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蓄力方可行远道,书香才能溢芳华。为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青年教师更好地思考优化现行教育教学行为,垦利区第三实验学校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分享各自寒假的阅读收获。
郑靖靖《梁家河》
不忘初心 奉献青春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梁家河》封面上的一句话。这本书讲述了习近平在梁家河村插队时的工作生活,再现了他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记录了几十年来梁家河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录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
梁家河,一个地处陕北腹地的小山村,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知青岁月。七年,几乎是一个人青春时光的全部。初到梁家河,巨大的生活落差及迷茫、苦闷等精神压力席卷而来,历经短时的彷徨,习总书记便决心“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于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成为他汲取思想养分、丰富精神世界的方式,帮当地群众兴办实事、好事成为他提升能力素养的“大练场”。在这个小村庄里,他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成长。
读完这本书,我十分深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为民服务的初心。从一开始的城市农村之间的长距离,到后来习近平与百姓心与心之间的零距离,我看到了知识技术与全心全意奉献的力量。
从神车沟的治理,到大胆探索办沼气,从成立铁业社,到打成甜水井,习近平在梁家河走的每一步都十分坚实,也十分艰难。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究其原因,我从习近平看的那些书和他想为老百姓办实事儿的心,找到了答案。
“我做了大队支部书记以后,一直想找一点推动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有一天我翻到《人民日报》,当时头版有一条消息就是四川省很多地方实行了沼气化,我很兴奋,我觉得沼气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习近平身上有着普通百姓没有的对知识的渴望。承受着各方的压力,习近平仍孜孜不倦地学着,吮吸着书中的养分。而这些养分,让他成为百姓心里的“能人”。有学问、有能力的人很多,但只有这沉甸甸的知识与为民奉献的初心碰撞时,方可激发澎湃动能。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让习近平成为梁家河人心里的“靠谱娃”。习近平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这样写道:“延安养育了我好几年,为延安老区农民做点事,是我们应该做的。”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六年,已经踏入工作岗位时间不短,但我经常在工作中有一种迷茫和无力感。作为思政教师,我是否切实践行立德树人的任务;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又该如何守护孩子们青春敏感的心……再读《梁家河》,我心里的方向更加定了。知识和奉献是习近平总书记丰富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赢得民心、树立威望。对我来说也是这样,就是修炼本领,用心付出。
我常常因为一节课下来,环节不顺畅而感到崩溃,也会因为与学生的互动有效性低而觉得烦躁,更因为刚刚接手5班当班主任没有头绪无数次想摆烂……现在转念一想,其实就是自己本领不到家,我要做的是“心可以碎,手不能停”。坚持学习,更新理论知识,学习名家讲课,一次不行就期待下一次;主动学习,对标先进教师能手,向他们请教有用经验,现在才刚刚开始。除了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或者说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用心付出,选择了当班主任,就要投入百分百的热情和精力,不能偷奸耍滑。班主任工作就像一条长长的链,一环扣一环。确保把自己的事完完全全做好,就是对别人负责,为别人工作铺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是为人民奉献中度过的,我也希望自己的青春能在坚持学习提升自己、用心为学生立德树人付出中闪耀光芒!
