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骏
五律·雨水日值雨
雁阵一宵开,东风化雨来。
萌芽诸草发,祭獭费人猜。
水涨梅花坞,云闲戏马台。
余寒未收尽,白鹭暖相挨。
七绝·菜农
除雪护棚宵继晨,西风吹汗汗浇身。
来生细与天公论,也作骑驴赏雪人。
清平乐
漫睁眵眼,已是春深浅。迎灶送穷诸事懒,又过五忙日半!
莫辞抱瓮呼觞,睏来闲卧藤床。人喚月芽生起,几声归雁悠长。
代和平
七绝·早春行
飘檐潜户雨丝柔,枝上黄鹂说不休。
唤得东风一溪绿,欲将春色作行舟。
七律·飘雪有寄
临窗远眺白茫茫,碎玉琼花过竹墙。
一点素心沉旧梦,满笺拙笔著新章。
应知村茗冽如酒,须信朝阳融化霜。
前路云山绿溪雾,待时花雨扑衣裳。
西江月·早春
雪落梨花沾絮,梅访清客无尘。疏林阡陌沐阳春,三五钗裙挖笋。
一语笑声惊了,飞来几片流云。手机留得岁华痕,谁在翻书搜韵。
张厚玉
七绝·立春有寄
一瞬凝眸便是春,惊雷禀报百花神。
新吟旧赋竹深处,薰入繁香出秀人。
七绝·英语超市购年货
我与标牌元未识,繁多能诱不关贫。
倾心挑选十三样,聊寄乡愁同贺春。
注:本人不懂英语,且无导购。
清平乐·挪威号游轮上
空明远眺,云朵迷波淼。白鹭南来春信早,烟外景清独好。
风回甲板悠悠,语言未阻交流。同赏浪花逐月,可知几世前修?
刘冰
七绝·冬雪
瑟瑟寒风摧百华,霏霏雨雪漫天涯。
严冬此去无多日,舞尽飞花更有花。
邱启永
七绝·甲辰立春夜大雪有感
合城迎雪唱春歌,无寐棚乡且奈何?
除雪头灯郊野满,这般瑞兆不宜多。
注:头灯:种植温室大棚农户,借用煤矿的头灯夜晚劳作。
七律·次韵张明军先生《外出打工人》
透骨寒风裹露尘,商家歌舞庆新春。
原为深圳加薪者,翻作花城送货人。
冒雨骑行知冷暖,加班晕倒算艰辛。
同乡怪我忍饥渴,故里难回泪湿巾。
附:明军先生原玉:
七律·外出打工人
夜阑霜笛扰红尘,不觉流年又立春。
欲问河边疏嫩柳,几回舟上倦归人。
凡间冷暖尝滋味,世事苍茫道苦辛。
细数囊中羞涩子,回程路远泪沾巾。
鹧鸪天·早春雨水
梅瘦松肥柳色浓,喜迎时雨济芳丛。
寒冰已作春江暖,沃土偏添秀麦丰。
观早燕,盼征鸿。家园营建趁东风。
蓝衫正映郊原翠,梦见青山染杏红。
任昭君
五律·元宵
窗外起烟柳,原来月又圆。
红霓如有际,丹桂共无眠。
灯影流连处,人携别袂还。
春风多少事,醉酒在灯前。
七绝·早春晨过郊外某酒馆
逸羽红尘清水环,轻风荡过酒家闲。
墟烟几度迷花草,载月归来看白鹇。
鹧鸪天·除夕
雪后风平一岁除,梅花欢喜漫明珠。
小楼是夜无宵月,但借星光照晚途。
今夜酒,忘机枢,梦乡犹恐负茱萸。
春来枉顾明年事,噀雨凝霜捻白须。
