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良的爱献给“特别的你”

吴琼
创建于03-08
阅读 293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梁纯爱老师退而不休的幸福守望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前夕,县教育局组织期初常规工作检查,检查组一行深入西津畲族村小学,我负责食品安全的专项督导。每次到西津小学,除了和老师们商谈工作,我都毫无例外地走到食堂或洗衣池边,和梁纯爱老师寒暄一会。自从寄宿制学校创办以来,她几乎足不出校园,不是在食堂忙碌,就在宿舍整理内务,或者在洗衣池边给孩子们洗洗刷刷。如果说我被庄桂淦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的话,对于梁纯爱老师更有感动之外的敬意。

        我和庄桂淦梁纯爱夫妇相识三十多年,从初识、熟识到几十年来与日俱增的感情,从不解、误解到理解,直至感动和敬佩,我见证了庄桂淦夫妇“乐把他乡当故乡,育人初心终不改”,50年相扶、相搀的风风雨雨。

        初识庄桂淦、梁纯爱老师是1988年。那是在某个周末,我们石屯中学老师到外坂家访,偶遇他们夫妇。他们既是家访,又是走家串户地“化缘”,动员生产队集体和家长们集资兴建外坂小学。虽然当时提倡“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有集资办学的说法和做法,但是我就纳闷,他们外地人,做得通村民的工作吗?即便可以,小学老师调动频繁,何必花这个心思?闲聊的时候得知庄老师是福清人,梁老师是福州人。他们都是响应号召,自愿到山区支持教育的。后来,从我小学的老师,同样是福清人的王巧琴等老师那里了解到不少关于他们亲近村民、关爱学生的故事。从那时起,我便对他们油然而生敬意。

        熟识庄桂淦、梁纯爱老师是1998年8月以后。1998-1999学年,我从石屯镇际下小学调任西津小学负责人。梁老师与我共事,担任多个学科教学任务,还任班主任。梁老师给我的感觉是:声音似乎比别人低几度,说话柔声细语的,独处时静如处子,与人相处未闻其声先见笑,温文尔雅的。可是,比别的大嗓门的老师班级管理却更有一套,孩子们都很信服她,亲近她,依赖她。每学期的教学成绩都名列前茅(那时候都有学区教学成绩排名的)。虽然庄老师在松源小学任教导主任很忙,但他们都住在西津小学。4年间,学校的卫生,住宿生的照看、管理,学生的矛盾纠纷,困难问题等都是他们夫妇,特别是梁老师帮忙的。虽时过境迁,但我至今记忆犹新,很是感动。还有就是好多学生,特别是住宿生和梁老师的接触更多,感情更深,依赖更多。虽然他们自家很节俭,对衣食不很讲究,然而但凡孩子们零花钱不够,所带的菜肴不够,都是问她借钱,端着米饭去他们厨房吃的。至于所借的钱物有没有归还,就不得而知了。

         时光虽无言,白驹过隙间。过去的不管是难忘、惊喜、感动,还是失落、遗憾、愧疚,我曾持续多次为庄老师写过文章,推介他的感人事迹,却从没有为本该大书特书的梁老师写点什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来了,如歌岁月,诗文清香,带着一颗感恩和崇敬的心,献给年满古稀,至今退而不休,夫唱妇随的梁老师。“夕阳无限好,黄昏亦无妨”我想,金杯、银杯,不如家长的好口碑。女人如花,梁老师犹如福州“移栽”到石屯洋上洁白的茉莉花,将是永远的美丽,永久的芳香。

         也许,他们最初的相遇,只为曾经的一句承诺,一生约定,而变得浪漫温雅。坊间流传着一句俚语“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进我家门,就是一家人”“有那个公,就有那个婆”。对于庄老师那样“爱管闲事”“爱折腾”“执拗”,甚至于“赔本赚吆喝”,梁老师总是静静地观察,深深地理解和默默地支持。从外坂小学集资办学,新建学校开始,到西津小学新建、改扩建学校,梁老师总是在工作之余,独自包揽家务,照顾爱女,直到女儿学业有成、成家立业;2004年,学校创办寄宿制学校后,已于2003年2月退休的梁老师又给孩子们当起“保姆”,管起他们的衣食住行。时有,丈夫外出公干,到处奔走、游说于本乡异地,照顾住宿生、留守儿童的重任就自然而然地落在她的肩上。

         期许今生爱相伴,守望鲜花向阳开。庄桂淦50年的无私奉献、执着坚守,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了山村孩子的人生梦想。近年来,庄桂淦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也屡获殊荣。他的事迹见诸于各级媒体,成为了闽北教育的一面旗帜。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定然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梁纯爱就是这样的女人。庄桂淦接收的留守儿童,她一起照顾饮食起居。她白天给孩子们洗衣、做饭,晚上陪年幼的孩子睡觉、起夜。孩子哭了她哄,闹了她劝。孩子头疼脑热了,庄老师背着她牵着,她雨天边上打伞,夜晚身后照路,夫妻二人带着就诊。久而久之,她常备体温计、常用药,也能给孩子治疗小小的毛病了。