王雪莹《教师的语言力》
最近,我阅读了《教师的语言力》, 这本书让我对教师语言技巧的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仅是短短的序章,就打破了我的思维定势,感觉大脑被注入了新的能量。它让我感受到语言具有力量,语言技巧是一项教育技能。语言,就像饮食起居一样,在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有着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意义,教师的语言更是尤为重要。《教师的语言力》中指出:“语言具有力量,如果教师能够拥有语言的力量,就可以给学生带来勇气,激励学生发挥出他们的能力。”
本书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分为5个类别:表扬、批评、提问、鼓励、反向激励。分布于21种场景:学生不做作业、迟到、无人举手回答问题等教师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且详细介绍了50种方法:目标法、选择法、想象法、发现法、扩大法、收束法、原因法等。阅读完整本书我受益匪浅,对于这样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书籍,让我重新定义了教学中常用的五中语言,同时也将语言的使用技巧运用到我的实际教学中。
每每看到名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自己的语言激励学生,学生在听完后总是变得干劲十足,连眼神都显得炯炯有神,让我觉得作为这些老师的学生很幸福。反观自己的语言有时过于匮乏,课堂上为了知识而忽略与学生的沟通,缺少激励,遇到学生出错时则简单直白批评,缺乏艺术。
这本书真切地让我体会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也让我看到了每个学生都像是一颗星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教师应随时发现他们的优缺点,从心灵深处激发孩子的真善美。语言博大精深,表扬不再只是单一的一句“你真棒!”,批评也不再只是生硬地说教和义正辞严的“你做错了!”在与学生沟通时,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最终让语言更有力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永怀热爱教育的赤诚之心,真正善用语言的力量,学会说话,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悦正向的班级氛围中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李浩然《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据说是孟子的弟子乐正克所作,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一)、教学相长
教师能够通过教学不断地丰富自己,教学与学习可以相互促进。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潮流。
(二)、豫时孙摩
教学应预先准备,有预期目标。就如同我们讲课之前的备课一样。学生要学习到什么样的程度,怎样使学生学习,这都要在教学前心有定数。教育要及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指正,不可拖延,一旦时过境迁,便没有了教育的意义。教育要循序渐进,就犹如不可揠苗助长,要遵循人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启发式教学
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比于记忆而言,学生对于自己探索得出的成果的印象更为深刻,而且更具有自我满足感,从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便是我们教学的要义。西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诚然,《学记》中强调的礼仪等在今天已经不大适用了,但是它所强调的尊师重道,却应为我们所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个宝库,我们既要向前看,又要向后看,“瞻前顾后”,继往开来。
陈文艳《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主要描写了魏、蜀、吴三国在激烈的征战中争夺天下,许多英雄人物都不幸战死或病死,最后司马炎、司马昭统一天下,创立了晋国。
曹操他是中国历史上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刘备具备了儒家伦理道德标准所要求的贤明君主的几乎全部美德。对百姓,他有一颗仁爱之心,即使身处危境,也要与民共患难;对部属,他讲求人格平等,充分信任,关爱有加;对友人,他讲信义,不贪不暴,礼贤下士。诸葛亮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有诗赞曰:“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本书基本上展示了一百多年历史的真实风貌,描绘出了历史的发展轨迹,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合理地解释了历史现象,塑造了一大批历史人物,还原了历史真实,表达了民众的朴素愿望。这些是一部历史小说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很多身经百战和足智多谋的英雄。读了《三国演义》真是让人长知识、长智慧。
毕庆倩《名人传》
有一本书,讲述的是三位不平凡名家的平凡生活;有一本书,讲述了三位不平凡名家用它们的生命换来的完美之作,这本书就是法国著名作家、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这本书讲述的三位名家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
在这三位名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贝多芬不像其他人,他的背景条件并不好。他的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大字不识,懒懒散散,一无是处,且嗜酒成性。母亲是个厨师的女儿,曾做过女佣。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他的童年显得十分凄惨。自幼年开始,人生对他而言就是一场为了生存而展开的战斗,凄惨而残暴。父亲想开括他的音乐天赋,为了赚钱,把他当神童一样炫耀。才四岁时,父亲就强迫他一连几个小时练习羽管键琴,或者将他独自关在家里,逼迫他练习小提琴,压力之大简直难以复加,他没有对音乐深恶痛绝,简直是个奇迹,因为父亲多年来一直如此地压制他,很多时候还对他动粗。十一岁时,他进了剧院的管弦乐队;十三岁时,他成了教堂的管风琴手,长大后,他的生活并没有过多的美好,在一场音乐会期间,他失去了重要的听觉,这就是悲惨却坚强,留给世人经典之作的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名人传》这本书包含了种种美好的或悲伤的名人经历,读后让人感觉同这三位名家一起喜怒哀乐,而罗曼•罗兰的这一创作,也让众多读者从中受益,所以让我们走进书籍,与伟人同行。
