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2024年到来之际,党支部意在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正能量,培养闲情逸致,活跃和创新支部活动内容为主题开展才艺线上展。
本次线上展共收到本支部老师摄影作品25幅;绘画作品4幅;短视频12篇;纪实短文1篇。
1.摄影作品
赵建新
1.温暖的港湾
2.晨妆
摄于伊宁市后滩湿地公园
2023年6月
努尔力别克
1.昭苏风景
2.赛里木湖美景
摄于昭苏、赛里木湖2023年8月
沙拉瓦提
幸福的幼儿园生活
摄于伊宁市 2023年6月
依丽米努尔
1.2.伊宁市海景公园景色
摄于2024年1月
王新康
1.四季如春
2.生机勃勃
摄于海口2023年1月
崔具玲
1.闹元宵
2.祖国的花朵
摄于伊宁市2024年2月
关丽玲
1.伊宁市二桥
2.后滩湿地公园一角
摄于伊宁市2023年8月
沙代提
1.家乡的拉面 摄于2023.8
2.天鹅泉 摄于伊宁市2024年1月
黄燕
1.冬日库尔德宁牧民家
2.冬日的伊宁
摄于库尔德宁、伊宁市2024年2月
闵涛
1.晨光(东城花苑)摄于伊宁市2024年2月
2.琼库什台 摄于特克斯2023年8月
任萍
1.嬉戏 摄于烟台2023年10月
2.我是大王 摄于伊宁市2023年9月
高幸福
1.勿忘国耻 爱我中华
2.深北理莫大
摄于深圳2024年1月
艾尔肯·依
1.伊宁美丽秋景 摄于2023年11月
2.伊宁的雪景 摄于2024年1月
2.绘画作品
许煜和(中国画)
1.昭君出塞(四尺)
2.山乡童趣
3.新疆姑娘--迪丽热巴
4.黑天鹅(四尺)
3.视频展播
1.穆凯代斯
才艺展示:瑜伽
2.闵涛
才艺展示:乒乓球技
3.关丽玲
才艺展示:民族舞蹈
4.赵建新
短视频:甜瓜真好吃
5.沙拉瓦提
短视频:红星闪闪
6.崔具玲
短视频:龙腾云霄
7.崔具玲
短视频:菊花开
8.关丽玲
短视频:六星街景
9.沙代提
短视频:美丽的天鹅
10.黄燕
短视频:冬天的库尔德宁
11.黄雷鸣
短视频:缅怀先烈 激励后人
12.林筱玲
才艺与作品展示:书法
忆伊宁卫校农场
——李贵云
在伊宁县阿热吾斯塘乡伊地力玉孜村(当时阿热吾斯塘乡是伊宁县英塔木乡的一个大队),曾经有约五百多亩耕地的伊宁卫校农场。据玉苏普江老人回忆,这块土地大概是1958年州政府统一无偿划拨给学校的,一是作为学生劳动锻炼基地,二是农场生产的粮食安规定比例给国家上交公粮,剩余的粮食补给学生食堂,改善学生伙食。
从那时起每年春夏秋季学校轮流组织学生到农场参加劳动。农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油料等。农场属于学校总务处管理,总务处有名叫斯德克瓦吉的干部专门负责农场工作。学校安排校工衣拉洪和艾山江两家人常年住在农场,负责看守管理农场。
1973年内地吹来“学习朝阳农学院开门办学”的一股风,提出学校要面向农村,面向贫下中农,农业院校这样做了,医学教育是否应该有所行动?学校领导专门开了几次会议讨论,认为按照毛主席六二六(6月26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精神,医学教育也应面向农村,也要开门办学,把学校办到农村去。学校将经过几次研究的想法上报给州党委、政府(当时叫州革命委员会)。州党委、政府很重视,州政府研究正式下文。据阿布都热合曼老校长回忆州政府文件计划,第一步伊宁卫生学校在伊宁县团结公社(现在的伊宁县温亚尔乡)建设教学点。第二步在建设好教学点的基础上,新建伊宁县第二人民医院。选择伊宁县温亚尔乡,一是考虑那里是去东五县的交通要道,便于农牧区孩子就学,二是考虑那里位于伊宁县地理人口分布上相对中心,便于农牧民患者看病。州财政拨了两万元的专项款,用于教学点建设。
时任伊宁县团结公社领导也很支持,拨出距离公社机关不远,面向公路的一块好地段作为学校修建教学点的用地,并把附近连片的300亩耕地划拨给学校,作为学生劳动锻炼基地。1974年开始筹建教学点,学校分批派学生去打土块(我也参加过打土块劳动)。