葛玉磊
七律·甲辰立春飞雪
彤云黯淡浩无涯,片片横空整复斜。
何事一天飘玉屑,顿令万树放琼花。
朔风凌虐心犹壮,银霰频沾鬓欲华。
拄杖缓移摇曳步,芒鞋踏破路三叉。
七律·甲辰除夕
碌碌无端又一年,残山剩水入诗篇。
鬓衰似雪方知老,心澹如云始慕仙。
万事尽从忙里废,百忧偏向梦中煎。
何当沉醉梅花下,春满闲庭月满天。
七律·甲辰元宵白昼大雪至晚放晴
火树银花照眼明,寒空雪霁暮云平。
人家处处欢声沸,巷陌条条喜气生。
丈五冰轮才晃曜,大千世界便晶莹。
从今良夜应多福,渐有春风入小城。
李福宪
五律·早春
梅开千里雪,柳嫩一河堤。
道上行车堵,林中飞鸟啼。
寒潮复来去,暖意忽高低。
万物生生气,春心似小溪。
七绝·元宵节
神州万户挂红灯,火树银花不夜城。
一碗汤圆甜似蜜,几多寓意几多情。
临江仙·元宵节(欧阳修体)
火树银花皆迷醉,人间天上同辉。金龙翻滚鼓声威。八仙乘雾去,四皓驾云归。
月上中天人欲散,今宵过后东西。一年光景似霞飞。明年相聚日,物是莫人非。
郭东方
七绝·雪中寻梅
玉虚飞絮雀声闲,流雪可观猫迹还。
小巷重来觅君处,白墙枝杪对香颜。
七绝·品园偶见梅花有感
乞得名闻妆此身,落花无语忆香尘。
月明不碍浮云去,水映山青梅正春。
七律·甲辰雨水
荆薛渡头春尚早,龙湖岸上雪霜销。
微寒丝缕云千顷,轻暖含烟柳万条。
亭短悠悠笛声醉,堤长隐隐水光遥。
梅花独待东风夜,吹奏西园香雨潮。
谢晓云
七绝·元夕
三五中宵转玉盘,泠泠清露浥灯鸾。
赊来一捧银河水,慢煮玫香糯米团。
孙彦学
七绝·甲辰拜谒孙光祀先生墓
碑断丘荒土半穿,残阳翁仲伴君眠。
吟魂未丧今犹在,诗道应期吾辈传。
七律·立春
万象更生别旧旬,岁华伊始在今辰。
东风催动空中雁,红日挽回天下春。
香冻初融梅色浅,碧丝飞舞柳痕新。
轻寒一缕袭高卧,欲摘春云做锦茵。
七律·雪后登莱芜凤凰山
海上昔闻仙客名,来寻故迹雪盈庭。
苍松未老头先白,丹穴逢春眼始青。
洞外安期曾种枣,云中鸾凤喜餐苓。
登临渐觉尘纷远,物我超然近紫冥。
黄刚华
五绝·梅与雪
其一
梅雪两情融,冰心润蕊红
相依缱绻意,呢语话初衷。
其二
万木寂寥时,梅开笑立枝。
谁人堪解语,唯有雪花知。
七绝·夜雪
谁将玉屑洒天穹,落我中庭一色同。
疑有银光妆晓梦,原为窗雪映帘栊。
唐矿娟
七绝·水仙花
盆景年前入水栽,含苞翠叶盼花开。
冰清玉瓣鹅黄盏,仙子凌波春意来。
七绝·龙年剪纸
自古新春剪纸花,火红年俗众人夸。
辰龙栩栩添欢庆,国泰民安福满家。
许芝玲
七绝·咏雪后爱人公司下班早归
白雪皑皑霰结晶,放晴化冻镜冰成。
家家惊喜归来早,地滑漫移路难行。
七绝·邀友登雪峰
气象如神早耳闻,琼花飘落白纷纷。
勇登山顶抒胸臆,梅扮银装静待君。
