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法制宣传教育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阶层的骨干,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法制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知法学法
法律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违法犯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型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将会受到惩罚,不同的违法犯罪将受到不同轻重的惩罚。
日常生活中许多法律都与我们密切联系《刑法》、《民法》、《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劳动法》等等。
刑事责任年龄
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即16周岁以上者,包括已满16周岁,对其触犯刑法的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在校大学生基本都已满16周岁,故在校大学生已具备刑事主体资格,应对自己的行为负完全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年龄
年满十八周岁的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为人,应该独立承担完全的民事责任。未满十八周岁给他人的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受害人就会向未成年人的父母,也就是法定监护人主张赔偿。
行政责任年龄
行政责任年龄为十四周岁,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只要是年满十四周岁,出现了违反治安管理法的行为,就可以给予治安处罚。
大学生常见犯罪行为
案例一:偷书1500本,不知道是犯罪
重庆某大学学生刘某3年偷书1500多本,价值3万多元。在渝中区法院审判时,称以为偷书是不良行为,不知道是犯罪。被以盗窃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
02
案例二:嫉妒、侥幸心理
某学院一男生,家境贫寒,同寝室一同学却很有钱,心生嫉妒,想劫富济贫。在得知寝室同学银行卡密码后,趁同学不在寝室之机,将银行卡盗窃。知道取款机有摄像头,于是戴上帽子和大口罩,蒙面取款1500元。仅两天,警方就将其作为重大嫌疑,拘留逮捕,并送交检察院追究其盗窃罪刑事责任。
大学生常见犯罪行为
大学生年轻幼稚,思想单纯,生活阅历浅,识别能力低,容易受不良环境的诱惑,看问题肤浅,不良心理如逆反心理、争强好胜心理、享乐攀比、好逸恶劳心理、嫉妒嫉恨心理、激情冲动心理等,是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动机和行为产生的一些重要心理因素。
大学生要注重心理调节,形成健康心理,预防不健康心理引发的违法犯罪在自己身上发生:
一、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不沉溺网络;
三、学会释放自己内心的郁闷;
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示
1、慎交友。牢记古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同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交往,更不要和校外的劣迹者同流合污。
2、立大志。每个青少年都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良好的思想,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我们应该立大志,苦学成才。
3、讲正气。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遇事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有自己的主见,且不可盲从。
4、敢维权。每一个青少年都应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何预防
违法犯罪
01
电信和网络诈骗预防
转换想法,不要以为,受骗者都是低智商的。网上曾报道:清华大学教授都被骗1千多万元,不要以为你的智商比清华大学教授还高。诈骗分子玩的不是智商,玩的是科技、玩的是专业:
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不要把自己想想的那么高明,要树立终身防骗的意识。
二、要尽可能保护个人隐私,不要轻易公布个人信息。
02
暴力伤害犯罪的预防
伤害案件是比较多而且后果严重的刑事案件,为了尽可能避免伤害,大家应做到:
一、避免与有行为劣迹、品质恶劣、性情暴怒的人接触和发生冲突。
二、与他人发生冲突和纠纷时,尽量避免矛盾激化。
三、同学之间,以和为贵,避免恶语伤人,不专横霸道,遇事要理智,不要感情用事。
四、受到暴力侵害时,要灵活应变,不要刺激加害者,以减少被害程度,事后立即报案。
03
性侵害犯罪的预防
特别对女生同学提几点建议:
一、不要单独在偏僻无人的地方行走,夜间最好不要单独外出;遇到陌生人纠缠和诱骗,要果断摆脱。
二、不要网恋或轻信网友,即便见面也要在公共开放的场合。
三、不单独和熟识男孩相处过久;不要轻易相信对方的承诺,举止沉稳、行为朴实、不轻浮,严格要求自己。
四、及时报案,将有关物证保留好,积极配合调查,调整心态不极端。
04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远离违法犯罪
保管好财产,不轻信陌生人;
预防毒品侵袭,不沉溺网络暴力色情;
健康心理,远离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