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教育】——记娘娘庙小学四年级二十四节气惊蛰探寻项目式学习活动

知足常乐
创建于03-08
阅读 32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一、项目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要不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底蕴,通过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来开展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的特定节令。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同学们探索自然规律,感知四季变化,娘娘庙小学开展二十四节气——惊蛰项目式学习活动。

二、项目目标

1.收集惊蛰节气的相关知识,了解惊蛰节气的时间和天气变化。

2.了解惊蛰节气的相关诗词。

3.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感受古人眼中惊蛰时节独有的景色,提升队员们理解古诗的文学素养和提高对古诗作画的审美能力。

三、项目问题

1.惊蛰节气是怎样的由来?2.惊蛰节气天气有哪些变化?3.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惊蛰又有怎样的魅力?4.惊蛰节气如何用个人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项目式学习开展过程

在惊蛰节气到来之前,老师利用班会课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惊蛰知识,了解惊蛰来历、惊蛰三候,同时学习了很多关于惊蛰的民俗故事、农谚、诗词,同学们兴趣盎然地品味着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

敲惊蛰之声

空气炮

02:08

”话”惊蛰之音

02:06

寻惊蛰之物

书惊蛰之韵

绘惊蛰之彩

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兴致勃勃地描绘春天的风光,将所知所想用手抄报、思维导图及贴画等方式谱写出关于惊蛰的美丽画卷,诠释一种别样的春暖花开。

品惊蛰之味

俗语说“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我国民间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因梨与“离”谐音,梨可生津止咳、润燥化痰,惊蛰吃梨寓意在气候干燥的春季,让疾病离身体远一点,也寓意跟害虫分离。惊蛰还有吃炒豆的习俗,寓意驱除邪气,五谷丰登。

知惊蛰农具

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从惊蛰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时节。耕种的过程中,自然少不了农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深入学习农具知识,传承农耕文化,同学们在众多农具中选择3种,查找资料或请教家长,最后完成一份农具图鉴。

在惊蛰节气到来之时,孩子们走进田间地头有的用锹松土,有的用耙子搂玉米杆,有的清理杂草……在劳作中,孩子们累并快乐着!

此次活动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契机,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发展,不仅了解了节气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加深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这草木勃发的节气里,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节气的到来!

阅读 3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