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特勤大队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紧急救援小组作用发挥探讨分析

创建于03-08 阅读202

    紧急救援小组(简称小组)主要用于人员被困火或灭火攻坚等紧急情况下实施的快速救援,肩负火场安全管控和关注内攻作战行动进程职责,随时保持待命状态。在各级重视下,紧急救援小组依托现有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装备配备和日常训练持续加强,建设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面对日益复杂的火灾事故,紧急救援小组仍存在能力和效能不高等问题。笔者以紧急救援小组为视角,结合单位一年来对小组建设培训,尝试对紧急救援小组作用发挥予以分析探讨。

一、人员组成与分工

00:33

    紧急救援小组宜8人组成,具体设有安全员、水枪手(2名)、侦查、破拆(2名)、照明、营救(2名)等岗位。主要负责人员搜索营救和内攻灭火等任务。携带的器材宜轻便为主,安全员配备安全箱,负责出入口安全管控和紧急情况提醒。水枪手配备40水带、水枪、避火服等。侦查岗位配备热成像仪、强光照明灯,负责火场内部行进与指挥。破拆岗位配备小型砂轮锯、无焰切割刀、破锁杵等破拆工具,照明岗位主要配备紧急指示装置,强光照明灯等。营救岗配备简易绳索装备和漏电检测等工具。

二、紧急小组作用发挥

在基层实践中,通过紧贴实战、形式多样的日常训练,提升紧急救援小组的人员素质和灭火技巧,促进作战效能的提高,提高专业化水平。

(一)内攻灭火与救人。在实战中,紧急救援小组探索了“特警”的作战思维,按照“排险—安全—行进”的模式,确保在火场作战进程中圆满完成任务。参考规程为:假设三楼有人员被困,紧急小组从一楼开始进攻,穿越火线,破拆木门,斜坡行进二楼,破拆金属防盗门,搜索排险,穿越z字形迷宫,搜索排险,穿越狭小空间,行进三楼,解救被困人员,利用绳索解救至安全区域,小组撤离。

在内攻灭火与救人训练中,紧急救援小组在认清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开展识险避险处险训练,涵盖火情侦查、灭火冷却、破拆搜救、门控技术、空间穿越等技战术训练。实现从单一的训练模式向实装实景转变,提供实战化的室内建筑火灾训练场景,以便在实战中发挥攻坚灭火和救人的作用。

    (二)案例深度学习与研发。灭火救援战例是通过推演、复盘、研讨的方式,让指战员在战例中学会战斗,实现以战养战,最大限度的发挥战例的价值。紧急救援小组基于基层队员的角度,重新对战例进行开发,通过计算机模拟还原火场,融入室内烟火理论和灭火技巧,以观察,实施,总结的问题方式,启发队员在实际火场中可以采取的对应措施。本文以某火灾为例,紧急救援小组成员对案例进行深度学习与研发,带头研讨,提升研战议战的氛围。

00:11

深度学习与研发由事故信息和火灾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数据两部分组成。在阅读与火灾动力学计算机模型相关的案例部分之前,小组成员回顾事故信息并回答提供的问题。理解影响事故结果的相关因素,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战术决策中。

1.战例作战情况。警情基本情况,起火部位,人员被困,建筑情况,力量调度,到场情况,作战信息,调查情况和问题提问。问题提问集中于火灾行为、战术行动的影响以及该事件中涉及的相关因素。比如消防车到达时有什么火灾迹象?随着事件的发展,BSAHF这是如何变化的?当消防员进入现场时,火势发展和燃烧状况处于什么阶段?是什么让你得出这个结论的?

2.火灾建模研究。使用pyrosim软件模拟学习火灾动力学知识,虽不能真实反应情况,但模型能输出实际事故条件近似值,包括屋内的热释放速率、温度、氧气浓度和气体流动速度等数据。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热释放速率、热危害及灭火技巧的运用。如在某火灾事故模拟灭火行程中,入户门的开关和外围射水,对空气流动的影响,观察实验切片的数据,进而了解火势的发展或蔓延趋势。

根据图片,设置相应的问题,如观察图1温度切片,在离地面一定高度的地方,温度变化很大,找出可能影响这些主要温度差异的因素。通过探讨式的学习,使指战员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

