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风百里不俗”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你的家乡都有哪些风俗特点呢?一起来欣赏六(3)班优秀作文展一

龚倩
创建于03-08
阅读 135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元宵闹花灯

王晨

    我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每到元宵节的晚上,大街上,公园里,处处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元宵节闹花灯变成为一个家乡的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

     花灯真多啊!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喜欢,目不暇接!那么漂亮的兔子灯,粉红色身子,长长的耳朵,圆圆的小脸上挂着一幅甜美的笑容,摆动的手臂,好像在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那桃灯,粉红底色,桃尖儿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还有那红艳艳的“五角星”,会动的“小鸟”……

     夜渐渐深了,但关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火向天上的繁心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紫绿春意浓。”

  贴春联   

熊茹萍

     在我们这都是三十晚上贴春联,贴春联象征着美好,也可以增加年味。

     据说先祖朱元璋非常喜欢春联,他便向下人吩咐让他们每年都贴春联,一次,朱元璋亲自去巡视见一位老人忘了贴春联他便亲自写了一幅春联送给老人,但这户人家并不舍得贴,老人把春联当成了“限量款”把它珍藏了起来,随着时间流逝,春联的内容除了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贴春联还有一个讲究,横幅若是从右到左的写法,上联必须贴在右边,下联贴到左边 上下联也是根据横幅来规定的。

      贴春联是家家户户都必做的,我们这个小乡村也不例外。在大年初一前一天就要贴春联,我们这边春联每年都要贴在大门口旁和厨房门口。在大年初一前一天出门你能看见家家户户都已经贴好了春联。

      新的一年要有新的开始,春联让我们感受到新年的开心新年的热闹,贴春联象征着我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难忘元宵   

孙桂瑶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没错,这句诗正是描写元宵节的。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此外,出门赏月、告情灯谜、观赏花灯、共吃元宵,为这些都是历经岁月沉淀不变的习俗。

    今年的元宵节我奶奶决定自己做汤圆。一走进厨房,看到已经准备好的原料堆满了桌子,闻到那扑面而来的酒酿的香甜味,让我对制作美食的欲望更加强烈,说干就干,我们洗净双手,挽起袖子便拉开了战场。首先要做的就是和面看着奶奶的样子,我们便也开始学起来.把水倒入盆中,几双小手和着糯米粉合力揉着面   

直到把面揉到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紧接着就是最热闹的做元宵环节了.只见奶奶用手从刚才的大面团上掰下一块儿,三下五除二搓成了长条,搁在台面上快速切成了一堆形似正方体的小面团.随后,奶奶立马号召我们来滚"汤圆.我把面团小心意意的放在手心,用那不轻不重的力度揉着.我心里翻山倒海:"它会变成什么样呢?它会不会变成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圆团呀” 我缓缓的打开手,果真看到了一个白胖的小圆用.哇!你做的好好啊!"妹妹赶紧跑过来对我一般吹捧.我看到妹妹手中的汤圆,哈哈!变成了一个葫芦.再看看弟弟,他的已经变成了个即不像圆,又不像方的小圆团.只过了一会儿工夫,桌面上就已经陆陆续续的放上了小面团.一眨眼,桌上就已经摆满了,再经过一道复杂的工序,汤圆就大功告成了。

      锅中那白胖胖,雪白雪白的小丸子,我的口水直接"飞流直下三千尺"。我拿着勺子大勺大勺舀着的汤圆,别提有多香了。

      同时,我也知道了一些风俗:元宵节吃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

赶集

涂瑾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包饺子,吃团圆饭等,在我的家乡却有一件独特的风俗一赶集。

      二十三后,人们就都更忙了,春节眨眼就要到了啊!大人要贴春联,买年货、杀鸡、挂灯笼等等.而孩子们大多都跟着大人买年货--上街赶集去了.街上卖灯笼的、卖年糕的、卖年画的摊子都只在这个季节出现的,同时让孩子们的心跳更快一些。

一个下午,我同奶奶和爸爸去赶集.街上人头攒动,我兴奋的左顾右盼,被五花八门的年货弄的眼花缭乱.我们先去买了五幅春联,又卖了一对大红灯笼.随后去肉铺卖了一块五花肉和猪蹄、鱼、鸡蛋等等。我提着一篮鸡蛋问奶奶“买这么多东西,我们吃的完吗!"奶奶被我这个问题逗笑了:"傻瓜,店铺也要过年回老家的呀!不多买一些我们吃什么?"我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嘿嘿、我怎么没想到呢?”