        栽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随着西津小学名声鹊起,临近乡镇,甚至于周边县市的留守儿童都把孩子送到这里。家长们说:“这里的学校比城里更温馨,孩子有校长和老师们的关爱,我们外出打工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其实,只有我和学校老师深知,这一切的一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梁老师。是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默默付出。在和梁老师聊天的时候,她说“年龄大的孩子还比较懂事,碰上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半夜想家的时候都会哭,有时候甚至会爬起来找爸爸妈妈。”这时候她就要把孩子搂在怀里哄着他们睡着“别哭,别哭,在学校里,我就是你的奶奶。”10年来,每天晚上夫妇俩都要巡夜两次,分别是夜里11点和凌晨2点,看看孩子们要不要起夜、有没有不舒服、被子有没有盖好。

         在西津小学有一面“捐赠墙”,是近年来海内外企业、各组织、部门以及乡贤等爱心捐款捐物的金额和物品名称等。每每谈及爱心人士捐资助学的故事,庄桂淦总是如数家珍、满怀敬意和自豪。“以爱润心,用爱育人”的校训成就了一批批学子。庄桂淦总是说“受人恩惠,铭刻在心。我要让孩子在感受爱、享受爱的同时学会爱、施以爱,要学会感恩,让爱薪火相传。”可是,唯独只字不言几十年来垫付了多少困难生的学费(学杂费减免前学费未缴的是要教师担保的)、伙食费等。多年来,寄宿的孩子中有不少家庭经济不好,有些家长每个月只交少量基本生活费。有些贫困的家庭,连生活费也无法支付,父母将孩子委托给他们的时候,除了身上穿的一套单衣外,一无所有。但是庄桂淦毫不犹豫地收留了这些孩子。

         作为山村小学教师,庄桂淦夫妇收入一般。虽说家里的“财务权”是梁老师,但“支配权”却是庄老师的,几十年来,他们总是或多或少地垫付或资助学生一些费用。而每当庄老师需要的时候,梁老师总是“有求必应”。她曾坦言“我们夫妻俩没有什么积蓄,几十年来他几乎把所有的工资花在了孩子们身上。”“虽然我们半生清贫,但却一世富有。西津小学的孩子们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他们虽只有一个女儿,但无论在石门、外坂松源,还是在西津,他有很多的“亲戚”,有许许多多的“干儿子、干女儿”。几十年来,他们守护、守望着逾千名困难家庭孩子的成长……闽北乡民是很憨厚淳朴、爱憎分明的。得到资助、关爱的孩子家长们,满怀感恩的心,时常会送一些新鲜的果蔬给他们,转眼就成了学生食堂的桌上餐。端午、中秋,也会送一些粽子、糕饼等答谢他们。可是他们一手接下来,马上就“充公”了,成了孩子们的节日礼物了。在首届“感动政和教育人物”评选中,庄桂淦获得一万元奖金。他给石屯镇每一位老师买了一份礼物,剩余的给全校孩子们买了学具等。获评“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后,他仍然将奖金用来分发给学校老师,资助学校贫困生,为学校购买教学用品,有人戏称庄桂淦是“赔本赚吆喝”。事后,有人曾问梁老师怎么想的,她说:“几十年来,他做这样的事还少吗?不过,他所做的事我都理解,自然也就支持他了!

         鲜花、掌声、桂冠、殊荣,铺垫着一路荆棘、路路坎坷,回首“小庄、老庄、庄老”来时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舍得一生、钟爱一生,回忆起50年的山区小学的育人生涯,庄桂淦说“虽然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无神论者,但如果可能,我愿向天再借五十年,初心不改再少年!”。作为女儿,梁纯爱对现年已经94岁高龄的母亲却心有愧疚,谈及家人,他们夫妇都深感亏欠!我不知道庄桂淦夫妇的教育故事还要演绎多久,但闽北教育基石的执着与坚守、向善向上的故事一定也永远很长、很久、很美、很感人。

        岁月悠长,纯爱为伴。慢品人间烟火处,乐随夫君岁月长。细数岁月脉纹,一丝一缕,都是那样纯真,扫描着夫唱妇随的至臻至美,回眸那1976年的相遇、相识、相知、相恋,与志同道合的小庄,1981年喜结伉俪,相互温暖。43年来,看似一幅空灵的水墨画,素雅、纯净、辽远、清新、婉约,实则呈现着万种风情之态,演绎着山情无语、水爱有声的岁月长歌。他们总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中给予人们最为强烈的震撼。而你,梁老师将其缱绻指间,晕染成一朵安静而绯红的花朵,静静地在心底绽放,成为你自己心中所期待的幸福模样。2017年庄桂淦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央视《焦点访谈》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

         盈一帘阳光加持,掬一抹月光凝指,把有每一个耕耘在教坛的女性的每一节感人的故事都珍藏。在相知、相伴、相扶、相搀的目光里,让感怀感恩的白莲花次第盛开。星光不负夜行人,有一种守望叫“幸福着你的幸福”。我想要说的是:如果庄桂淦是闽北教育的一面爱的旗帜,梁纯爱就是那一柄熠熠生辉的旗杆。如果庄桂淦是政和教育奉献的骑手,梁纯爱就是志在千里的老骥。在我们的教育战线上,还有不少这样的女性。沐风栉雨、砥砺前行、接续奋斗,有我、有你,更有负重前行的她。专属的节日,做尘世里的一朵洁白的茉莉花,用特有的温柔和执着深情,和爱的人一起,共守一个家,共筑一个梦,温馨而美好的未来,终究妥妥地属于自信、知性、灵性的“她”。  

撰稿:范世旺

编辑:吴    琼

审核:吴    琼

阅读 293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