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下祝乡中心小学
“拗九飘粥香、童心扬孝道”活动

🌈栀晴
创建于03-08
阅读 19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祝福》的开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笔者体味良久,鹦鹉学舌写下“新年正月确实最像正月”,用来比喻甲辰龙年“正月里来过大年”。

吃喝玩乐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天边月圆,地上灯明,龙江两岸“东风夜放花千树。……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连日狂欢后,迎来农历正月的最后一个节日——拗九节。

          “拗九飘粥香、童心扬孝道”

          “百行孝为先、情融拗九节”

(我们的节日——福州传统节日拗九节。)

百行孝为先、情融拗九节又称“孝顺节”和“孝九节”。

这一天的清早,家家户户都要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糜”,用来祭祖并馈赠亲友。已经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熬好一大砵“拗九糜”,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等,专程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锅再大,盛不下浓浓爱心。)

“拗九节”又从一家一户的孝亲尊老,演绎成为敦睦邻里、尊老敬长的社会风尚。将一碗碗香喷喷、热腾腾的拗九糜,给老龄长辈奉拗九糜,送长寿面,酿成新的民俗。

(孝九酿新风。)

各班级班队课讲述“拗九节”来源

目连乃古代孝子,常送食物给关在地狱里的母亲吃,但都被看守的狱卒享用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糜,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

这天正好是农历正月廿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糜粥便叫“后九糜”。此后,又以糜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糜”,因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糜”。这一天叫作“拗九节”。

(孝敬长辈从小学起。)

拗九节,还是一个吃饱饭后干农活的节日。过完拗九节,预示着春耕大忙即将开始。

农户这边,准备着早稻下种育秧,那边稻田要细细犁耙放水溶田,担粪泼粪施肥,替秧苗打理肥沃的“育婴床”。有关抝九的农谚好几条,说明这一天是农事的标杆天气,如“拗九没寒节节寒”“拗九一寒压九寒”“拗九南风三过种”等等,意为拗九节天气寒冷,则四季分明,风调雨顺,如果刮南风,“倒春寒”的几率极高,容易烂种烂秧,必须备下三套种子。

这个时节,乡村主要的农事活动,还有种花生,种大豆。农村多属于东南低丘旱作农业区,经济作物花生、大豆,旧时是农民囊中钱袋、桌上菜肴的主要来源。

农谚还有“吃了拗九糜,肩头晒脱皮”一说,意为拗九节过后,春耕开始,农事繁重,农夫艰辛。拗九糜添加花生仁、红枣、红糖,有营养,添气力,一定要吃饱,才有气力干重活,

正月廿九过后的几天称“二月二,拗九仔”,“小拗九”是也。以往就是在拗九节那天,多熬一些拗九糜,将尚未煮烂的拗九糜先盛上一钵半盆留起来。到了农历二月初二,量少的掺上水再煮一锅,量多的煎成“拗九甜饼”,再次大快朵颐。故而拗九节确是一年“三回饱”之一饱,可见这是农村一大节日。

编辑:黄一娟

              提供图片:各班班主任

初审:祝招俤

终审:余运金

阅读 19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