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当你听到它的时候,
脑海中浮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画面呢?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戏剧表演是演戏,是投入角色感受和自己不同的心情,体验不一样的世界和人生。
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体验到的是自己内心深处隐藏、未经展示的独白,经由特定的氛围、特定的角色展现出来,那一面或许是酣畅淋漓的,或许是浩然正气的......
经过了一学期的积蓄,每位老师带着思考与智慧开展了丰富独特的戏剧案例分享。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老师们在组织戏剧活动的时候,都有哪些有趣的内容吧~
中三班《后羿射日》
通过绘本阅读和戏剧展演,深入了解、感受、体验农民的辛苦,小苗、大树、蝴蝶的脆弱,太阳的威力以及后羿的智慧与英勇;激发孩子们对绘本的喜爱及自主性,对表演的热爱及自发性,让孩子们成就感、自豪感爆棚,这便是戏剧带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大三班《长征路上》
教师根据红色故事《长征路上》进行了改编,使得故事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我们根据幼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剧本进行了简化和修改,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演。经过与幼儿的讨论,我们把长征路上分为四部分:爬雪山、过草地、舞蹈、长征胜利。长征路上的情景剧表演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通过这次教学,孩子们既了解了英雄长征的历史,又感受到了英雄战士的伟大和无畏精神。在表演中,孩子们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和表现力,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继续通过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英雄长征的艰辛和壮丽,培养出更有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大二班《 英雄王二小》
《少年英雄王二小》通过集体教学、区域活动、戏剧坊活动,仔细观察画面内容,了解角色的表情和动作,理解角色的心情,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幼儿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乐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次红色课程,将爱国主义教育流进孩子们的心田。在《少年英雄王二小》班本课程开展中,通过读绘本、看红色故事、画红色英雄、演红色故事等形式,在说说、看看中孩子们对故事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课程故事中幼儿们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萌发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小二班《狐假虎威》
这是一个基于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共赏剧本、自选角色、小组排练、阶段讨论等活动,共同为了创意戏剧《狐假虎威》的表演合作着、努力着、发展着、收获着。活动过程中,教师努力扮演学习的陪伴者、活动的观察者、推进的支持者,保持开放的理念,助推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张扬个性,获得表演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小一班《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中教师通过观看农民伯伯拔草视频,模仿拔的动作。结合音乐,用提示词“高、高、高”来做拔的动作。通过游戏“拔秧苗”帮助幼儿加深动作练习。观察图片了解禾苗的各种形态。发现禾苗高矮不一样,禾苗的生长姿态也各不相同。鼓励幼儿大胆创新,自己最喜欢什么样的动作,大胆地表现出来。最后通过有趣的表演让孩子懂得做任何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学习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大四班《鸡毛信》
《鸡毛信》是中国经典绘本,教师通过五个阶段:确定绘本、了解调查、剧本我来写、演员诞生、排演、准备道具,最后通过精彩的表演让幼儿了解海娃是一个勇敢的小朋友,他为了完成八路军的任务,想了好办法,也保护了自己。小朋友们,我们要向海娃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自己先想办法,不要害怕!
小四班《守株待兔》
角色意识较弱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萌萌的幼儿与戏剧相遇,遇到了不少困难:记不住台词、我该在哪里、我是谁……,教师运用表情游戏、台词儿歌化、道具制作等方式让幼儿喜欢上戏剧。
小三班《亡羊补牢》
师幼从初遇绘本——尝试体验——惊喜重现,一步步帮助孩子丰富“狼”与“羊”的表演场景,引导幼儿用稚嫩的动作表现“望风”,运用手口一致的点数方式管理羊群,感知数学的有趣。
中四班《哪吒闹海》
幼儿与龙王相遇的过程一波三折,最后确定6个哪吒、2个龙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倾听尊重幼儿的表演欲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自信,通过亲子共演,引导家长尊重、信任、理解幼儿的表演行为。
中五班《十二生肖》
身高悬殊的两个小朋友引发了一场属相的谈话,一个由“身高差”产生的课程故事《十二生肖》由此展开……
中二班《愚公移山》
教师通过学习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家园共育等活动加深幼儿对角色的理解,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采用幼儿适宜的、多元的方式构建绘本与戏剧的桥梁。幼儿通过生动、自主、轻松、愉快的方式,再现神话故事内容,家长和老师被孩子们的表演深深折服。
中一班《大禹治水》
将建构区“铺路架桥”的游戏经验迁移到“疏通渠道”的表演场景中,让幼儿体验“演”戏剧的乐趣。制作道具中——缝纫机的使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拓宽了幼儿遇到困难解决问题的途径。
大一班《闪闪的红星》
《闪闪的红星》这个红色故事中“反派角色”没人想演,教师与幼儿进行讨论,分析现实与故事中角色的区别,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没人演绎到多人想尝试扮演角色,接着教师引导幼儿从商讨解决办法——讨论、协商制定竞演规则——用适宜的方式表征规则——初当“小评委”,运用规则评价小朋友的表演,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尝试欣赏别人,悦纳自己,为促进幼儿良好人际交往提供了有益经验。
研讨•互动
立足儿童——聚焦现场——提炼话题——引发讨论——提炼核心价值——多元化支持——持续推动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通过班级研讨——具体实施——活动后分析与思考,充分贯彻课程游戏化理念,立足儿童运用启发式的提问,适宜的支架,有效的互动,让幼儿在多元感知、表达表征、自主探索中获得认知和经验,践行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美好的开始;
每一次研讨,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每一次启程,都将是跨越新的成长之阶。
图片‖曹兴宇 闫肖肖
文字‖ 张娟 范晶晶
审核‖赵鸣清 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