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人生,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的成长之路,与他人毫无关系。活着,要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也就学会了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人生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阅己,越己,悦己。做老师也应该是这样一种成长过程:“阅己”就是认清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从而找到自己成长的目标和方向;“越己”就是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打破固有的认知和观念,成为一个有底气、有能力的专业型教师;“悦己”就是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不计较,不抱怨,保持愉悦的身心,笃定于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教师这份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一、在持续阅读中“阅己”
阅己,成长的开始。法国哲学家萨特说:“如果想要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当理解许多东西”。阅己,认识自己的内心,是成长的开始,是学会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我们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也将两手空空地离开,兜兜转转,费尽心思,无非为了追求内心的平和安然、生命的无悔无憾。只有认识了自己的内心,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做到坚持和笃定,才能拥有所谓的心安与坦然。认识自己,需要勇气,也需要一番心思,因为我们的内心,何其复杂,并不是随时敞开的,很多时候是关闭的。走在人生路上,要边走变看,边走边思。看过往,思当下;看别人,省自身。
遵循自己的内心,它将永远不会被完全放下,它会像一粒烦恼的种子被深埋在心底,只要有一丝土壤,烦恼就会不请自来。适时地看向过去的自己,为什么说了不该说的话,为什么做了不该做的事;又为什么想做该做的事没有做,想说该说的话没有说;那些言不由衷、欲言又止,是内心的真实与伪装在博弈。看清内心,接纳过往,理解自己。世间所有人,看似各不同,其实都只是走在属于自己的路上,每个人看向另一个人,都只是一个旁观者。不评判他人,也不受他人评判的干扰,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认识自己,听从内心,成长从此开始。
二、在教育写作中“越己”
越己,是成长的关键。越己,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由弱小到强大。为了生存,不可避免地受着外界的影响。原生家庭、童年经历造就了最初的自己。那个自己,有太多的被动,也许是缺爱的,也许是脆弱的,但如果这个被动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我,生命就无法体会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与放松。被动地生活着,也许一切按部就班,看起来岁月静好,但一旦有风吹草动,内心则波澜四起,无法安宁。写作对于教师的意义在于整理、记录、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写作更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正如郝晓东我们能够发现教育带给我们的感动与美好,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教育写作,我们能够不断省察自我,打破陈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行为,一步步地蜕变成长。我们还能在教育写作中,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提炼专业的教育智慧,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从而成长为一名专业型教师。
三、在自我认同中“悦己”
悦己,是成长的终极目标。一个人最大的能力,不是取得成功,而是能让自己快乐。快乐是内心的一种感受,是内心的一种状态,不是外界任何事物带来的任何东西。古人把快乐分成了三个层次:一是从与别人的对比中得到的优越感,也就是某一方面的成绩,或某种获得,这种快乐是最低级的,也是最不安全的。因为这种优越感与获得随时可能失去。第二种快乐是从自我对比中获得的,发现今天的自己比昨天进步了,这种快乐比第一种快乐要高级,但也是无法持久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各方面一直处于进步中,总有时要面临退步或静止。第三种快乐是能享受当下的快乐,不管是顺境逆境,都能满足于自己当下的生命状态。这种快乐是做真实的自己带来的快乐,是来源于自性的快乐,是最高层次的快乐。只有做真实的自己,活在属于自己的生命轨道和节奏里,有属于自己的一份坚持和笃定,才能满足于当下的生命状态,体会到真心的快乐。不管顺境逆境,不管得到失去,不管成功失败,都是成长之路上的一道风景,不同的滋味而已。只要目标是明确的,信仰是坚定的,内心是强大的,则每一个当下就都是可以享受的,是快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