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阴
早上五点多醒来,已经睡不着了。一看手机,昨晚11点44女儿发来的公众号文章,让我校对,也没看到,不知昨晚何时已睡着。打开,临时链接已过期。我洗把脸,出门买早餐。
到宾馆,我们烧点水,喝喝茶,休息休息。10点多,女儿又打来电话,让我们过去。我们来到清华大学东三门南150米,女儿先给我们交代怎么进校门,她先打开手机登记信息界面,让进门时对着门口的检测仪下面的口扫一扫,大大方方进去,让门卫觉得是这里的教职工。她拿着学生卡进入。他爸爸先进,然后再出来接我。我也按照她说的进了校门,径直往右边走,但第一次有点儿胆怯,不停张望。过了一会儿,女儿过来了,让我坐上电动车,把我带到她们宿舍楼下,让他爸骑上他的自行车,然后我们一起去荷塘月色。
大约10分钟左右,来到了“荷塘月色”,这时天色阴沉,荷叶显得分外浓绿,田田的叶子上挺立着几朵粉色的荷花,微风过处,荷叶一起一伏,像一匹匹美丽的丝绸在摇曳,我不禁想起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我们漫步到了“莲桥”,在矗立着莲桥字样的石头边照了几张照片。这时天下雨事了,我 们又在荷塘月色的大草坪上分别合影留念。
这时已经中午了,我们到附近“荷园”吃饭。可是用女儿的手机进不去。这时,我们又到前边的餐厅吃饭。
进入餐厅,里面干净整洁,环境不错,选好位置落座,女儿点了红烧牛蹄筋,干煸八爪鱼,鲈鱼一片,土豆泥,煎饺,西红柿鸡蛋汤,云吞面,一碗米,她又到餐厅买了虾饺。一大桌子菜,色香味俱佳。女儿的心情(对我们的思念,孝心,关爱)通过点餐,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我们边吃边聊。
饭后,女儿要回宿舍写公众号,我和老王又去“荷塘月色”游玩兼休息。我们先来到荷亭下面。午后,这里格外静谧游人稀少,我们歇了一会儿,女儿发来信息,让我们到“仰望”咖啡一厅避雨。来到咖啡厅,她给我们点了两杯常温的咖啡,她自己要了一杯冰的。
他爸说:“我们也体验了小资的生活”。在这里歇了一会儿,女儿又要回去写公众号,我们在这里小坐片刻,来到邺架轩看书。
我找到了《梁家河》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读完《梁家河》,心里久久不能平复。《梁家河》是一部10余万字的记实性文学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村插队,在这里度过七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以及后来三次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的爱民情怀。
本书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1969年至1975年在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生活、学习、劳动的经历,是习近平先生青少年时期的一段人生励志故事。
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磨炼了习总书记的意志,锻炼了他的才干,也成为其人生的一个重要启承点。《梁家河》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读者可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深刻体悟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
《梁家河》全书10.2万字,40幅图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记录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生动场景及40多年来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第二部分“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讲述他带领村民打坝修田、建沼气池、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以及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读者感受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磨砺中脱胎换骨,在窑洞里读书求知、汲取精神力量,在实干中逐步树立“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理想信念;第三部分“一声声喊我小名”,讲述当年与习近平交往的小伙伴们获得了哪些人生大学问,进而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影响他们的人生道路;第四部分“我们走在阳光路上”,通过梁家河40多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为读者展现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看完本书,受益匪浅。从习总书记的身上学到了敢为人先、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坚守信念等高尚品质;从习总书记的经历学到了要勇于扎根基层,在基层中汲取营养,努力学习,打好坚实基础;从习总书记的精神学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淡泊名利等中国精神。《梁家河》带着我朔流而上,重走习总书记当年的路,使我深切的触摸到了他不忘初心、戮力前行的信力源泉。《梁家河》带着我刨根问底,重温峥嵘岁月,使我深刻的理解了他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思想渊源。《梁家河》带着我穿越历史,看今昔巨变,使我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读完这本书,才知道自己是拥有多么好的物质条件,更是知道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在此,我要立下誓言,努力学习,从自己的现实出发,用正确的价值观衡量自己,让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充满正能量,让信仰指引自己人生的方向,争取为社会、国家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