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AI技术实施电信诈骗,给我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今天,我们就结合几个典型案例,来谈谈如何防范AI新型电信诈骗。
近期,多地频发利用AI换脸技术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和照片,利用AI换脸技术将受害人的面部特征合成到另一个人的视频中。然后,他们冒充受害人,与其亲朋好友进行视频通话,以各种理由骗取钱财。由于视频中的面孔与受害人极为相似,很多人因此上当受骗。
除了AI换脸,AI变声技术也被不法分子用于电信诈骗。他们通过伪造逼真的声音,让受害者误以为是亲友或领导,进而诱骗其进行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这种诈骗手段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让人难以分辨真伪。
互联网真实案例
(以下为互联网上收集的真实案例,已经个人信息安全脱敏处理)
案例一:AI换脸诈骗
郭先生是一家科技公司的法人代表,他的朋友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称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元保证金,想借用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走账。基于对好友的信任,以及已经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郭先生在10分钟内分两笔把430万元转到了对方的银行账户上。然而,事后郭先生发现,这段视频中的朋友脸部经过了AI换脸处理,他被骗了。
案例二:AI语音诈骗
张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她好友的电话,电话中的声音与她的好友极为相似。对方称自己遇到了紧急情况,需要张女士立即转账一笔钱。由于声音相似,张女士没有多加怀疑,便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了转账。事后,张女士联系到好友,才发现好友并未向她提出任何转账请求。原来,诈骗分子利用AI语音技术伪造了张女士好友的声音,实施了诈骗。
案例三:AI合成照片诈骗
李先生收到一条来自“美女”的私信,对方称自己是他的一位粉丝,并发送了几张美照。在随后的聊天中,对方以各种理由向李先生索要钱财。李先生被对方的照片和甜言蜜语所迷惑,转账给对方后发现被骗。事后查明,这些照片是诈骗分子利用AI技术合成的。
面对这些AI新型电信诈骗,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
提高警惕是关键。在接到陌生人的视频通话请求时,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可以通过询问一些私密问题或要求对方提供其他证明信息来验证其真实性。对于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的请求,一定要谨慎对待,不要轻易泄露个人敏感信息或进行不明转账。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在公共场合或不可靠的网络环境中泄露。同时,定期更新密码、使用强密码,并开启账户安全验证功能,以增加账户的安全性。
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在面对可疑情况时,不要盲目相信对方的言辞,而是要通过多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是违法的行为,这涉及到诈骗罪的法律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利用AI技术换脸等手段进行诈骗,无疑是一种新型的欺骗方法。
此外,对于AI技术的使用,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例如,我国有《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对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必须遵守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并经过用户的明确同意。如果利用AI换脸技术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等,也可能构成侵权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无论是从诈骗罪的角度,还是从个人信息保护、肖像权保护等角度,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都是违法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也提醒广大民众要提高警惕,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嘉兴银行科创支行提醒您:防范AI新型电信诈骗需要我们从多方入手,提高警惕、加强保护、依法打击、保持冷静,时刻牢记反诈防骗“三不一”要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要及时报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守护自己的财产安全,让科技真正为我们带来便利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