纪璐瑶《饥饿的盛世》
作为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涌现了一大批或专业或通俗的历史书籍,尽管通史类书籍更具体系性,但针对某一历史问题或角度进行的深入挖掘却更能够打破认知,重新建构对世界对事物的认识,读起来往往有酣畅淋漓之感,本书就是如此。
同时,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依据课本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我往往会感到有所不足,毕竟课本只是将历史中的重点事件与大体轮廓表现出来,未充过于空洞与浮于表面,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拓展,丰富历史背景与相关细节,从而形成更完善的认知体系。
本书针对清代康乾盛世作出了鞭辟入里的精彩论述,也让我对历史教学有了新的思路与构思。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历史存在,平凡是在封建社会中它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无有什么不同,不平凡是放眼世界大势,这个登峰造极的封建盛世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发展成为了一抹余晖,这也就注定了它的两面性,"饥饿的盛世"极妙地表现了这种割裂。
在课本中,着重表现出清朝统治及康乾盛世的重要意义,但却并不点明其内涵,仅仅在闭关锁国部分体现盛世的阴影,难以衔接又不深刻。结合本书,则可有更深刻的体会,将盛世与衰落相结合,关注到封建王朝即将走向衰亡的命运,从而真正认识到“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半野蛮人。”
本书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部分重建了我的历史认识,值得一读。
李元恒《让相遇成为美丽》
这本书由邵长宇所著,是一部探讨儿童教育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随笔集。下面我将书中两个话题分享给大家。
首先,是关于“单亲”的问题,邵老师称它为孩子生命成长的绊脚石。哈佛大学有一个对单亲家庭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儿童问题与父亲教育的缺失有关。这说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存在心理问题,如果不加以引导教育,很容易误入歧途。
想要搬开这块绊脚石,首先,父亲或母亲要尽可能弥补家庭关系中角色的空缺。因为家庭关系是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链条,是由父亲、母亲和孩子以血缘为纽带架构的生命关系三角链,不可或缺。单亲家长要尽可能地融合家庭关系,构建完整的家庭关系链,即使不是原生的,也要让这个重建的关系链生长出饱满的情感。
此外,要抚慰单亲家庭的孩子心里的孤寂和情感的孤单,帮助孩子克服家庭破损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心理补偿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作为第一责任人,老师有义务引导孩子融入集体生活,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抗挫折和补爱教育,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同时,还应当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在情感上体贴关怀,让孩子在学校感受到温暖。
第二个话题是,教育是唤醒生命的一瓢引水。在过去的农村,想要从压水井里取水,必须要有一瓢引水。一瓢引水换来的是源源不断的活水,从生命成长的角度看,教育也如同一瓢引水,滋养了生命个体的茁壮成长。在书中,邵老师分享了一则故事,关于一个12岁古怪又任性的女孩蜕变的故事。有一次女孩突发急性肠胃炎,邵老师像个父亲一样对她嘘寒问暖,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善意和温暖,从此热衷于帮助同学,学习状态也有所转变。哲学家雅尔贝斯在谈及教育的本质时说到,“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借这个契机,邵老师唤醒了这个孩子飘荡的灵魂,唤醒了她内心的美好。
青春期,是孩子思想矛盾叠加凸显的动荡期,是孩子三观逐步奠基的特殊期,这一时期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业发展的正确引导、人生歧路的及时纠偏、行为思想的恰当干预、困难彷徨的温暖相助,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发自肺腑的点赞、一次温情的陪伴、一句诚恳的表扬、一次及时的相助、一场交心的畅谈……都可能是唤醒生命的一瓢引水,是激活生命健康成长的源泉。
王鹏辉《教师的语言力》
今天我分享的是《教师的语言力》这本书。
本书作者三好真史是大阪教育大学教育学系毕业。是一位现任小学教师。因此,本书通俗易懂,可实用性强,非常适用于老师。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语言的使用,提升学生的能力和自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
在托管期间我遇到这样一个场景。我们进行了一种类似于数独的活动探究,学生们表现很活跃,课堂完成度较高。下课后,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今天学习的内容考试会考吗?我说不考,这是拓展内容。他说,可我觉得很简单啊!我说,那是因为你聪明。此时孩子却对我摇头说,不,老师,我不聪明。后来我读书读到这里才意识到,当时我表扬孩子的那句话就是很典型的YOU语言,主语是你怎么样,此时就容易出现刚才的问题:孩子自己有一些判断,所以他会否定这些语言。此时换成I语言也许会更好,也就是说,把语言换成:老师觉得你很聪明,此时主语是我,是老师,学生对于老师有一定的信任,学生对于老师的话很难否定,也就是说,I信息很难被听着自身所否定。因此在表扬时,与YOU语言相比,I语言更容易让人毫无抵触的接受。
类似的场景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产生了很多想法,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能够将这些想法和知识应用于我的课堂和教学生活中,让学生的学习和我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
韩钱钱《苏东坡传》
