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篇〗造成孩子专注力差的原因有哪些-微课堂(八)

祁县一幼
创建于2024-03-11
阅读 26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很多父母提起孩子的专注力,常会摇头叹气,满心担忧。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专注力好的表现就是上课认真听讲。但事实上,专注力是一种心理状态,不能单看外在行为。

       有这样的孩子,上课时很安静,眼睛也看着老师,但从不举手发言,老师请他回答问题,他常常不明就里,甚至连老师提的问题都复述不出来。看着安静,专注力却很差。反之,有些孩子边说边做,虽然有些吵闹,实际上却很专注。

       确实有许多孩子的专注力水平有待提升。专注力差的孩子听课效率低,学习效果也不好。那么,孩子专注力差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孩子对学习内容和形式不感兴趣

       每个孩子都兴趣点不同,有的孩子对绘画感兴趣,有的孩子擅长搭建,有的孩子喜欢动手操作实验,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听故事。当孩子面对不感兴趣的内容时,会难以专注。

                  2孩子感到压力大

        过多的兴趣班、过于紧凑的练习、无意中的对比等,都会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的生活节奏变快,缺少游戏玩耍时间,释放紧张情绪的机会变少。如果压力超出了变动压力的范围,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会产生回避心理,可能会有以下表现:走神,粗心大意,心神不宁,拖沓。


                   3孩子感到不受重视

       孩子感受到不受重视,是指他觉得自己没有完全被接纳,或不够被爱。

        史蒂夫.比达尔夫在《养育男孩》   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父亲常常长时间出差,孩子总是很想念父亲。父亲也很爱孩子,每次出差回来都会给孩子带礼物。父亲在家的日子,孩子和他特别亲近。表面看来他们的关系没有任何问题,但孩子总是体弱多病、瘦小、发育迟缓,而且每到换季,总要生一场持久不愈的病,医院也查不出器质性问题。后来,有一位儿科医生了解到孩子的家庭养育情况后指出,这与孩子内心缺之父养稳定的爱有关,他内心总是慌乱不安,感觉不踏实、不被重视、所以,医生建议爸爸在家陪件孩子。爸爸经过考患后采纳了医生的建议,辞去原先的工作,专心地暗伴孩子。结果,孩子的体质慢慢增强,状态逐渐稳定,情绪也变得愉快了。

        这个例子表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此外,父母感情不和,孩子也会变得情绪被动大、容易担忧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因为,所有的人都需要稳定、丰富的爱,孩子更是如此。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感情不和以后,他会本能地做出努力,希望通过他来恢复稳定。或着他会在父母中寻找谁更能给予他稳定持久的爱,谁更重视他,这个过程使孩子无法专注自我。

        有时,夫妻因为观念不合、教育理念不统一而有摩擦,孩子也能敏感地捕捉到父母间的拉扯状态,并因此内心摇摆不定。

       父母不在身边,由祖辈照顾的孩子,相对来说专往力差。若孩子无法得到情感的满足与释放,常常处在想与携望之中,就会影响情绪和专注力。

              4父母自己的专注力水平低

     很多父母习惯更多的关注孩子,忽略了反观自己是否专注力水平不佳。父母可以看看自己是否会出现以下情况:

      1.会不知不觉地走神,甚至在与人交谈中也会如此。

      2.常常忽略细节,导致出错或做事不全面。

      3.倾听能力弱,经常打断别人说话。

      4.很难在长时间的会议中保持安静。

      5.过多地聊天谈话,面对安静有种不踏实感。

       6.习惯忙碌,闲下来反而会焦虑不安。

       父母的状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所以当你发现孩子不够专注的时候,除了关注孩子外家还要反思一下自己。

                       5父母干涉过多

        有时孩子的专注力水平是被父母的过度干预拉低的,比如,孩子正在兴致盎然地玩积木,爸爸过来说:“宝贝,你口渴不?喝点水。”过一会儿又说:“宝贝你热吗?要不要把外套脱了?”孩子刚拿起玩具,妈妈又走过来说:“宝贝,要不先上个厕所再回来玩吧!”

        这些情形在生活中很常见,看起来似乎是父母在关心孩子,实际上是父母不放心孩子、怀疑孩子的判断、打断孩子的思路,一次一次的干扰造成孩子专注力水平下降。

       专注力差的孩子,各方面都不容易出彩。当父母觉察孩子专注力不够好的时候,可以综合以上原因分析,同时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营养状态等,做出综合判断后,有针对地帮孩子改善。


阅读 26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