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深度教研——婺城区调研活动暨美术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
创建于03-08
阅读 3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让多样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并得以提升。在2024年3月8日女神节上午,学校迎来婺城区期初调研活动。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环节:随堂听课、自评互评、集备研讨、教研总结。

      第一堂课由徐凌倩老师执教《印印画画》,第一环节游戏探究,激情导入,从一开始的摸一摸就充分调动了小朋友的好奇心,让学生充分感知叶子的纹理,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印印画画的技法,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体验拓印,探究方法,让学生第一次尝试拓印,在学生的“败笔”作品中引发学生思考印制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环节,形态联想,创意激发,从单个形态的联想创意到组合形态的联想,通过填画的方式给大自然的树叶赋予新生命。

       第五环节,实践体验,拓展思维,用多片叶子组合的方式拓印进行联想添画成有趣的画面,最终将印画贴于袋子之上,找寻春天的美好。

       第二堂课由康利微老师执教《印象派的画家们》该学段学生自我学习、认知能力强,但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一个画派,难度较大。西方画派对于中学生而言,是有一定距离感的,因为他们太高大上了。所以本课通过一些环节的设计,让印象画派更加简单、趣味的被学生所了解、接受。

      活动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播放大自然光色变幻的视频,提问:你感受到了什么?光与色有什么关系?引出本课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活动二:讲授、欣赏、评论。先是趣味游戏,采取拼一拼,用拼图的方式让学生拼凑完整的《日出印象》,提出问题:印象派与照片有什么不同?它是怎样画出来的?接着从日出印象着手进行印象派深入分析,感受印象。进一步拓展延伸,探究《鲁昂大教堂》作画方式。介绍印象派的重大影响力。

       活动三:结合《草地上的圣母》《草地上的午餐》等作品,探究印象派的历史价值与意义,小组填写探究单。深入探究古典主义到马奈再到印象派的不同时期特点。

      活动四:体验印象。采用印象画派的特点作画。教师点评,拓展延伸。

      教研员周伟芸老师组织大家开展评课活动,两位执教老师快速反思、阐释教学:

       徐凌倩老师反思:1、在这堂课中充分落实了美术学科本位,发挥学生主体课堂,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以学和带学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学生审美感知能力2、教学有温度,积极鼓励学生,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肯定,也充分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3、巧妙的用微课形式解决的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能在接下来创作中更好的掌握技巧4、不足之处相比试教轻松的状态,今天上课显得些许紧张,在带动学生情感方面还是要多一些思考和学习,情感的把握是在课堂中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实现在课堂中有高度,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

       康利微老师反思:本节课还是比较整合的,在不断的“放”和“收”中与学生进行了思维的碰撞,然后再把学生零散的思考进行整合提升,在学生不断的回答中,把课堂引向深入。新课改理念着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求我们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有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



       胡卜文老师点评:两位老师都很认真的准备各自的课,通过前一次的磨课到今天的展示,都进步很大,让我受益匪浅。徐老师的课堂从一开始的摸一摸就充分调动了小朋友的好奇心,抓住孩子的吸引力。也大胆尝试让孩子自己解决小练笔中出现的“问题”,孩子们用自己的解释,理解了“均匀”、“适量”。其次,在叶子新生环节中,让孩子们大胆联想,为之后的创作奠定基础,所以这次孩子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各不相同,很有创意和想法,是一节很生动有趣的课。

康老师的课堂,打破了我对初中生的固有印象,整节课学生的配合度极高,这也说明了康老师在平时的常规课也是很好的落实,学生很喜爱她的课堂。同时今天她的课堂很好展示了“生本课堂”,所有板书的提炼都源于学生的回答,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今天的课也从原先的发散式,很好的整合为一条主体线,贯穿整堂课。

       滕攀峰老师点评:早上的两节教研课都非常的经常,从老师的状态上可以看出他们的专业性,首先是徐凌倩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教态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爱”,对待低段孩子的那种耐心。再是康利微老师的课,从语言的组织和课内容的整合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两位老师今天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环节,那就是试错,在初步尝试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我总结。在课程的环节上徐老师的课层层递进,简单易懂。康老师的课内容有深度,但是换件很简练,把难题用简单的方式进行了解决,让学生上的轻松,学的丰富。

        王娴老师点评:两位老师今天所呈现的课非常的扎实,扎实的背后传递给学生的一定是满满的收获。徐凌倩老师在上《印印画画》这节课的时候,以树叶为载体,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节课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孩子们的画也告诉了我们,印画,添画它是自由的、随意的,更是富有他们自己天真童趣的。在上课前,通过让孩子们触摸神秘盒子,把摸到的东西画下来。这种对自然的感知,培养出了热爱生命和对生活美好态度的理念在形式上非常的新颖,能抓住美术学科的特点,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身临其境的去体会叶子的美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把课堂还给了孩子,在整节课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的孩子们都通过了这种独特的方式创造了不同树叶美的纹理,进行美好的留存,弥知珍贵。

听完第二节《印象派的画家们》这节课真真正正的从中感受到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一步步的分解,一步步的走进,一步步的创作,让七年级的初中生们眼中看到了莫奈笔下的落日,看到了自己画面中耐人寻味。这种光和色的关系,这种巧妙融合,这种梦幻,这种鲜明让这节课呈现的别样精彩。

       洪华澜老师点评:今天听完两位老师的课,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学习。倩倩的课堂能够逐步落实美术本位,通过微课和初次实践的探索方式,逐步渗透落实压、印等方法,最终将印画贴于带子之上,找寻春天的美好。气势相比于我自己的课,过于偏重情感,学科要素的东西没能扎实落地,这块值得学习,将两股绳拧紧实施课程;康的课堂能将我们卷入课堂,她的投入状态,专业度仿佛让我们听课的人也成为了一名学生,吸取知识。而她的板书内容也都来源于学生,灵活多变,从学生的回答里精准概括,是一件很智慧的事。最后时间虽紧,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这一瞬的美好,就犹如印象派的画家们一样,永远追着光,永远勇敢、热烈的对待一切。

       美术组张晓蓉组长点评:从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成果我们看到了来自徐凌倩、康利微两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和魅力。徐凌倩老师在不断地“让位”中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学习活动在学生生发或发现问题中引导学生利用观察、尝试、交流、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艺术学习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康利微老师与七年级的孩子好似共同卷入了一场头脑风暴,在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中认识印象派的艺术语言 、领会语言背后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两位老师的交流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40分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裹夹着学生思维、学习内容、知识架构、教师角色、课堂把握、材料开发运用等综合性、复杂化的活动,是需要凝练成“教师体质”方能周全的教育家学活动,这也勉励我们夯实上好每一节基础课的初心、不断磨砺的决心和勇于突破的信心。

        紧接着周老师对两位老师的展示进行了精准指导,肯定了美术组平时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形成了团队互助、共同成长的共助样式,表扬了每位成员都各有所长,并勉励大家要保持热爱,不断学习、让路走的更远更长。

在最美丽的节日用智慧女神周老师的话小结今天的调研活动:热爱可以给我们持久的动力,我们当对人生、生命以更深刻的思考从而形成课堂智慧,成就自己“工作擅长、家庭幸福”的美好人生。

阅读 3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