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美苑小学教育集团——数学组第二周数学新课标阅读分享交流活动

美苑集团•海口市美苑小学
创建于03-07
阅读 81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又是三月春风起,期待桃花处处浓。为帮助我校数学教师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落实新课标,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校全体数学教师本着“更新理念,夯实内功,提升素养,赋能课堂”的精神,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研究,把握其理念,吃透其内涵,使其引领教学实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数学组教研活动中,各年级教师代表对新课标的学习成果进行了分享与交流。分享过程中,老师们全程认真聆听和学习,为自己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蓄力。


一年级组

朱彩燕老师

《20以内的减法》

     朱老师分析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有两个: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部分,分三个部分编排,十几减9,十几减8、7,和十几减6、5、4、3、2,将十几减9作为独立的例题进行教学,既考察了学生学习20以内减法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认识、理解和认识,又关注了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实际需求。从计算例题的编排中,都体现了多样化的学习理念,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给学生比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解决问题部分,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在此之前解决的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一般都是可以通过数数做出来的,所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数数来解决。本单元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有没有直接呈现的,只通过文字来给出,因此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能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结合加减法的意义来解决。

潘巧丹老师

《认识图形(二)》

      潘老师认为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图形的认识”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有密切关系。图形的测量重点是确定图形的大小。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长度、角度、周长、面积、体积。在推导一些常见图形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识。

二年级组

晁梦洁老师

《有余数的除法》

      晁老师建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除法常常经历表征过程。这种表征是单向的、有去无回的,学生只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却没有经历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因此,当学生遇到竖式不会书写时,不能用具体的动作表征来支撑。笔算是"直观的算理,抽象的算法"。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知识基础是学生对于平均分及表内除法的理解,因此,其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本单元的学习。为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应通过复习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同时通过复习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直接的了解,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尤其是在教学除法竖式时,更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前测,了解学生对除法竖式都有多少了解以确定教学时需要突破的"点"。在这过程。这种表征是单向的、有去无回的,学生只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却没有经历由抽象回到具体的过程。因此,当学生遇到竖式不会书写时,不能用具体的动作表征来支撑。笔算是"直观的算理,抽象的算法",若不能教学实施建议。

      正如前面在编排特点中所叙述的,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知识基础是学生对于平均分及表内除法的理解,因此,其掌握情况直接影响本单元的学习。为此,在教学之前,教师应通过复习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同时通过复习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直接的了解,确定好教学的起点尤其是在教学除法竖式时,更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前测,了解学生对除法竖式都有多少了解以确定教学时需要突破的"点"。

罗丹老师

《时分秒》

     罗老师分享第一学段中“常见的量”关于时间的知识,在学生已经会看整时和半时,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了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建议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化抽象为具象,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由于时间非常抽象,儿童掌握时间比较困难。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并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力图将抽象的时间转化为能够具体感知的1“量”,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并切实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建立对时间单位的准确感知,丰富对时间长短的体验,掌握估计时间的方法。

三年级组

邢玉丽

《两位数乘两位数》

      邢老师指出教学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属于数的运算的教学内容,关联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数学思维”,主要表现在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两个方面。因此我们在制订本节课教学目标时,应该让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把“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列为本课过程目标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求要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从数学“四基”的角度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基础知识是算法和算理,基本技能是正确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这是发展学生运算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基本思想是推理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是思维经验,这是发展学生推理意识的重要载体。从数学“四能”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方法设计具体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缪美萍老师

《千米和吨》

      缪老师觉得引导学生认识千米时,可以结合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一些情景,如高速上到目的地的路程和限速指示牌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知和理解“千米”。当学生对1千米有所了解后,可以借助操场,让学生想想1千米应该有多少圈,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千米的长度。或者假设一起坐车外出,请大家结合地图说一说到哪儿是多少千米,哪儿到哪儿是多少千米……通过各种例子和实践活动,学生对千米的意义构建就会越来越深刻。其次学生对“吨”的表象积累远不及对“千米”的表象积累多,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吨”时,必须充分设置各种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情境中理解大约什么样的情形是10千克,20千克,100千克,1吨的重量中又有几个100千克等,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吨”的比较准确的表象。注意:第一印象十分重要,首次感知要十分强烈深刻才行,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另一些情境巩固对“吨”的认识,并逐步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策略。

四年级组

覃杨杏老师

《认识多位数》

      覃老师结合新课标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万级和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理解并掌握含有万级和亿级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读、写多位数;会用算盘表示多位数;会比较多位数的大小,会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理解近似数的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使学生在认识多位数的过程中 出数的过程,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小,能用大数描述生活中一些事应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物的具体数量,获得良好的数感的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能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思考和表达,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李晓老师

《三位数乘两位数》

      李老师认为这个单元要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口算几百乘几十,能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其次使学生经历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掌握“总价=单价x数量”“路程=速度x时间”等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使学生在思考、交流计算方法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五年级组

张彩丽老师

《简易方程》

     张老师建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对现实问题中量的分析,借助用字母表达的未知数,建立两个量之间关系的过程,知道方程是现实问题中含有未知数的等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经历从实际问题中经历数学模型、求解模型、验证反思的过程,形成模型观念。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曾文壮老师

《认识折线统计图》

      曾老师指出折线统计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完善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数据变化趋势可以做出合理预测和判断。让学生感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只有好与不好”,没有“对与错”的特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统计结果做出比较合理的分析并能交流解释统计结果。在这里特别提醒大的是,统计教学不是对数据结果对与错的判区而是关注对收集数据过程与结果的合理或不合理的分析,重在培育学生的数据意识。

高教导总结发言

      高教导结合新课标指出培育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不是碎片化的知识死记硬背,更不是重复机械地刷题,而是注重真实情境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在理解性学习的基础上整体知识结构的建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培养学习力。在双减政策下,我们要减的是统一、重复、机械训练的作业,为学生设计有趣的、需要学生情感与思维卷入的作业与活动,增加拓展型、探究型、实践型为主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关注时事、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其次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用教材教,从创造性加工教材开始,对教材科学地重组、合并、放大、缩小、添加、删除,让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口味。生活中当下发生的事,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面对当下发生的事,我们可以提取切适的成分,或者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借着这一棵“树”来认识广大的森林。

      新课标、新方向、新思考、新起航,数学组全体老师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要旨和深刻内涵,在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过程中打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打造更高效的课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策划:数学组

图文:吴小健

审核:梁海霞

阅读 81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