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  周记09  陪伴

自律
创建于03-08
阅读 2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这周临时去福州出差了几天,在动车即将到站时,我竟有种近乡情更怯的感受,好像游子归故里一样,想把在外的故事说给它听,并渴望从它身上得到温暖,积蓄再出发的力量。铜盘路上的一切如旧,有我第一次见识拌面扁肉的小店,左海家居广场和永辉超市仍在老地方仍是老门头,倒是软件园发生了很新的变化。这次抽空也去了三坊七巷,看了西湖,见了故友,回了老楼,喝了新茶,心里是大大的满足。

      福州,是一个对我而言意义非凡的城市,老天安排我要与它结缘。2009年的7月,大学刚毕业的我,带着遗憾,忐忑和期待踏上了奔赴东南的旅途,那天风的味道我都记忆犹新,何况是当初那少年愁滋味。在福州,我工作生活了近一年的时间,这段旅程现在来看,是极其美妙的,青春年少的岁月无忧无虑,懵懂无知的少年乘风破浪,“内叼外不叼”的我把日子过成了一幅画,那些年那些事都成了我生命里珍贵的回忆。机场偶遇的贵人,红砖堆砌的小楼,蜿蜒崎岖的山道,半夜晃动的皮卡......昨日的记忆里到处都是迷人的风景,旧梦恍惚,很近又很远。

      福州的旅程是愉悦的,但女儿的话这几天却是我放不下的,上周末她约了几个同学一起出去玩,别的小姑娘都是爸爸陪着,我家丫头却坚持要妈妈陪,这可让我实在是有些失落。思来想去,这也怪不着孩子,还得是从我自己身上找问题,找原因。是不是自己平时太严了?是不是陪她的时间太少了?她嫌我太罗嗦了?一堆疑问,教育孩子真是个头疼的问题,也确实是个学问。

      今天坐这想想,倒应该庆幸有这么个小插曲,让我得以醒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想我至少有四方面的错误:

      一个是没有耐心,喜欢催促。温暖的氛围,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底色,但我面对孩子的时候不够放松,他们没在做作业或者做事慢悠悠的时候,我心里好像就不得劲,喜欢催他们做事,恨不得他们回家后就一直坐在桌子前面利利索索的把作业都做完。孩子同学之间流传一个思想,说“不能那么快把作业做完,不然妈妈立马又甩出另一本作业过来”,真是形象彻底。

      二个是动不动就说教。很多父母喜欢对孩子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说教和讲道理,我也一样。现在孩子大了,多次表达了嫌弃我啰嗦,嫌我讲大道理多,她有自己的想法了,需要有自己的空间。

      三是以身作则,自身示范不够。俗话说育人先育德,育儿先育己,身教应该是远胜任何一种教育的,也是最难的。自己知道陪伴,却还没有想过高质量陪伴,回家后我也很少会放下手机,也很少能够拿起书本,也很少陪孩子一起游戏,忘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忘了自我教育。

      四是有时过于严格了。总以为教育要狠,不能心软,但好像有些过头了,经常发火,偶尔鞭策,要求太高,期待太高,给了孩子不小的压力,没有做到宽严相济。

      关于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的学问需要去学习探索。国外总结出来一个“PEERE”法则。一是Pause—看见需求,精准回应。感知孩子的情感需求,理解他的情绪,及时做出回应;二是Engage—放弃主导,积极参与。寻找合适的切入口参与到孩子的世界中去,尊重他们的爱好和兴趣。三是Encourage—全力支持,经常鼓励。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待他们,多鼓励。四是Reflect—平等交流,及时反馈。像朋友一样和孩子面对面,心对心的交流,建立情感桥梁。五是Extend—扩展视野,发散思维。尽力打开孩子的新世界,拓展思维视野。

      理了理,对家里10岁的女儿后面要慢慢做到放手了,“闭嘴是标配,陪伴是高配,共情理解和尊重沟通是顶配”。今后要杜绝高高在上的说教,一味的指责和无穷的唠叨,给她充分的试错空间,给她多一些耐心,多换位思考,在保持严格的基础上,给她多一些体谅关爱和支持。

      对7岁的儿子要做到“陪伴是探索,是欣赏,是引导”,参与到他做的事情里去,重点塑造习惯,让他更加专注,更加自主,更加独立,做到脸皮更厚,快乐更多。

      

      

阅读 2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