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春意暖,不负春光与时行。为了提升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李增祥)总体发展及参与者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承受能力及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逐步起到带动各单位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辐射作用。2024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的下午两点,李增祥老师带领“山东省家庭教育指导名师工作室”成长小组的成员相聚在和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围绕《自发与表达》这本书开启了新学期的研修之路。
《自发与创造》这本书的作者沈之菲,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学校高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沈之菲老师的带领下,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学员,一群优秀的中小学心理工作者学理论、勤尝试,从辅导室延伸到课堂,从个案拓展到团体,从活动实施升华到课题研究,把那些有趣的实践工作最终凝聚成了这本书。
在主持人董丽霞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学习了这本书的开头部分,以“表达性艺术辅导的源起”为主题,引领读者回到教育的起点。书中写道:“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是人类内心深处的呐喊。而表达性艺术辅导,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到那把通往内心的钥匙,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的叙述,让人对表达性艺术辅导有了更深的理解与共鸣。
书中进一步探讨了“表达性艺术辅导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艺术教育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通过丰富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些理论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应用。围绕这本书的第一章,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浓厚。
李增祥老师第一次团队读书成长活动感悟分享:感恩遇见感恩相伴共成长!下午三个小时转眼之间就在主持老师丽霞的总结下结束了,从开始的自我介绍满怀各种期待自我的镜映,到各自分享读书感受体验从中穿插对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各种疑问,在大家的共同回馈交流下逐渐清晰明了。表达性艺术治疗其实就是借助表达性艺术利用绘画,卡牌,沙盘,心理剧等手段,将内心的声音呈现到当下,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看见看到。接纳自己的当下状态,融化自己的不认可,认知的不接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已。投射各种行为表现,都是自我成长的一个路径。各种技术都是利用投射进行了很好的呈现,表达性艺术治疗将各种行为表现充分进行了交流互动,化解了各种困惑障碍,大白于太阳之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的路径也走出了自己的路,是否能够放下当下状态接纳认可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成长的节点!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在相互吸引而来相互包容呵护陪伴助力大家庭的携手并进,一定能够活出最美最精彩的自己,成就最靓丽的人生!
马小燕老师《自发与创造》第一章读书分享:
“表达性艺术治疗”第一章的学习在李老师的引领和各位老师的分享交流中圆满结束了。这次活动学习氛围浓厚,让我收获颇多,总结如下:第一章是本书的概述章节,从整体上介绍了“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念与发展历史”“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分类与特点”“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理论基础与治疗关系”“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中小学的研究与应用”。虽然第一章更多的是理论的介绍,但是在主持人董丽霞老师的主持下,大家更多的是把理论与实践中具体问题进行结合,深入浅出地去学习本章节——艺术性创作的方式通过唤起想象,激发生命,助力来访者寻求自我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成长中的困顿多是因为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不和谐引起的,这种不和谐在艺术创作中会被整合和生活,从而促进个体的成长与正向的改变。“多大的孩子做多大的事”“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我们的能量能力与发展阶段跟我们能做的事情是有规律的,不能揠苗助长,否则适得其反。孩子们的“躺平”,成年人不能承担的焦虑,更多的就是“内心世界”与“外界”的不和谐,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成长规律,更好地了解自己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充分调和内外两个世界,才能减少“内耗”,从而拥有更旺盛的生命力。
来倩倩老师的第一次活动感悟:
对于心理学习我一直怀有很多的问号,很荣幸加入咱们这个学习小组和各位优秀的老师一起学习,大家的发言给了我很多收获。
对于读的这本书虽然我还有很多专业的知识需要仔细推敲、反复阅读,但在大家的解读下似乎有了一些启发。感谢小组成员,跟着大家相信自己会不断的成长,也希望将所获所学能够运用到工作当中,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成长。
王长燕老师第一次团队成长感悟:一艘大船,里面载着你我她,航向有人掌控,船尾有人护航,我们在其中肆意的抛出最真诚的话题,打开心扉才能快速成长,感谢船友互为镜子,感谢领航员握紧航向。最受益的点是“幼儿园是孩子们兴趣萌芽期,要用艺术的语言、艺术的游戏把孩子们的天性表达出来。”教育任重而道远,不是缺时间是缺想法,不是被拴住了手脚而是认知没打开,不是问题太多而是一直在想的路上,那就让我们一起设计艺术的语言与活动,让孩子们真正得到教育的洗礼吧。这是接下来我重点要思考的问题。
董丽霞老师第一次活动感悟: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天天与孩子和家庭打交道,看着那些深陷“漩涡”一样的家庭和孩子,很想力所能及地去支持到他们,但又倍感知识和内在力量不够。我很庆幸一直能够跟着李老师学习下去,也很庆幸有这样一群经验丰富的伙伴们,一起前行。
感谢今天大家的敞开,不断点醒我,也让我对什么是“表达性艺术治疗”越来越清晰,愿在学习“表达性艺术治疗”中不断成长,早日有机缘让我觉察到自己的“镣铐”,让生命底色在黑与白的基础上再多些色彩,影响自己身边的人。
王明慧老师第一次活动感悟:
同一个希望,同一个梦想,让我们聚到一起,这样的相遇让我们觉得一下午的时间过的好快,同时让我觉得这个次活动太有意义了,我喜欢今天大家坐在一起分享着自己,也很荣幸认识那么优秀的老师,让我认清自己的内心,更好的提升自己,让我们一路同行,幸福成长!
