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一夏的绚烂,背后是几度春秋的蛰伏;昙花一现的绝美,背后是无数日夜的等待;心驰神往的人生,背后是不忘初心、甘于寂寞的奋斗。
春意款款,暖阳满怀。为着力转变观念,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扎实有效地做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3月12日上午,在濮阳县实验中学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王素星老师进行了“落实课标理念,打造高效课堂”的专题讲座。
王素星老师分解了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标点和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指标,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六个方面细化阐释了新课程标准的变化,重点讲授了新课标理念的关键突破。王老师说,2022年语文课标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集中体现在三方面的改革,一是课程内容的改革,新的变化是对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重视;二是课堂教学改革,新的变化是要求具体实践以及情境教学的深化;三是考试评价的改革,新的变化是对学生的学习获得评价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评价。学习任务群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教学在一个主题统领下,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个或多样学习任务(包括问题、实践等),更加注重情境性和实践性,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强行牵引、碎问碎答的教学现状。
王老师讲解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起归纳总结,梳理概括出语文学习任务群分的三种模式: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强调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强调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王素星老师说,如今义务教育阶段统编教材已经使用了几年,统编教材贯彻国家精神,体现课标要求,编写得很好。教材进步了,但老师们的教学大多还停留在原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日常教学中,甚至在一些省级、国家级的赛课中也时不时地能见到,这就越发暴露出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另外,从初中升高中的考试角度看,对一线老师而言,往往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但是考的是什么呢?好多老师理解不到试题背后的理念和要求,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到考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因此,就算是为应试而进行的教学,其教学效率也不高。在大力倡导语文素养、义教统编教材全覆盖的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效率的问题其实非常重要。因为阅读教学的时间和任务量占了语文教学的近四分之三,在不出现知识性、科学性、政治性错误的前提下,阅读教学的低效是隐性的。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在课堂上真正发生的突出表现是,阅读课上无学生真正的阅读。虽然有“快速浏览课文”“3分钟阅读全文”等安排,但是细想一下,对于一般长度的现代文,3分钟能读完全文吗?整节课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一遍课文,教学的内容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吗?我们都知道,阅读的本质是对话,学生与课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等的多元对话,这里每一种对话的主体都是学生。可以这么讲,阅读课堂上如果没有学生真正的阅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话。没有真正对话的阅读课堂是怎样的呢?教师讲自己的阅读结论,有些结论其实并不是教师自己阅读得出的,而是相关参考资料上的别人的结论。
王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大家共同研讨,对新课标有了深层次理解。语文组教师一致明确,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要反思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引路人的老师应尝试大概念单元教学,锻炼、提升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已在实施,改变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这一模式迫在眉睫,教师引领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通过教研,全体语文教师认识到:我们评价教学,一般从“教(学)什么”“怎么教(学)”“教(学)得怎么样”的角度去考虑,这虽然没有切片式、分点式等课堂观察的维度细致,但也足够去反思语文课堂教学了。从讲课教师角度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即“教什么”:教的这些是不是学生需要的、是不是课标要求的、是不是教材想让教的?然后看教学过程,即“怎么教”:是不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学、合作地学、探究地学?最后反思教学效果,即“教得怎么样”,学生有什么收获。而作为课堂观察者(评课者),评价一节课的效率,常常是从学生收获(教得怎么样)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学生的发展才是课堂存在的全部理由和价值。一节课,40分钟,学生在语文老师的带领下学到了什么?学到的这些是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学生是通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得到的?由此反推教师“教什么”的适切性和“怎么教”的具体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秉承“学思结合,以创为本”的宗旨,精心钻研教材,主动参与教学创新,在教学之路上走得更远。相信我们全体语文人在新学期新思路的指引下,会铆足干劲,凝心聚力,共赴语文新征程!
每一次风雨兼程,不一定彩霞满天;
每一次翻山越岭,也未必春暖花开。
但历史总以乐观主义宽慰我们:
这一路驰骋的日子,
终不会辜负沉潜的力量。
编辑:刘大露
审核:晁秀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