       走着走着,我突然眼前一亮--马路对面有人买冰糖葫芦!我远远地望着马路对面的冰糖葫芦摊,那薄薄的糯米纸包着红红的山楂,裹着山楂的冰糖甜甜的,山楂酸酸的,多美味啊!想到这儿我的口水都快流到地上了.我央求奶奶:"奶奶,我的好奶奶呀,你给我卖一串冰糖葫芦好不好?""不行"奶奶一口否决了我"你看你的牙,还吃糖."我听了这种松劲的话,可急坏了"一串,就买一串让我尝下味吧!我术你了我的好奶奶!"最终,奶奶经不住我的糖衣炮弹,给我买了一串.我吃着酸酸甜甜的糖有芦,心里美滋滋的.

       赶集于是热热闹闹地来,又热闹闹地走了。

端午

朱辰溪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看满堂.吃粽子,沾白糖,老人小孩喜洋洋。"一听到这首歌就让我想起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一早,奶奶就在洗粽叶,我被奶奶叫着洗,奶奶递给我一块毛巾,  说:  "粽叶两面刷一遍就可以了。"我听后就开始刷,每一片都么那么色泽鲜艳。刷完后,奶奶就叫我把粽叶到大厅,她去准备肉馅和枣馅。

       到了大厅,奶奶开始切肉,她那动作十分的娴熟,肉都被切成了肉条,切成肉块,她轻松地拿起菜刀,像是在轻松滑动似的切着肉块。

       准备好枣子和糯米,开始 

包粽子,把棕叶卷成类似圆锥倒点糯米,放入一勺肉块,再放点糯米,封住口,往空隙一插,成为了个三角锥。用绳子绑住.挂在一旁,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奶奶边包,边讲故事:"从前有位叫屈原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向楚王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他一气之下出宫.在楚国快要被灭国时,他含泪投江自杀。那些居民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吃掉,就在那天做粽子抛江.举行赛龙舟活动,为得是把鱼儿吓跑。做这两件事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

           说完故事,粽子已经包完了,奶奶接下来煮粽子,在几分钟过后,一阵香味扑鼻而来,一口下去,味道充满口腔,回味无穷。

        我爱我的家乡,爱我家乡的民俗。

家乡的除夕

万子瑶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眼里家乡的除夕最妙趣横生了。

     我特别奇怪,除夕为何要放鞭炮?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名为“年”的凶猛的怪兽,每到年末岁首就会出来伤害人畜。后来,人们发现“年”害怕声音、红色和火光,因此会在家门口贴红联、放爆竹,以驱赶年兽,保村庄安全。从此,除夕放鞭炮便成为一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

     除夕这天真热闹。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放鞭炮。以此来辞旧迎新。而且这天还有个习俗,早晨要拿着供品和鞭炮去给已故的亲人的墓上,接他们回家来过年。除夕这天晚上,全家人还要一起吃年夜饭,当然,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取它“更年交子”之意,这顿年夜饭可是全年最丰盛的晚餐了,有荤菜、素菜、糖色、枣糕等,真是让人大饱口福!吃完饭,全家人还要一起守岁,不到十二点绝不睡觉。据说,这样做是为家里的老人祈福,希望他们能长命百岁。十二点的钟声一响,顿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我想年兽这时应该早就逃之夭夭了吧!

     除夕之夜钟声响,鞭炮齐鸣过新年。合家老少齐欢笑,平平安安又一年。

家长的端午节

刘超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沾白糖,老人小孩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会让我想起端午节。

     我家有个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传说,古代有个爱国诗人屈原,他曾向楚王提出一计,但是楚王并没有使用他的计谋,后来楚王败了,屈原也不愿苟活,于是在五月初五投河自尽。后来人们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所以就把糯米用竹叶包起来,划着木舟到河上把用竹叶包起来的糯米扔到河里面,这样鱼就会把糯米吃掉不吃屈原的尸体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所以把五月初五设为端午节,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要包粽子,赛龙舟。

      我的家乡每年端午节大家都要包粽子。我们家也一样。端午节那天,我的爸爸他就叫我一起包粽子。只见他拿起两边中粽叶折成了锥形,然后用勺子把糯米放到粽叶里,再放一小块肉,继续往粽叶里放糯米。最后把上面部分的粽叶往下折盖好,就包好了一个粽子。我也照他的样子包,可是我包的粽子会漏糯米,试了好几次都是这样,我差点就放弃了。我又多试了几个,终于不会再漏糯米。包好后,粽子就让妈妈来煮,煮好之后,一股浓浓的粽叶香和糯米香飘了出来,光闻着就觉得享受,吃一口更是软糯可口,唇齿留香。

      这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阅读 13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