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惊蛰,悦见春光——新華园幼儿园中班段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

“春之蛰动、处处逢春”,为了让幼儿亲身感受节气的变化,了解惊蛰的风俗习惯,新华园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惊蛰”主题活动, 快和宝贝们一起倾听惊蛰的声音, 探索春天的秘密吧!

惊蛰由来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而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这一个是以动物的习性命名的。

惊蛰 三候

一候 桃始花

      桃花有许多种类,花瓣颜色也各不相同。这时候,艳丽的桃花盛开。装饰着山间田野,犹如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

二候   仓庚鸣

      仓庚,也就是黄鹂。它很早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出现在乡村田间,到处唱歌了。

三候 鹰化为鸠

      在大自然活跃了一段时间的老鹰,此时已经躲起来繁殖后代,布谷鸟却常出来活动,古人还以为老鹰化成了布谷鸟。

孩子们的节气活动

      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如约而至,何为“惊蛰”?老师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了解了惊蛰的节气文化,知道惊蛰开始春雷响动,气温开始回升,雨水不断增多,万物开始生长,感受时间与生命的轮转循环之美,激发了幼儿探索周围的兴趣。

温馨提示

1.不吃生冷食物

      惊蛰时节,早晚温差大,阴雨天气多,乍暖还寒很容易导致感冒。万物苏醒,春暖花开,同时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所以小朋友们要在饮食上进行调理,注意卫生,不要吃生冷食物,加热后再食用,使自己的免疫力得到提高,日常的保健也是十分重要的。

2.春忙不减衣

      惊蛰常有倒春寒现象,故民间有“春捂秋冻”之说。   这个时候衣着可下厚上薄,穿衣遵循“背暖、肚暖、足暖,头和心胸要寒”的要领,以手脚暖、背后无汗为大原则。当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

3.预防过敏,预防疾病

       进入惊蛰,多种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繁殖,是流感、腮腺炎、脑膜炎等传染病的高发期。尽量少带幼儿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房间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流通。

       惊蛰一过,百花盛开,空气中扬着花粉、柳絮等,如果幼儿对花粉等过敏,应尽量减少户外暴露的时间,外出时要戴口罩。 

       在这草木发芽万物萌动的节气孩子们在生活实践中体验着惊蛰节气的民俗文化感受着春日的暖意、萌动成长也悄然发生……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