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落实“名师+”工程,加强不同区域的交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新时期历史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2020年12月4日,广东省彭明光名师工作室、赖海波名师工作室与陕西省李树全名师+研修共同体在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的跨省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倍受关注。除了三个工作室的主要成员外,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徐美民、陕师大教授徐赐成、西安市教科所历史教研员张艳、未央区历史教研员张晓娟、莲湖区历史教研员张艳丽、新城区历史教研员黄丽敏以及全市100余名历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岳麓版高中必修三教材中《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课,授课教师为彭明光名师工作室的宋美玲老师和李树全名师+研修共同体的王海兵和朱静轩老师。
来自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的王海兵老师巧妙地利用本课教材引言,引领学生阅读分析,从而导入新课,使学生快速地融入本课内容。接下来王老师从科技之成就、科技之作用以及科技之未来三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了设计。在“科技之作用”一目中王老师通过小组写解说词的形式创设了探究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活动氛围很好。
一张从广东出发地到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的导航地图和一张飞机的图片拉开了宋美玲老师的精彩课堂,导入简单又形象,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拉近了科技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课上学生通过简表对新中国科技成就进行自主梳理,并结合简表内容分析改革开放前后的新中国新中国成就的特点。结合相关史料分析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的原因、改革开放后科技发展的有利因素、科技发展的意义等。把无人机等科技热点带入教学,拉近了科技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整个教学过程坚持论从史出,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自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的朱静轩老师从最新科技时事——嫦娥五号的内容导入新课,接着围绕“起飞—国家安全驱动科技自立、追赶——经济发展带动自主创新、追问——中国科技创新走向何方”的三个话题进行了授课。过程中层层设问、史料运用典型,关注“两弹一星”概念、“青蒿素”等相关的细节内容,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准确掌握。
三位老师的精彩展示也引起了在座观摩教师的积极评价。其中,西安市教科所历史教研员张艳老师在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设计后也忍不住谈了她对这节课的构思:科技的来源、科技的力量以及科技的精神三个维度。这引发在座教师更多的思考。
广东省名师彭明光老师对三位老师课堂设问、活动、流程、史料运用及练习等方面进行了细致严谨地点评,并围绕新时期历史教育教学的价值和功能谈了自己独到的认识。
李树全老师在肯定了三位授课教师的表现后,结合本课题内容,围绕“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历史课”的话题,从好课要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和有深度几个方面给全体与会教师更明确的指引。
灞桥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徐美民副校长结合自己参加新课程培训的经历,谈了当下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督促各位历史教师要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积极应对新课程新高考的到来。
徐赐成博士的发言总是倍受大家期待。这次徐博士围绕“历史教学的落地问题”,从什么是落地、如何落地及为什么要落地几个方面给我们讲述了落地的本质、指标、困难;同时讲述了考试与立德树人、人文教育和知识掌握、目标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实际矛盾;更重要地是在如何落地问题上,他强调拉近、拓宽、讲实、低起、高看和重本。徐博士在最后还鼓励大家要“坚守育人使命,坚持实践创新,坚信自己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这些给了迎接新课程挑战的我们更多的勇气和信心。
时值冬季,这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却让与会的各位历史老师如沐春风。在新课改理念下,教材和课堂更具开放性,“同课异构”活动,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本次跨省的同课异构活动,是南北地区历史教学水平的一次展示,更是一次交流。同课异构,让历史课堂更美好;携手并进,让历史教育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