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课堂之声,探寻教学之美——技术组开学初课堂教学诊断活动总结

阅读 768

随着新学期的钟声敲响,技术组怀揣着对教育的热情和对质量的追求,于开学之初精心组织了课堂教学诊断活动。此次活动历时两周,深入课堂,全面把脉,旨在通过观摩、研讨、反思等方式,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升教学质量。现总结如下:

一、诊断内容与方法

本次教学诊断活动涵盖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技术组的老师们通过随堂听课、观摩教学、学生反馈等多种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诊断。

为了方便科组老师组团集中听课,每位老师在周一之前报备一节课,科组汇总后整理成一份清晰明了的听课课表,课表中包含每位老师的上课时间、班级等详细信息,确保科组老师能够合理安排时间集中听课。技术组老师的参与积极性极高,短短两周内就完成了19节课的教学诊断工作,听课人次高达97人次。这一显著的成绩充分体现了技术组老师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诊断成果与亮点

1. 学科集体备课工作落实到位。各备课组老师们积极交流教学资源,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每位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在课堂教学中同一教学内容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比如《稳固结构的探析——探析结构的稳定性》一课,吴撼宇校长巧妙地设计了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们的头脑风暴,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主动思考、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并且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林菁华老师巧妙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技术技能的同时巩固了技术知识。黎永生老师提供了丰富的自制教具,学生们通过体验及分析,清晰、直观地了解了相关概念与原理,体现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

2. 契合新课程要求,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授课教师以解决真实情景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技术意识。比如信息技术课堂在学习第二单元《信息系统的集成》这部分内容时,注重从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将计算机系统互联的抽象概念与具体应用场景相联系。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在线协作平台等现代科技产品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互联在提升生活便捷性和工作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分组合作,模拟搭建局域网、配置网络设备、实现数据传输等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将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技术的魅力,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契合新课程要求,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课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无论是信息技术课堂,还是通用技术课堂上,教师们都积极启发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分享交流,并及时评价,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

4. 及时评课,取长补短。 听课之后,科组教师进行评课,互相交流,总结经验与不足,大家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提升,并将其落实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

【教学内容优化】

经过诊断,部分课程内容得到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教学方法创新】

多位老师在诊断中展示了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师生互动增强】

通过诊断活动,老师们更加注重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营造了更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改进建议与措施

虽然本次教学诊断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改进建议与措施如下:

1. 本学期技术学科除了要进行新课教学外,还要进行合格考复习,课时比较紧张,个别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但深度挖掘不够,重点不够突出,这一问题计划在集体备课中进一步解决。

2. 有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因为忙于动手实践而忽略了知识体系的建构,建议:

     ①在课堂上要进一步强化知识体系的搭建;

     ②活动的设计除了注重实践性,还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3. 注重学情分析,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次开学初的课堂教学诊断活动,技术组对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定位。诊断活动不仅发现了问题和不足,也看到了希望和潜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技术组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团队建设与合作交流,共同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贡献力量。

阅读 7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