李赟
七古·春雪
卿本深冬一常客,滕六青女皆传说。
却疑龙年太吉祥,今将春色变银色。
胡新玲
七绝·春节夜逛步行街
霓虹满目炫尘烟,架上琳琅各竞鲜。
半百跟风小儿女,夫妻挽臂挤春天。
七绝·也说元宵节禁烟花
灯笼炫彩胜瑶台,家国清平福自来。
最是心花禁不住,那边才落这边开。
王成芳
七绝·春雪
二月琼花惊雨神,相逢大地探萌茵。
只知逐胜呈寒意,何乃东风不现身。
七绝·颂春
妙笔点春萌柳娇,画帘浮动墨香飘。
东风一夜杏花雨,唯有临池待出苗。
刘华
七绝·粤州逢战友抒怀
北国雪飞芳草贫,羊城花海似深春。
逢君细说军营事,三十年前一故人。
邱士文
七绝·贫困户的元宵节梦
早莺暖树纳春风,小院吉祥岁月更。
又有扶贫新政令,元夕梦想谢恩情。
孟庆生
七绝·题范中立《溪山行旅图》
雄武巍峨达九天,瀑流直下细如弦。
溪旁崎径驴驮过,忽有铃声入耳圆。
朱绍成
七古·雪中即景(新韵)
履冰踏雪道湿滑,漫步留心惹叹嗟。
鸦鹊无声懒巢起,车辆鸣笛少刹闸。
鹅毛旋转迷街巷,盐粒斜吹脖梗撒。
山河皆听北风唳,麦苗欢喜此银华。
黄士雪
七古·年后打工者登程(新韵)
龙舞元宵味正浓,烟花爆竹振耳聋。
每逢节假总恨短,未过年瘾又打工。
七古·除夕夜(新韵)
辞却卯兔新岁迎,喜接辰龙灯火红。
谁撒漫天烟花雨,童稚子夜忙不停。
寒风伴雪浑不觉,夜半欢歌满小城。
歌乐升平舞宵夜,浑然不觉红日升。
岑晓玲
七律·题广东江门
今兹江上夜维舟,小鸟天堂尽啭喉。
五邑侨民酣酒醴,七星岩窦醉人眸。
街楼高耸探蓝宇,岸柳低徊影碧洲。
汉白浮雕述兴替,岭南粤剧可销愁。
踏莎行·梅兰情(晏殊体)
私语千条,新词一首,心事暗与相思扣,千盅云液伴瑶琴,低眉隔看梅兰秀。
比月温柔,如春锦绣,铅华洗尽清欢候。不求富贵醉花阴,但祈绮梦君长守?
李文
五绝·春草
皓霰如珠散,凝寒落九垓。
青芽破冰出,昂首向天开。
七绝·春节闻电网工冒雪登塔除冰
漫天风雪少人行,塔线传来清脆声。
岂许寒冰封电力,教它日夜送光明。
苗伟
七古·甲辰拜年(新韵)
春雷震宇灿九州,守岁团圆醉絮稠。
万语贺福如临面,龙行龘龘好运留。
七古·望乡(新韵)
万声雷动万绽花,星落如雨百姓家。
醉影街头两相望,思如燕草共春发。
石超
五绝·题灶王爷
既知民所苦,未必政清廉。
操守如能保,何由糖果粘?
七绝·元宵节随笔
一城灯秀一城人,盈耳笑声皆率真。
更喜烟花开富贵,人间天上共争春。
清平乐·新春写怀(李白体)
知足是宝,修德忧烦少。爱返门庭平安罩,鹊鸟总传吉兆。
更欣家有妻贤,爱孙绕膝腾欢。和睦生来百福,乐享日子陶然。
魏齐俭
七绝·春雪错时
柳堤七九喜春风,岂降琼妃昼夜匆。
青眼迷迷凌水浸,流溪不见鸭头翁。
