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领航  培根铸魂】
叶枝中心完小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 1 )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一直以来,我校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为此我校借助每周三下午少年宫活动的契机,特聘请非遗传承人燕正林、李碧清、余秀芝到校指导,重在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欣赏和认知,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责任感。我们相信,通过校园教育的引导和培养,可以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新的动力和人才支持。

啊尺木刮

       “啊尺木刮”译为“山羊的歌舞”或“学山羊叫的歌调”,流传于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新洛等村寨,是当地传统的自娱性民间歌舞。其舞蹈风格独特,热烈奔放,舞者愈多愈显欢快喜庆。 我校的“啊尺木刮”舞蹈队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碧清进行专业指导 。

03:33

傈僳族音节文字

       哇忍波(1900—1965)音节文字创造者,是傈僳族第二十一代祭师,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出生于维西县叶枝镇新洛村米俄巴组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用音节文字书写了许多典籍,这是音节文字这种独特的载体将傈僳族的历史、天文、历法、医药、文学艺术等流传至今,这对研究古代傈僳族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变迁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傈僳族音节文字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后确认的一种少数民族文字, 它在维西傈僳族乃至全国傈僳族历史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传承载体作用。每到周三下午少年宫活动时,我校都会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传承人燕正林到学校给同学们教授傈僳族音节文字 。

民间手工艺编织

       我校特邀编织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余秀芝来校指导,在活动中,民间手工艺编织传承人手把手的给同学们传授编织技艺,教给同学们最基础的编织技艺,同学们都学习得非常认真,共同感受编织“ 傈僳族阿木须吕 ”的乐趣。

   

       当一件件作品在自己的努力下慢慢地呈现出来时,孩子们的内心得到的是深深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藏族弦子

      弦子,藏语称之为“谐”, 富有歌唱性, 因由男舞者边领舞边以弦乐二胡或牛角琴伴奏而得名,弦子舞蹈风格优美流畅,膝部上下运动频率低,形成有节律连续屈伸的动律,其音乐舒缓,多变的下身动作与基本稳定的上身动作相随,形成悠然自如,含蓄典雅、柔美舒适的舞蹈风格。

       艺术来源于生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多彩活动展风采,助力“双减”促成长,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同学们都能在叶枝这片充满阳光和希望的沃土上,收获快乐,茁壮成长 !再次感谢入校精心指导的各位非遗传承人们 !

 ––– END –––

编辑: 杨 静

摄影: 杨 静

     审稿: 张 活 旺

   终审: 张 君 长  赵 红 星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