苏轼的一生,宦海浮沉,他一生中多次被贬谪,他的仕途正好经历了“在朝、外任、贬谪”两轮大循环,正是曲折丰富的经历,造就了苏东坡的伟大。当被贬密州时,他望着天上的明月,他写下了千古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当被贬惠州时,他并没有因仕途不顺,生活艰苦而整天愁眉苦脸,他喜欢上了荔枝,于是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名句;当他贬谪黄州时,他把当时人人都不爱吃的猪肉,做成了美味东坡肉。同是在黄州第三个年间,朋友相邀春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他却在风雨中有感而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亮去照亮生活的路”。这恰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最好的诠释。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在忙碌的生活中,与其患得患失、心浮气躁,不妨给自己留一些时间,整理内心、静置杂念、清除烦恼,心灵才会更加纯净,心智才会更加成熟,心胸才会更加宽广。愿你我都能在岁月中不断精进自我,耐心沉淀自己,活出想要的人生。
韩明浩《运动改造大脑》
为什么明知道运动有用,还是迈不开腿?因为你知道的用处还太小。运动,重新建立身心连接!人类天生就要动,运动让大脑保持最佳状态,运动是最佳的健脑丸。
无论运动有多少益处,无论科研多么有力地证明运动可以改造大脑,如果没有你的行动,一切都不过是闲谈几则。当你尝试着先迈开一小步,然后一大步,逐渐积累,这些才能塑造你生活的骨血。不用探求哪种运动最好,能融入你生活的,被你坚持的,就是最好的。
行动最艰难,却也最有用。
杨玉强《给老师的建议》
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作为一名新教师,这本书中的内容都值得我去了解和学习,对我的成长有着助力作用。这本书从多个方面书写了给教师的建议,最基本的是从学生方面开始,我们的学生都是正常的优秀的学生,我们应给我们的学生平等的关注,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看中的学生,当我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便知道这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那么现在作为教师的我们当给我们的学生关注。在知识方面上,我们要教给学生的知识不能只是教,而是要教会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获取知识也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决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知识的深入存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
最后是对于我们教师个人上,给教师的建议自当是从我们个人出发,我们既然是教师,那我们就要做好教师,做一个好教师,我们要爱我们的工作,爱我们的同事。我们从学生时代走过,也有过很多不喜欢的上课的经历,大多数时候不喜欢的不是课,而是上课的老师,这些老师的课堂大多是存在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那我们要做好我们的工作就要去发挥课堂的效果,去合理的发挥课堂的时间,让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让学生融入课堂,享受课堂。我们个人的想法总是会有些漏洞,但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有我们身边的同事,我们要虚心学习,主动地与他们交流探讨,从他们的建议中对总结经验,一步步去提升。这本书给我们的建议很多,更是有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反思,读一读对我们有很多帮助。
王爱哲《学“地”明理树人地协调观-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实施经验集》
这是一本关于地理学科教育方面的书籍,旨在探讨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并分享实施经验。本书从地理学科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特别是其在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方面的独特作用。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人地协调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和世界观。此外,本书还介绍了许多成功的地理学科育人实施经验,涵盖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这些经验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可以为地理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心得体会:
1、深入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本书从地理学科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本书有助于提升地理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
2、强调人地协调的观念:人地协调是地理学科的核心观念之一,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落实人地协调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和世界观。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3、汲取实施经验:本书介绍了许多成功的地理学科育人实施经验,涵盖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这些经验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可以为地理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通过分享这些经验,本书有助于推动地理学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地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地理教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世界观是他们面临的挑战之一。本书可以为地理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通过阅读本书,地理教师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育事业。
程丽华《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
第一章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
1. 成为好老师的途径有很多,好老师的类型也很多,不过,我觉得所有的好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始终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看待教学教育。做老师其实不难,只要你不忘记自己当学生时对老师的希望和要求,当时你希望老师怎样做,今天你就怎样做。
2.学生最喜欢听哪种老师讲课呢?