七绝·雨水逢雨
践约天公遣雨来,润篁滋柳洗尘埃。
麦田梦醒新芽发,民话丰年竞赋台。
七律·新春大雪
玉皇遣使六花剪,戏舞红灯兆大年。
暖牖桃符妆紫阁,华庭爆竹啸高天。
梅来入咏添香郁,客至传觞照影妍。
欣语滔滔逢盛世,九州无处不春田。
李广忠
七绝·雨夜思
寒风夜雨打门窗,卧不安席万绪茫。
转眼七十稀岁至,叹吾华发草苍苍。
王绪强
七律·新年随感
天色日随佳气清,小园不觉渐峥嵘。
梅开几树望中醉,鸟动一林高处鸣。
乐事静听寻别趣,孤怀闲步得吟声。
风前更有留连意,沁骨冷香无限情。
宋炳龙
踏莎行·映红山上马缨花
遍野流霞,漫山铺紫;繁花万树相争媚。轻舒笑靥竞芳菲,花潮起伏心潮沸。
莺啭花荫,鸟喧叶底;烟霞林里歌声脆。熏风无际彩云飞,游人恰在云中醉。
伍斌
七绝·初春
一树梅红点水滨,镜波倒映满含春。
苇丛白鹭侧眸看,几度思飞又卧身。
王红梅
七律·夜观烟花感吟(通韵)
流光璀璨耀琼天,火树开花转瞬然。
新宴岁华春荏苒,晚妆夜幕景斑连。
斜飘碧落千重瀑,乱洒红尘万缕烟。
天寂影离声色杳,方生感慨似烧钱。
刘娟
七绝·咏雪
固无桃李抱天真,却衬梅花不染尘。
莫问深冬谁作主,耐寒惟有雪精神。
韩淑静
人月圆·黄河楼元宵灯会感怀(新韵)
铁花飞溅龙狮舞,倚水闹花灯。蒲湖当是,灯光秀妙,游客歌行。
四十往事,五十岁月,倏尔随风。曾经须记,桥边漫走,月下倾听。
注:铁花:一种类似焰火的表演。
赵明秀
七绝·元宵夜
元宵灯火溢轻寒,拈做相思味略酸。
今夜天涯同醉客,一轮明月各凭栏。
高理红
青玉案·元夕节
华灯夜放街如昼。七彩绚、烟花秀。异态多姿争艳抖。赏歌猜谜,市童村叟,和悦春风走。
路衢喧闹三更久。重咏辛词壮怀句。兵点沙场千载后。此番佳景,几番回首,清晏休辜负。
赵雅雯
七绝·正月十五游香积寺有感
梵音千里引迦兰,善导书斋伴紫檀。
香寺八宗生净土,塔前叩拜愿民安。
殷秀艳
七绝·雪兆龙头
时冬岁杪雾云凝,一夜梨花千里冰。
北国风光妆素野,丰年瑞日玉龙腾。
七绝·甲辰早春霰雪伴雷声
冬寒欲去柳先知,罕见惊雷打雪枝。
应是阶前草萌发,却嫌送绿软风迟。
七绝·雨水
柳岸潺潺流水声,农家犁犋待田耕。
春风化雨滋天物,染就山川绿意盈。
朱福昭
五律·甲辰立春日书怀(通韵)
焕彩神龙至,桃红喜报春。
功成没懈怠,岁始更精神。
陶醉诗书旅,讴歌善美真。
吾欣逢盛世,阖府享天伦。
五律·龙年新春感赋(通韵)
焕彩神龙至,桃红喜报春。
功成没懈怠,岁始更精神。
陶醉诗书旅,讴歌善美真。
吾欣逢盛世,阖府享天伦。
张明军
五律·甲辰春雪
果然龙值岁,便遣雪迎春。
清角吹寒疾,东风带絮频。
长林空宿鸟,大道少行人。
碧落无根水,颜回可拾尘。
融泥荒远陌,浅草失迷津。
