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而行     行将致远
——泊头市光明小学“数概念一致性”专题研讨活动

煜珍珠
创建于03-09
阅读 2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有一个群体,我们永远不能忽视--儿童;有一个核心,我们永远不能忘却--尊重;有一个坚守,我们永远不能丢失--情怀。 尊重、理解与善待每一个儿童是儿童数学教育的价值核心,也是“眼中有人,心里有爱”的本源。

                                     ——吴正宪

观摩名师授课是教师成长进步的“扶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更是推动自我成长的“源泉”。

      2024年3月4日,我校五名老师有幸参加吴正宪团队国家级优秀教育成果应用实验学校主题教研活动。老师们收获颇深,召开专题研讨活动,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让全体数学教师共同提升。

及云老师从以下三方面总结了自己的收获:

一、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分数的认识四年级已经学过,课一开始吴老师说今天和大家一起研究分数,俏皮的一问“有事吗?”孩子们不但产生了疑问,还对这堂课充满了期待。吴老师让孩子们把心中的分数表达出来,更是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孩子板书的这些心中的分数成为本堂课重要的课程资源。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通过活动性的学习达到知与行的完美结合。

    整堂课就像拉家常,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亲切形象具体可感,不再感到所学知识的晦涩难懂。故而他们可以轻松大胆地让去触摸去感知去应用,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认清自身与知识的价值可以获得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三、让学生学会学习。  

      吴老师的课上无处不在体现着 “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吴老师的让学生学会学习理念,首先要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会提问题意味着学生会发现问题,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学习。学生才会学得有兴趣、有积极性!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张凤珠老师从以下四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

一、课前交流看似无心,实则有意。

      课前与学生交流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答案,而吴老师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不急”,“我们一会儿就解决它”把学生的困惑罗列出来,然后带领同学们逐一解决,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经历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疑惑一一解决。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答案那一定是在印象当中最深刻的。

二、补充资料、提升乐趣。

      吴老师,把神奇的“1”不断的累加,然后产生无穷尽的自然数,不断的细分又产生了无穷尽的分数或者是小数,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三、整体感知,分层递进。

     这节课紧紧围绕单位“1”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来设计,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同时,又让孩子们懂得单位“1”不只是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些物体,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为以后学习相关的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辨析算理做好充分的铺垫。整节课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理解分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画一画,涂一涂,然后找到相应的分数或者是小数。聊天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聊着聊着就懂了,错着错着就会了,真正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在“做”中学,让学生养成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四、善于发现、鼓励孩子的优点,做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如果要想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学会学习,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数学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王宫,走下金字塔,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彻底摆脱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及其证明以及例题习题的纯形式化的练习,以开放的体系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再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听吴老师的数学数学课总能让人感觉意犹未尽。从吴老师上的每一节课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吴老师对孩子们的爱,“谁还没有举过手?”“谁还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吴老师的每一节课都不“放过”这样的孩子,给每个孩子自信,鼓励每一个孩子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实践的。

李冬双老师更是对吴老师的敬业精神谈出了自己的感受:

     70岁左右的吴老师竟不顾劳累为我们加授一节《小数的意义》,她渊博的知识、亲和的教态,纯熟的教学技巧、巧妙驾驭课堂的能力……无不彰显着她对教育的热爱、对讲台的眷恋、对孩子们的喜爱、对年轻教师的殷切希望!这一切让老师们打心底更加喜爱、崇拜她!然后李老师又谈了两节课的收获:吴老师的两节课让我对数概念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尤其是数概念的教学要注意:1.在数认识中体现数感。数感的建立非常重要,教师要设计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2. 整体把握内容之间的联系:两个学段相关内容的整体把握和递进与衔接。3.鼓励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关注数的应用关于数的认识包括从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数和数之间的关系、数的应用;其中数的应用不仅仅是一条主线,而且渗透在整个学习中。教学中要提供机会鼓励学生运用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李秋梅老师听完课感到如饮甘露,如沐春风。并自我发问:如果我们都能像吴老师那样去驾驭课堂,那我们何愁孩子们上课不听讲呢?何愁孩子们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呢?何愁孩子们不爱学习数学呢?又何愁孩子们学不好数学呢?

如果要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要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老师。

首先,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吴老师是一位幽默、风趣、能把控课堂教学的老师。课堂上的吴老师面对学生的生成游刃有余,面对“意外”的情况巧妙应对,这与她扎实的业务水平是分不开的。吴老师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准确理解数学的本质,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准确理解学生的需求。做一名数学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精通,教学基本功娴熟、深受学生喜爱的数学教师。

其次,要读懂学生,让数学和学生对话。

     在数学教学中要抓住基础概念的教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扎实有效。例如讲《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时,吴老师在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学习经验后,课堂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分数的意义,从分数初步认识到再认识,首先是单位"1"这个整体的变化,不止一个物体,一群物体,只要是可测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表示"的过程就是找计数单位的过程,也就是数概念一致性的体现;最后也是重难点,核心问题,分数不止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倍数关系,这是"再"认识的关键,也是贯穿吴老师整堂课的核心问题。那么,如何借助之前知识,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表示"倍数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呢?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分月饼”每人4块,2块,1块与总块数的关系。课堂在老师的掌控中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感情得以沟通,价值得以实现。

   再次,顿悟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结构化"教学。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而核心素养的培养又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结构化教学,利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将各知识构建成为知识框架,通过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整体性。例如吴老师给我们呈现的《小数的意义》一课,“1”的这个核心单位,10个一是1个十的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以此类推,发展了一年级的10个一是1个十这样的十进制,那么从另一个方向看的时候,把1细分成10等分,出现了0.1,以此类推,这是一条怎样的数线模型,在它的背后,孩子们看到了1这个核心的单位,它可以10倍10倍10倍的向前翻,也可以10倍10倍的缩。整数小数浑然一体,建立了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小数的学习就是通过细分单位细分单位就是为了满足我们人类的精准表达。

第四、面向全体孩子,学会微笑。

      一个老师还应该是一个有学生缘的老师。你对学生的喜爱、公平、尊重、友善都会在其中。吴老师上课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她每节课都是那么和蔼可亲,每节课都是满脸的笑容去和孩子们交流。听吴老师的两节课,我都听到吴老师在说:“谁还没有发言呢?没有发言的孩子请回答下一个问题。”她总是想到每一个孩子,不给每一个孩子留下遗憾。

     教研活动最后,刘校长对老师们的分享予以肯定,并就老师们遇到的困惑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一定要遵从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遵从智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到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尊重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关于计算教学,首先让孩子理解算理,理解算理是基础,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原理,提高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其次,掌握算法是关键。只有掌握了算法才能更高效地计算和解决各种问题。最后又结合实践教学分别举例进行了说明。给老师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吴老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坐在台下,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谆谆教导的师长,更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朋友,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她从不轻易否定一个孩子的观点,她尊从孩子的思维,以热情的鼓励,巧妙地引导与孩子做到心灵交融。在吴老师执教的过程中,她关注到了全部的孩子,关注了孩子的动态,以其独特的设计,细腻的指导,让学生走上了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去走,而不是老师在牵着学生走!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做孩子们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让孩子“爱学、乐学、会学”,这也将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阅读 2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