我觉得,第一,风趣幽默;第二,老师在课堂上能给学生们一种新的东西,让学生们感觉意外,让学生们感觉脑袋被拍了一下,“哎,我怎么没想到呢?”老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某个道理或观点很妙、匪夷所思,但是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惊喜。
3.课堂其实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做的一次精神上的旅游,有时候是精神上的探险,在旅游和探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任何意外,所有学生所看到的景观都是事先知道的,都没有超出他想象力的范围和理解力范畴,那学生就不会喜欢这样的旅游和探险,他会在课堂上感觉很乏味。这时候他可能就独自去旅游和探险,老师们要力争带给学生惊喜。
第二章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 好课以学生为中心
结果,不是丰收,而是烧苗。
2.好课有一定的模糊性
3.好课有一定的开放性
好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师生均随时准备接受他人合理的观点,修正、完善对问题的认识;二是指能够打破学科界限。
4.好课是有边界的
好的课堂是开放的,即对文本的解读是开放的,最后结论也是开放的,同时好的课堂又是有边界的。俗话说,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体现了解读的多元性,但是这个多元性不等于解读没有边界或者可以随意解读。我们在解读的时候需要逻辑,需要将解释严格化。
第三章好老师善于提出好问题
好的问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好问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没有好的问题,就等于让一个没有食欲的人吃饭,你觉得你所提供的食物很精美,但是人家压根没食欲,食物再精美,对人家来说都是负担。老师只有提出了一个好的问题,让学生感到饥渴了,然后再给他“ 精美的食物”,他才会激动,进而感谢你。所以,好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饥渴感的关键。那么,如何设计出好问题呢?
1. 善于抓住有价值的信息;
2. 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3. 多多追问,引向深入。
盖绮云《玫瑰与教育》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近期阅读的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书——《玫瑰与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窦桂梅老师,她用诗意和哲理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对生活、对成长的深刻思考。
书中都是有关作者和教育的故事,记录着作者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了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语言单纯,感情真挚。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窦桂梅老师的教育理念。首先,她坚信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塑造人格。她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短期的考试成绩,而在于长远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因此,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国际视野的未来领袖。
其次,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备专业尊严。她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个体,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最后,窦桂梅老师还非常注重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她在书中不仅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心得体会,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方法,以期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和成长。这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精神,也是她教育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除了上述几点,窦桂梅老师的教育理念中还包括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注。因此,她在教学中注重倾听学生的声音和需求,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努力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这种尊重和关爱的态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暖和关爱,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总之,《玫瑰与教育》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未来工作充满了希望和期待。窦桂梅老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只要我们秉持着窦老师的理念和精神,用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去温暖他们的成长之路,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此次读书分享活动,进一步点燃了青年教师们的读书热情,坚定了立德树人的信念。在每一个氤氲着浓浓书香的日子里,希望大家都能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享受读书的乐趣,做个快乐的读者,我们的生活将因阅读而精彩,我们的校园将因充满书香而更美丽!
一审:张卫敏
二审:宋大双
三审:邢庆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