枕酒醺今夜,朝看万里银。
马明德
行香子·农家除夕
风拂门钱,龙翥楹联。厨房里、婆媳忙年。炸鱼包饺,剁肉烹丸。正娃儿闹,鞭儿响,狗儿欢。
厅堂灿亮,笑语频传。琼觞举、亲睦绵绵。荧屏歌舞,尽揽山川。更窗花绮,烟花靓,腊花妍。
辛崇发
浣溪沙·海曲元宵节纪事
海曲元宵雪打灯,梅花望月倍含情,高空焰火响连声。
春已到来金柳荡,旗开得胜玉龙腾,寒风骏马踏征程。
潘正松
七律·早春雪霁
天寒雪霁晓来晴,喜见春归眼界明。
万木犹含冰玉气,千家渐动管弦声。
山阴有兴寻高隐,洛下无人赋晚成。
独向幽窗观物理,梅花落尽又飞英。
汪冬霖
七绝·甲辰新正别亲离乡返回烟台
最难道别是爹娘,客路行来千里长。
白发愈添心愈软,回眸只敢隔车窗。
梁孝平
五律·闻友人春节务工不能返乡夜吟
万户团圞节,形骸只孑遗。
慈亲重隔远,缺月几圆时。
犹对清光立,何堪静夜思。
消愁独凭酒,愁却更难持。
李奎封
七律·玉黛湖观灯
九重仙境落云霄,宫泛银河锁二乔。
文脉千秋幻飘逸,波光一夜醉扶摇。
景融三界何其妙,彩溢猫妖分外娇。
情入红尘了难已,甲辰逐梦客如潮。
刘道龙
七律·元宵节眺览山头下雪有咏
山坡小路送灯人,刀砍芦茅竹木甄。
虽过元宵年味淡,却逢雨水物侯遵。
桃花坳上堆琼玉,茶叶塅中生绿茵。
解惑莫嫌无炭火,应晓汤圆味道真。
甄艳芳
五绝·甲辰雨水后一日逢大雪
其一
梨花天际落,化作心上尘。
待到春来处,花开未必真。
其二
节气因何负,云随雨雪风。
不知新岁里,谁肯伴归鸿。
阎玉彩
七律·除夕杂咏 (通韵)
除夕最喜钟声震,增岁公平无后门。
回顾韶华豪迈志,沉思花甲乐观心。
笔尖倾诉情难尽,墨迹斟酌意更真。
历史车轮风向顺,平和心态踏红尘。
井赞芬
七律·甲辰元宵节80岁感言(新韵)
时觉越老越痴心,不负夕阳灿似金。
提笔尚能关世态,随波毕竟也凡人。
寒门访客从来少,陋室怀思却渐新。
大器未成无怨悔,最欣向晚步诗林。
李殿国
七律·甲辰喜庆元宵(新韵)
烟花绽放彩云飘,锦绣山河分外骄。
狮舞龙腾梅报喜,冰融雪化柳伸腰。
灯光璀璨秧歌起,月色辉煌倩影摇。
诸事随心鸿运旺,东风浩荡涌春潮。
对联
赵家骏
春联
一
莺梭初织上宫柳;
旭日犹红善国花。
二
荆水河旁江山添锦绣;
龙泉塔畔儿女绘新图。
三
微湖澹澹,扣舷破雾扬帆去;
龙岭峨峨,奋鬣腾云贺岁来。
四
十里官桥路,东风催绽梨花雪;
一湾薛水河,紫燕衔回春雨泥。
邱启永
春联
一
喜鹊登枝龙岭喜;
春花烂漫善城春。
二
燕莺借问春从何至?
善国皆言福自龙生。
三
风催龙岭千峰竞翠;
日映微湖百舸争流。
四
善国雪融,鸡声催晓读;
莲青风软,燕舞唤春耕。
岑晓玲
联贺中山小榄菊花展
山中陶菊应时开,为谁妩媚?
