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慢性炎性疾病。
二、传播途径乙肝经母婴、血液(包括皮肤和黏膜微小创伤)和性接触传播,在我国以母婴传播为主,所以妊娠期的乙肝患者莫讳疾忌医,应规范诊治,合理用药。成人主要经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包括输注未经严格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不规范的血液净化、有创操作(如注射、手术及口腔科诊疗操作等)和无防护的性行为等。也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如职业暴露、修足、文身、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乙肝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实验研究未发现乙肝能经吸血昆虫(蚊和臭虫等)传播。
三、症状表现乙肝症状较为隐匿,多数无症状,其中1/3会出现肝损害等表现。临床常表现为全身乏力疲劳、食欲不振、厌油腻食物、恶心、上腹部不适、腹胀、巩膜、皮肤及尿液发黄等症状。面色黝黑晦暗,称肝病面容。可见蜘蛛痣、肝掌、肝脏肿大,伴有压痛、叩击痛。
四、疾病进展急性乙肝通过治疗绝大部分能治愈,少数转为慢性感染。而慢性乙肝表现复杂,未经治疗的病人可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五、预防
1.保护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成年高危人群 。 2.管理传染源:乙肝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具、剃须刀、注射器及取血针等,禁止献血、捐献器官和捐献精子等,并定期接受医学随访。其家庭成员或性伴侣应尽早进行乙肝两对半筛查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3.切断传播途径: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包括取血针和针灸针等针具),并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标准预防原则。服务行业所用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和文身等器具应严格消毒。若性伴侣为HBsAg阳性者,应接种乙肝疫苗或采用安全套;在性伴侣的健康状况不明时,应使用安全套,以预防乙肝和其他血源性或性传播疾病。对于HBsAg阳性的孕妇,应尽量避免羊膜腔穿刺,以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六、乙肝患者只要有适应证,就应接受抗病毒治疗乙肝患者接受治疗的目的是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避免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