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间的沟通、学习和合作,共同探讨新课标理念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鄢陵县人民路小学三课活动如期举行。3月5日上午,一(10)班的杨书杰老师为学生带来了《十几减8》一课。
杨老师是通过让孩子复习十几减9的方法来导入新课的。
孩子们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在学习十几减9时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运用,杨老师利用口答转盘所对的算式这一游戏,帮助孩子们回顾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沿着“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动手操作—呈现算法”的思路,带着孩子们一步一步的感悟计算方法的本质。
在解决新知“12-8 ”时,杨老师引导孩子们将小棒分成“1捆”和“2根”,使孩子们直观的感受无法从2根小棒里拿走8根,所以需要拆开成捆的10根,即破十法中的“10-8=2”,最后将剩下的2根和右边的2根合起来,也就是“2+2=4”,所以12-8=4。杨老师充分肯定孩子们计算方式并将小棒换成圆片在本子上画一画,帮助孩子们从实物过渡到抽象的同时,引导孩子们通过圈一圈发现,将虚线里和虚线外的圆片合起来刚好是12个,由算式8+4=12得到12-8=4。在这节课上孩子们进一步理解计算十几减8的两种算理,并积累了笔算及一图四式的知识经验,为后面学习十几减7、6打下基础。
汇报课结束后,一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中评课 ,从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方法及课堂语言等方面进行了点评,肯定了本节课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 冯爱君老师和赵卫琴老师等认为在解决新知计算“12-8”时,应让孩子们边摆边说清这一步的算式,提高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两种算法的算理。孙童老师和李淑培老师认为教师语言应该更简练些,指令下达要更加明确。杨美珂老师和裴孟平认为课堂氛围应该再活跃一些。
反思:《十几减8》和上节课《十几减9》编排相同,都是按照“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动手操作—呈现算法的线索编排的,本节课也起到了巩固十几减9中计算方法的作用。本节课我觉得做的比较好的一点就是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思维,自己上台来讲自己的方法。因为有了上节课《十几减9》的铺垫,所以本节课我利用孩子的知识类比迁移能力,让孩子自己摆、自己画、自己算、自己讲。在新授课环节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一个问题:“你能将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出来或者画出来吗?”,帮孩子们打开类比迁移知识的闸门,通过学生自己上台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的汇报交流活动,让学生理解了多种计算方法的算理,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当然在本节课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没有给孩子充分时间,交流自己的想法,锻炼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2.正面评价比较少,没有调动孩子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