海内儒商乘月来,给我荣光。
谢晓云
联贺滕州书展古诗文吟诵专场
善国雅音传,千年古韵续文脉;
书城香墨漫,万卷芸编生锦霞。
题滕州荆河公园联
荆水接天脉,流韵千年,借势成园,满城灵秀钟斯地;
善城沐惠风,抚安万户,因文化境,十步芳菲悦客心。
新诗
任昭君
雪夜访梅呓语
时间,裹着风寒又爬到了树顶
春的声音,时有时无总是缘着旧梦
斑驳的是,流动的脚窝
瑟瑟的是,傲寒的孤影
风来了,拍打着旧窗
唤醒了,慵懒无聊的梦
时光被暗香袭扰
无奈、无助、和着雪和着泪凝结成倒垂的冰晶
推窗, 放出了往日的梦魇
你的亮光,也映衬着天空的痴情
几根背负着白练的琴弦
嘲笑着远处时明时暗的路灯
春天的诺言,在这寒夜里消逝
远方的期许,此时只留下无情
零落的片片思绪
撩拨着凄凉的风声
竹枝低下了坚韧的头颅
顾盼着带着花蕊的梅骨斜横
一切的现实,都变得无力
一切的枯萎,仿佛在注释着何为幽灵
拾起,早已破残的秃笔
写下,我的似醉似醒
寒夜这么漫长
伴随着摇摇晃晃的枯藤
代和平
新年随笔
曾经的再见
却再也不见
回望岁月的长河
穿越了地平线
斑驳的阳光
洒向了山高水远
透过风的软
嗅到得是花香,芬芳了流年
风雨中的微笑
努力后的淡然
岐路口远去背影的释然
都成为了今生最美的遇见
感谢岁月赠予的清欢
说着青石板
是否想到雨中的伞
看到贫困儿童和老人
你还会掏出
涩囊里本就不多的银钱
追着阳光的脚步,一直向前
于喧嚣的车马声中
素心沉浸在书卷里
寻找着一个个未解的答案
城外的那抹月光
有苏轼的月缺月圆
也有李白的浪漫
银河落九天
天子呼来不上船
我们也曾说着王昌龄,范仲淹
也感叹血染沙场
战守边关
待到春天
我们再去爬山
摘朵紫丁花,将发梢轻绾
与君再约明年、后年,一年又年
岑晓玲
阳春,我为你歌唱
这里是我的家乡
儿时就有个梦想
把刘三姐故事传去远方
阳春石雕
成千古绝唱
灵霄岩传递着禅城风光
入世只为遇见你
遇见人间的温暖
不管你来自哪里
都可以沐浴在爱的禅光
我热爱我的家乡
温柔的姑娘让我热血激荡
用热烈的掌声笑迎八方
小小孔雀,展翅翱翔
春砂仁承载着
未来的希望
放歌高流河畔
见证有情人的姻缘
不管你来自哪里
都可以传递如意的气象
啊,阳春
美丽的阳春
神奇的故乡
漠阳之水带给人们吉祥
赵雅雯
执笔问安
是不是岁月的脚步
踩痛了逝去的年华
是不是季节的风
吹干了云的泪花
是不是天边的那抹霞
染红了四季的脸颊
是不是今夜的笔
走不出这一尺宣纸的牵挂
那浓浓的墨色
是不是我执着的傻
执笔问安
任冬雪洋洋洒洒
洇湿了这用心描摹的画
散文、随笔
冯青
龙年说龙
立春之后进入龙年,咱就说说龙。今年春晚的主题是:“龙行龘龘,欣欣家国”,此后“龙行龘龘”一词必将成为年度最火的词。我属龙,又逢本命年,自然对龙极感兴趣。
传说中国是龙的故乡,我们是龙的传人,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其实就是龙文化。地球上到底有没有过龙呢,众说纷纭。有人说,龙是原始人创造的图腾,是一种虚幻生物。也有人说,龙起源于蛇,起源于蜥蜴,起源于鰐鱼,还有人认为,龙的原形可能是恐龙。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被发现,可又有谁见过真正的龙呢。
龙到底长什么样子,古人认为龙是“九不像”:“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传说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追波逐浪,神通广大。人们便把龙看作是一种具有非凡本领和神奇力量的灵物,有喜水、好飞、善变等神性,是能带来吉祥幸福的瑞兽。
万分可惜的是,早在五千年前龙的肖像权就被帝王独占了。从远古时代的黄帝开始,龙就与皇权紧密联系在一起。黄帝曾用铜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蚩尤的胜利。铜鼎铸成后,周身闪耀金光,鼎身上的金龙在祥云中穿梭。突然间,金龙一下子飞向了天空,黄帝纵身一跃,跨上龙背,飞回天庭。从此,龙就成了帝王专属。秦始皇是“祖龙”,汉刘邦称是龙体感应其母而生,从那时起,所有的皇帝都是“真龙天子”。皇帝的脸叫“龙颜”,皇帝的身子叫“龙体”,皇帝走路叫“龙行”,皇帝上班叫“坐龙廷”,皇帝的孩子叫“龙子龙孙”,就连皇帝生病也叫"龙体欠安",皇帝生气叫"龙颜大怒",皇帝死了叫“龙驭宾天”。皇帝的一切都与龙相关联,“龙袍”、“龙衮”、“龙冠”、“龙椅”、“龙床”、“龙辇”、“龙船”,皇帝调戏民女也叫“游龙戏凤”。皇帝以下,无论王公大臣还是普通百姓谁敢使用龙纹那就是大逆不道。
