度是因为家长放任孩子导致的。许多成年人面对手机都没办法控制自己,更何况孩子呢?因此,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监督,用行动去引导孩子。其次是控制好焦虑的情绪,避免跟孩子讲过多的大道理或者采取没收手机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纠正孩子的生活作息,保证基础的睡眠。

八、没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建议】

1. 从兴趣出发

       孩子从阅读中首先收获的是快乐,然后才是收获知识。请不要给孩子规定太多的条条框框。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读书,就要读一些有意义的书,可是有的书对孩子来说也许太难懂、太枯燥,篇幅又长,一开始很难提起阅读的兴趣。不要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种作业、是一种负累,而是让他们自由的、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阅读。

2. 和孩子共同阅读

       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家庭中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要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和吃饭、玩游戏等顺理成章的寻常简单的事情。让家里经常能看到书,接触到书,家长经常捧读,孩子也会模仿。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也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讲故事、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慢慢培养起自主阅读的兴趣。

       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自己从来不读书,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呢?试想,家长每天晚上吃完饭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从来不看书,却要求孩子看书,这可能吗?

3.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参加阅读活动,他的阅读量会达到平时的3倍以上。沉浸在书的海洋,周围的孩子都在认真看书,这些积极外部因素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当然,家里还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爸妈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告诉他这是你的书,让他建立对书的归属感。

       书当然不限于书架,最好能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

4. 在孩子阅读书籍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增强孩子思考能力、沟通和表述能力。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阅读,所看的书可能只是堆砌在脑中的信息。如果家长能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在他表达之前实际上他经历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他表达的过程中,他也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这对他后来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二〇二四年三月  

阅读 3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