利用可视化程序,通过以动画或快照的形式提供模型模拟的图形显示了建筑物内特定平面或切片中的情况。三个垂直切片对于理解事件中涉及的火灾动态很重要,它们是:(1)入户门面客厅的中线,(2)房间门的中线,(3)阳台门面客厅的中线。沿着切片切开建筑物,可以观察到该平面内的温度、氧气浓度或气体运动速度。除了对热释放速率有影响之外,排气口和进气口的位置和配置决定了空气轨迹(烟和空气的运动) 和火蔓延的路径。在这起事故中,通往厨房门窗户和阳台充当了入口,为火灾提供了额外的空气。当打开入户门和房间门用于通风,作为排气口,提供了火灾蔓延的路径。 该实验数据生成视频后,通过分析研讨提问(切片1),融入室内烟火理论,达到理论与战术的最佳结合,提升队员在灭火救援中的处置水平。

(三)器材效能测试与应用。全面掌握现有灭火救援装备的实用性能,解决灭火救援实战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升灭火救援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紧急救援小组肩负着器材效能测试与应用的任务,通过测试提升对器材的掌握和使用。此次以个人防护服、隔热服、避火服为例,介绍测试的数据,通过对比数据,提升对避火服和隔热服的作战进程中的可操作性,强化内攻灭火救人的作战效能。

00:09

    灭火救援防护服:撕破强力≥100N,断裂强力≥850N; 经 260+5℃热稳定性能试验后,经纬向收缩率≤10%; 耐静水压性能>0.025Mpa,蒸汽透水性能>5000g/CM2·24h;

隔热服:用于消防员在火场上靠近或接近高温区进行灭火战斗时穿着。耐高温性能参数:接近 300 度为 1 小时,500 度高温为 30 分钟,瞬间接近最高温度为 700 度。

避火服:由绝热玻璃纤维、铝化玻璃纤维、无铝化玻璃纤维表面制成。观测面镜由多层热处理玻璃及防热玻璃制成,防火温度 833℃,防辐射 1111。

实验结论:通过测试,反应出三种衣服均在人体的可承受温度范围内,避火服更优于其他防护。而出现内温度比外温度高,则反映出防护的不透气和移动中,内热量不易散出,外热量降低的情况,使基层指战员对避火服和隔热服的使用有了明显认识,能够促进作战效能的提高。在灭火实战中,面对有人员被困的高温环境,可以使用避火服,快速靠近火点,扑灭火势,解救被困人员。

(四)烟火特性实战训练与教学。现代室内火灾形势不断改变,逐渐呈现出空间小、可燃物多、室内结构开放式设计,并存在大量化学合成家具的特点。这意味着火灾的发展速度会更快,更快发生轰燃,出现更高的火场温度,更易发生极端火场现象及剩余更短的逃生时间。面对严峻的室内火灾形势,烟火特性训练是每一名入职消防员必须完成并通过的训练课程,旨在使每一名消防员更加了解烟火特性并更好地把控火场风险,“安全”及“有效”地进行灭火救援工作。

紧急救援小组共有8人组成,其中1人取得香港烟火特性训练结业证、4人取得支队烟火特性教员,3人取得助理教员资质。小组成员均学习了现代消防基础理论、极端火灾现象、水枪设计原理及用水灭火原理、灭火与推进技术、火场进攻策略与程序、通风排烟策略、热成像仪使用技术等科目。参与了利用烟热训练设施开展包含火灾发展进程模拟演示、回燃轰燃模拟演示、门控程序技术训练、水枪阵地推进技术、烟气冷却技术训练、通风排烟技术训练、过渡性射水技术训练等烟火特性训练实训。自组建以来,紧急救援小组完成了东部片区烟火特性培训,共计7大队,408人,带动了指战员学习烟火特性理论的热情,提升了队员识别感知火场的能力,促进人、装、技的深度融合,培树严谨科学的战斗素养。

三、展望总结

紧急救援小组的作用,并非仅限一次作战训练安全技能训练,并非仅仅冠名而无专业技术,而是跟随队伍在作战中积累经验,在训练中规范技术,在理论学习中转化成果。展望未来,我们专业化道路,任重道远,需持续训练提升专业化的攻坚能力,需大胆尝试专业化的装备,需打造具备规模的专业化教员队伍,才能达到理论与战术的最佳融合,不断提升队员灭火救援技术,减少人员伤亡,进而提升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阅读 2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