尽管龙被帝王所独占,但民间的龙图腾却一直层出不穷。数千年来,普通百姓不断与皇家争夺龙的专利权。在老百姓看来,龙能沟通天地,具有神力,当然也能代表天神,给人以庇佑。各州各郡都建有龙王庙,群众把龙当作雨神,求雨、止雨要拜龙王,求福避灾也要拜祭龙王,逢节日还要赛龙舟、耍龙灯、放龙风筝,很多地方都以龙来命名。此外,龙还象征着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古代把那些贤人高士称为“龙”。孔子称颂老聃是人中之龙,东汉蔡邕饮酒百斤醉倒路旁,人们叫他"醉龙"。诸葛孔明未出道时被称为“卧龙”。人们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叫“望子成龙”。除此之外,人们还绘制龙形、刻画龙纹、以龙冠名,不少民俗、节日也都与龙挂上了钩。二月二,龙抬头,成为龙的专属节日。很多人在身上纹龙。
现如今,龙文化已渗透入了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蹲在屋脊上的是龙,刻在剑柄上的是龙,坐在钟钮上的是龙,就连趴在墓前驮碑的也是龙。龙在十二生肖中是最为尊崇的一个。
综上可以看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亦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上古最为神秘的动物之一,龙在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吕奎
唐诗中的笛声
翻阅唐诗,常闻笛声。每诵之,悠扬的笛声便在诗书卷帙中回响激荡,绵绵不绝。
制笛吹笛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伶伦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乐官,是发明律吕、据以制乐的始祖。吹笛声如凤鸣之音,足见其清丽悦耳。及至战国,楚人宋玉作《笛赋》,洋洋洒洒六百余言。述材质之奇异,制笛之工巧,摹千回百转之笛声,读来荡气回肠,韵味久远。东汉时,文学家马融在其《长笛赋》中,又以流水、飞鸿等辞句将美妙的笛声化为视觉之美,这也真实的反映长笛乐器的特点。
唐代是音乐的全盛时期,笛声也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成为宫廷和民间不可缺少的音乐。文史中记载了众多的唐代吹笛名家,如李谟、孙楚秀、尤承恩、云朝霞等赫赫有名。其中山东任城人李谟是开元年间最为有名的神笛手。
李谟曲音婉妙绝伦。史载,李谟曾受邀在湖上吹笛,笛声响起时,天空云散雾收,流水和草木都寂然,仿佛有鬼神来到。听者“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无不惊叹至极。李谟深受唐玄宗赏识,供职于宫廷梨园,还源于一段故事:
唐玄宗是个音乐达人,通音律,会奏多种乐器,如敲羯鼓技巧高超,被宰相宋璟形容为“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玄宗也喜爱吹笛,上朝时也怀揣玉笛,用手指不停地在笛孔上按模新曲。玄宗曾在上阳宫新创了一首笛曲,次日便是正月十五,玄宗私服赏灯,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甚是诧异。后查实,乃是一善笛少年前夕于天津桥赏月,听到宫中吹奏此曲,便于桥柱上插谱记之。此善笛少年便是李谟。后诗人张祜作诗《李谟笛》:“平时东幸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
艺术相通相融,笛者与诗人也曾惺惺相惜。李谟曾请到任城的李白为其满月的外孙起名,李白起名为“许云封”,云封成人后亦为宫廷笛手,后遇著名诗人韦应物,曾为其吹奏。有唐一朝,笛声常在诗人的耳畔响起,唐诗中的笛声便不绝如缕。