当时学校有州建筑公司派来的工宣队,工宣队员丁玉龙师傅从建筑公司请来两位老师傅支援,师傅们带领轮流参加劳动的老师和学生,只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土木结构的四间教室、学生宿舍、食堂等,修了围墙并对院内规划、修路、植树绿化。
1975年学校开始在教学点安排一年级班上课,还办了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培训班。
1976年秋收结束后(那年我毕业留校,带着公卫班学生参加秋收劳动)根据上级指示学校将阿热斯塘乡的耕地交给当地乡政府,全体人马搬迁到了团结公社(温亚尔乡)教学点。
1977年恢复高考,学校党委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医学教育不同于农业院校,学生入学第一年基础课如物理、化学、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课程都要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不可能把实验室都搬到教学点。临床课教学附近有医院、有病人便于学生临床见习、实习。任课老师同时在校本部和教学点上课,来回70公里,交通不便,困难太多。综合考虑后决定撤销教学点。所建的校舍用于学生到农村劳动锻炼的生活用房。
大约到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当地农民提出学校职工都有固定工资,农民只靠土地,要求收回当年划拨给学校的300亩耕地。这件事情反映到州政府后,学校根据州政府文件精神将耕地退还给当地农民。学校教学点的校舍等建筑物,校园树木等固定资产归属于学校。
大约1983年,时任学校副校长的马自强,总务处主任达吾提哈斯木和会记闫振伟,就教学点的固定资产一事与温亚尔乡政府协商签订了一项协议书。主要内容;一 、教学点的校舍等房屋产权归伊宁卫校,交给该乡汉语中学维修使用(房屋门窗损坏,玻璃破碎)。二、 对校园内的树木等财产进行评估,评估价4300元,由乡政府支付给卫校。我于1985年到总务处工作,凭着那份协议书,1993年我和已退休的总务处原主任达吾提哈斯木,就学校四千多元一事前后去温亚尔乡政府5-6次,前后要回了3000元(分三次付的)。第三次的1000元,乡政府摊派给了当地的汉语中学,乡长给学校校长打电话,过了一会校长把1000元钱送来了,送钱的校长穿着旧衣服,看上去像个农民,并说这钱是全校师生集资凑的款,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再也不忍心去要剩下的一千余元了。
至于原有的校舍等建筑物,我曾向学校有关领导建议,收回那些房屋已是不可能,与其这样是否通过一种仪式把这些房屋赠送给当地政府,作为学校扶贫支持乡村教育项目,当时的领导对历史遗留下来的这些事不大感兴趣,也就不了了之了。
后来国家投资拆除了学校原有的那些房屋,在原址新建了砖混结构的教学大楼。乘车经过温亚尔乡时从公路上就能看到一所崭新的学校。
时光变迁,岁月流逝。当年作为学校的劳动锻炼基地,使学生尤其是城市学生在农场参加劳动得到锻炼,农场每年除按规定上交公粮为国家做贡献外,将多余的粮油补给学生食堂,就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卫校学生能吃饱肚子,没有挨饿。
农场历经二十余年,经过几番折腾,最后学校把土地退还给了农民,算是物归原主。但给当年去学校农场参加劳动锻炼,修建教学点的师生却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如今当年管理和常驻农场的老前辈也都已不在人世了。
我到学校总务处工作多年,参与了农场后期的一些收尾工作,凭借自己的记忆,走访了玉苏普江老人、老校长阿布都热合曼、吾麻尔师傅等几位健在的老人,参考老校长赖增礼撰写的(漫漫人生路)文集,回忆了学校农场的这些往事,凭借现有老人们和本人的记忆,农场变革的时间点可能有出入,望卫校的老同志和当年有去过农场经历的老师和同学们予以更正 。
写于2024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