许玉美老师分享到:在阅读第一章表达性艺术辅导时,我想起了一个关于儿童成长的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8岁男孩伊桑患有阅读障碍,他看到课本儿上的字母都在游来游去,他的世界里充满了色彩和惊奇——小鱼,小狗,风筝……而大人感兴趣的是作业,分数,成绩。所以伊桑经常受到老师的责罚和爸爸的打骂。妈妈心疼又无奈。后来,新来的美术老师尼库巴用乐观和自由的教学风格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梦想、去想象,并对伊桑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最终使伊桑找回了自己和快乐。伊桑是一个接受表达性艺术辅导后变化非常大的孩子。他在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引导下,逐渐打开心扉,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作品充满情感和生命力,不光展现了艺术修养,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成长和提升。虽然伊桑这样的特殊儿童在我们学校并不多见,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在某些方面是并不敏感的,导致成绩暂时落后。反思一下,我们有没有像尼库班老师那样认真的观察孩子,分析孩子,了解孩子。掌握他们的特点,然后从根本处下手,提供给他们适合成长所需要的特殊条件,牵着孩子的手,带他慢慢成长。所以李老师选的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修行自己,用生命影响生命。
李丽老师第一次活动感悟:
①情绪变化:
由于第一章的内容没有读完,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会议室,当听到大家侃侃而谈时,我心里发毛,也很自责——为什么没有认真读完,没有认真思考;但轮到我发言时,把这种不安表达出来之后,不管我分享的好与坏,心里都非常坦然。心里想:我分享的不也没关系,可以多听多记。在无形中体会到书中说的“表达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治疗的过程”。
②思想变化
在讨论自己最害怕是什么时,一开始我的心里是抗拒讨论这个话题的,随着大家激烈地讨论,我慢慢打开了心扉,当我们感知“害怕”、说出“害怕”,其实对它的恐惧已经消减了一部分了。如果我们能够带领学生系统地去感知、表达和认识“害怕”的话,他们就会慢慢地学会接纳“害怕”,学会有效地应对“害怕”。
③体会收获
通过一下午的讨论交流,认真倾听同伴们的见解,整合自己内心的想法,勇敢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进而让自己很多不明白的知识逐渐明了。其实我们的情绪也是这样的,如果能够及时表达出来,就会得到疏解。
“跟着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跟随大家不断学习,努力成为光。
郭卫卫老师第一次学习感悟:
首先是对于自己最初的选择感到特别庆幸,从走进这个小组开始,这种包容、开放的氛围让我感觉十分舒适,在这样的年龄,遇见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实在是感觉十分幸福。
第一章的学习让我感觉像是给工作打开了一扇窗,尤其是其中的案例分享,与我接下来想做的工作不谋而合,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当读到这些文字时,内心的感动和充盈无以言表。
一下午的学习和讨论,我发现了自己在读书和学习方面的不足,大家读书的认真程度真的是我学习的榜样,而我对于第一章有些不求甚解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己要注意。
最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吧,在生活中有人爱,有事做,有期待,还蛮幸福的!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愿我们所想,皆我们所愿
祝我们一起奔赴最美好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