诗仙李白对笛声情有独钟,诗中亦是笛声悠悠。“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的一个春夜,李白客居在东都洛阳客栈里,深夜不寐。忽闻几缕断续的笛声传来,细细听去,乃《折杨柳》曲。笛声舒缓低回,其哀怨幽咽之音在这寂寂的春夜愈加撩人心弦。李白二十四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别故乡亲人已十余年了,笛声自然触动了诗人的客愁乡思。诗人披衣而起,万般思念涌在心头,泻于笔端,遂有此诗。这个春夜里洛城的笛声,随着这首《春夜洛城闻笛》而千百年来回荡在无数旅人游子的心中。到了现代,诗人席慕蓉写乡愁时,或是耳畔也回旋着那洛城的笛声,她提笔写到:“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到了天宝十二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城,又写下了《观胡人吹笛》:“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敬亭即是“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梅花是《梅花落》,与《折杨柳》同是古笛曲,又都是哀怨缠绵之音。又五年,李白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时写下《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时,又一曲《梅花落》响起,笛声凄婉,带给诗人的是远比乡愁浓郁百倍的悲情。两曲《梅花落》,听来,却充溢着悲凉慷慨之情。许是诗人此时的人生境遇使然。
唐代诗人或闻笛生情,或咏笛抒怀。笛声给了诗人美妙的灵感,也给了唐诗丰富的意蕴,使得许多咏笛的诗作成为不朽的名篇。诗中笛声悠悠,其情或喜或悲,或愁或忧,或离或思,不一而然。送别时,吹一曲《折杨柳》,或是古人倾诉浓浓离情最好的方式。
诗人郑谷在《淮上与友人别》中,记下了那一感人的场景:“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春日的扬子江畔,柳丝轻拂,杨花在晚风中飘飞。江边的驿亭里,诗人郑谷与友人举杯饯别,酒酣情浓之时,吹奏起了《折杨柳》,凄清忧伤的笛声随风远扬。笛声惹起无限愁思,让人离情满怀,不禁提起衣袖,搵泪而别。此诗与近代李叔同的《送别》其情其景何其相似?“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仍是一曲长笛声,两行离别泪,此情可待,此景堪忆。
古人爱登楼,爱凭栏而望。客居长安城的诗人赵嘏在一个深秋的拂晓,登楼凭高而望。只见秋雁横天,天余残星几点。此时,忽闻长笛一声,笛声悠扬哀婉。不知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诗人则是二者兼而有之。因这渺渺笛音听得赵嘏黯然神伤,在其《长安秋望》里留下了这一声长笛:“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即使跨越千年的时空,拂去岁月的尘埃,远处高高的楼上,倚栏吹笛之人仿佛依稀可见,悠远的笛声馀音袅袅。
悠悠笛声也时常响起在苦寒的边塞,回旋在戍楼、营帐和沙场,为征人平添无尽的忧思、悲凉与豪迈。在诗人的笔下,或悠远、或壮阔、或雄浑。
王昌龄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关山月亦是一支伤离别的笛曲。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久戍边关的征人听到的必是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如亲人在呼唤,又如游子的叹息,撩起了边关将士无尽的思念。这无尽的思念,又随着青海湖吹来的阵阵秋风如绵绵笛声,飘远到千里之外的故园。是的,提剑塞上,跃马边关,若无笛声,铮铮铁骨便少柔情。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杨柳曲的笛声中流淌着悲壮苍凉,回荡在天地间。仿佛豪放不羁的诗人王之涣,在这壮阔荒凉的边塞击剑悲歌,慷慨豪迈之情让人动容。此《凉州词》是当时梨园伶人广为传唱的名篇。
而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却别有一番意境:“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熟悉的《梅花落》。与笛声一起飘散仿佛还有纷纷扬扬的梅花,风传笛曲,曲随花散,一夜之间梅洒关山,声满关山。戍边将士的乡愁也在这美妙阔远的意境中委婉含蓄,令人咀嚼不尽。
笛声在唐诗中意象丰富,笛声便因唐诗而悠远嘹亮,唐诗也因笛声而意蕴无穷,二者相得益彰。读诗闻笛,便如临其境远,如见斯人容,如闻其音美,如晓其情长。千载情思尽在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