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散尽,暖春归来,微风轻拂面,草长又莺飞,转眼间我们结束寒假生活,迎来春这个美好的季节。“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锁”。书籍浩如烟海,学习也永无止境,蔡超宇名师工作室开启了新一轮的阅读之旅。
好书共读
教师们利用寒假时间共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华应龙的数学课,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富有激情,也富有创意与个性。本书收录了华应龙老师的12节数学课,每篇课例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等,全面展示了华应龙数学课堂的风采。
“阅”读“悦”美
倪蓓:
边读这本书边反思这几年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自己虽然尽心尽责,可是绝大多数时间课堂和教学都是以教为主,一味的输出,希望学生跟着老师的脚步走,尤其是在公开课上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说出自己预设的答案。反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缺少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潜力。读完这本书,犹如醍醐灌顶,在以后的教学中向华老师学习,让自己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像呼吸一样自由。
苗玉庭:
华应龙老师对数学一往情深,他是为数学而来的,是为数学而生的。我很欣赏华老师的教学风格,他的刚毅、果断、幽默、亲切,体现出他对数学、对学生的关注和爱。华老师的教学语言真诚、富有情义和风趣,这些语言能大大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华老师是用他的心、他的智慧来上课的。
王麒皓:
读完华老师的数学课堂实录,我被其深入浅出的教学风格深深吸引。他用生活实例引导抽象概念,让复杂的公式变得生动易懂。这不仅是一堂数学课,更是一次思维的激荡。华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思考的大门。这样的教学,不仅传授知识,更激发了学生们对数学之美的探索欲望。
孙灿灿:
华老师是数学教育的智者,他的课堂充满智慧,有幸拜读《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收获颇多。这本书展示了12节数学课,以及与这些课有关的教学设计、反思及名师的评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课堂开始,华老师从一张长方形的白纸,逐渐叠加为一本书,从长方形扩展为长方体,学生的空间观念从平面扩展为立体,而后又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清晰告知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周芳:
最近拜读了华应龙老师《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可谓受益匪浅。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长方体的认识》这堂课华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叠纸成书,动态引入由面到体的过程--切果成形,渐次展示长方体的三要素--观察讨论,深入地探究长方体地本质特征--演示投影,真切地了解长方体地直观图像----变式呈现,辩证地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循序渐进,巩固新知,发展能力。真真切切地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他们由原来面的认识过渡到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力求让学生从三维形体的初始阶段就学得扎实,认知深刻,掌握牢固。使学生“活学”而不是“死记”长方体特征。
王霞:
华老师的这本书,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文化感”。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华老师引用“圆,一中同长也”反问学生,让学生体会圆是正无数边形的极限思想,也更加深刻理解了圆的本质特征。我们要将数学史料的价值由点缀转化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充实、认知过程的丰满、学生数学素养的丰厚。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学习华老师,上富有“文化感”的数学课。
甄超群:
读了华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化错教育。我们往往害怕学生犯错,但华老师却说课堂因错误而精彩。因为他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多得是对儿童“独特见解”的发现,这种发现是基于儿童心灵的发现,是基于儿童最伟大之处——可能性的发现。错误是一种反证,是对教师的提醒和帮助。因此,每当学生只有一种答案的时候他总是不停地去追问,还有没有不同。他认为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但差错一定是创新的,孩子动脑筋去思考了。正确和错误都是课堂中的生命体,都应该尊重。差错也是一种资源,是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
赵怀萱:
《我这样教数学》是一本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阅读和借鉴的书籍。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和深刻的教学思考,还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追求。正如华应龙老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的挑战与艰辛。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孙静:
从整本书中可看出华老师的专业素养非常的高,对我影响最大的两点是:一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要设计出一节创新的课,就要能从司空见惯的场景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二华老师说过一个人要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最关键的是要看哲学的书,多看思维科学的书,多学习、借鉴、实践。让读书成为我们的习惯,在读书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郑欣:
读过华应龙老师《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感受颇深。通过华老师的课,我看到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深层的意蕴,他把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有趣的情景和灵活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另外,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惊叹于华老师对“错误”的态度和处理,他认为课堂中的错误是难得的教育资源,这还需要我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掌握力,优化自己的教育智慧。
赵丹丹 :
在华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中我有了对教学的很多感触和体会。首先怎样把抽象的数学以学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同时又保持数学的本质。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衡量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标志。其次,每节课我们都要好好思考,这样才会有新的东西出来。好的课堂往往是创造一个真实、简单又容易理解的情景。很多创造往往始于一念之间,如果能及时的捕捉并记录下来,再继续钻研,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张开拓 :
读完《我这样教数学》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通过阅读,我能感受到华应龙老师对这门课程的热爱,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关注,都在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努力着。本书收录了华老师的数学课,每节都有独特的教学设计,每篇课例都包括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专家点评四个方面。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
何彤:
华老师的课堂决不刻意让学生只是掌握某个知识点,形成某种技能,而是重在活动,重在体验,重在过程。在华老师看来错题成了教学的最可贵资源。一节课是否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看老师有没有把学生中的错误发掘好了,最后又是否成功地将学生讲会了。因此,好课的背后不仅融入了老师的精心设计教案,还要有充分的预设,只有预设了,才有可能享受课堂上那些精彩的生成。
读书分享会的最后,蔡超宇主任进行了总结。他告诉我们:“胸无点墨神难聚,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读书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在于不仅丰盈自己,而且惠及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它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更应该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好书引导我们走向诗和远方,阅读能够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教师阅读的深度与广度,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看待世界的高度与深度。每位教师将自己的阅读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生命结合在一起,给他们的成长一个有力的注脚,这便是我们教师阅读的价值所在。
有一位哲人曾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读书,正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来。而阅读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阅读帮助我们认识了世界,认识了教育,也认识了自己。愿每一位教师都能爱上阅读,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