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提升自我
有人说,阅读的陪伴是最恒久也是最温情的,人们总能在阅读中得到慰藉和滋养,收获内心的充实与温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常读书,读好书,将持久的学习延伸至生命的每个阶段,收获每一份幸福与温暖。为了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在学科中心主任赵秀华老师的号召下,2022级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全体教师在组长杨语老师的指导下,每位教师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认真阅读。
一份阅读,一份收获
杨语老师读的是《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加深学习,开展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作为新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对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是非常有益的。驱动问题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学习结果评价,从整体出发到个别问题情境的设计等,是站在高端的整体规划。这对教师的掌握知识体系、运用教学艺术大有益处。
布局合理的项目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大脑发育,学生更主动、更专注、注重投入和产出比,同时会让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更为透彻、持久,更容易在新情境中进行概念迁移,它能够广泛地激活大脑中的联系,使神经联系产生更多的变化,从而激发学生更多地趣学习。项目化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跨情境思考转换的可能性。
项目化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是师和学生共同探索过程,教师要关注概念和能力这些大观念,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冲突性或新奇感的问题和成果,创设教学情境。教师放弃一定程度的控制权,相信学生能够做好,要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在旁指导”设计者和支持者。单元设计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技能的训练,而是基于学科素养,思考怎样描绘目标与主题的关系,如何展开叙事性探究活动。项目式单元设计要凸显探究性与高阶思维的特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包容、整合程度更高。
总之,项目化学习设计能有效促生学生核心素养,但对教育组织者具有一定挑战性。
张艳老师读的是《道德与法治课例式解读》,向大家介绍了新课标的改革: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新方案和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已于2022年4月正式颁布,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为了更好地让广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学习新课标,并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李晓东教授主编了《道德与法治课例式解读》,这本书分为上编(关键问题解读)和下编(典型课例解析),他的主要亮点体现在:1.以时代新人统领层级化的“树人”目标体系:新目标从“想得到的美丽”、“看得见的风景”到“走的到的景点”。2.以素养目标推进大单元设计:新内容从学科逻辑、活动逻辑到学习逻辑。3.以学科实践推动育人方式变革:从“虚”“假”探究到体现学科本质的“真”探究。
在这本书中:通过阅读上编“关键问题解读”,我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学习以及学业质量评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该怎么在实际教学中与课程标准有效结合起来。
下编的“典型课例解析”,比较接地气,能就教材中出现的材料创设情境,迁移性比较强,对我的启发也比较大,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可以仿照着设计此类议题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实现深度教学,力求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高效。
最后,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帮助他们成长为有道德、有法治意识、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
杨东菊老师读的是《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是李开复博士结合自己人生的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写给中国的青少年,为中国的青少年指明了成功的方向。书中写到: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如果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让他人看到,自己是一个十分真诚和坦白的人。一个人如果愿意把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坦白地暴露给对方,就能很容易地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
书中告诉我们,表现真诚的最好方法就是做一个真诚的人,没有什么能够掩饰真心和诚意。一个虚伪的人假装真诚,很容易就会被看穿,因为没有诚意的人不可能做到言行如一。这本书分成功、价值观、积极主动、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追寻梦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最终是完整于均衡15章节,很完整的讲述了该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梦想。就比如在学习音乐方面,我该如何去均衡的利用时间,给自己一个计划,一天练多少时间的琴,抽出一节或两节自修课的时间,预习或复习功课。当然,在空余之际,还能够听听对自己有益的音乐。既能够放松心境,更能够在音乐中获得很多知识。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极好之处便在于,它帮你更好的理清了这个目标,这个过程,好书的魅力便在此,医治你心灵的创伤,解答你心头的疑问,给你的头脑不断的补充养分,每一个字每句话在我迷茫痛苦犹豫不前时,有力的拉了我一把,我就像干涸的禾苗都重新获得了生机其次是自己定位,自己认识十分重要,应当说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如果你连自己都无法认清,还怎样去认识别人,认识世界,创造世界呢? 首先做最好的自己,洁净自己的心灵,做对人类,对社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你会收获最欢乐最幸福的最真实的自己。如果你不具备这种品质和素养,而又没有意识去努力改善和养成,你就不可能成功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我,最终明白。做最好的自己,这么傻的书名,却成为我读完全书时真正的信念!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成功的自己,一个最好的的自己。我感激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那么多。这个寒假也总算是没有慌度。做最好的自己,相信您必须会成功!
梁亚辉老师读的是《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教师管理学生一定要关注学生内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会面临种种问题,每一个问题用一个新的解决方法会让教师更加疲惫。是否可以用一些方法解决一类问题呢?书如其名,《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怎么做,而且可以在“上游”了解这么做的原因和目的。
这本书不是长篇大论地讲个人化的经验和方法,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教育现象的起因,更好地提出了学生管理的智慧和方法。如本书基于仅凭爱心无法很好地进行教育,有以下原因:一、如果仅凭爱心就能教育好孩子那家长就可以做。二、把教育的关键归结为爱心因素不仅会给老师造成心理压力还是是对教育工作的简化。三、而教师的困境不是缺乏爱心而是面对难搞的学生没有办法。
这一点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我们往往缺的不是爱心,而是方法,也不是那些可以照搬的名师工作方法,而是从根源上提升我们对学生管理的认识,了解行为背后的动因,从而结合实际地开展管理。教育是一门科学,而爱心只是一种道德的诉求,爱心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爱心是不能做教师的。
本书提出学生管理的基础是做有影响力的教师,主要体现在能力,魅力,威慑力方面。特别是针对后进生转化,本书提出了认知,情绪,人际,行为四大策略,针对这四大策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学生管理的武器:理解,赞美,承诺,强化,活动,成功,和人情。并针对班级建设四个阶段:组建,磨合,规范,成就提出相对应的指挥,教练,支持,授权策略。书中详细地结合心理学的一些理论给出了分析和实施方法,建议看书,一定会有收获。
尹建娇老师读的是《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这本书就从教学工作和教学流程谈起。
有效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想要备出一节好课:首先我们要研读课标,课标是教学的“圭臬”,吃透课标可以帮助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把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指南”。其次我们还要钻研教材,教材是教师落实课标要求的基本载体,用好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如果老师读不懂教材,就可能使学生“误读”、“误解”,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接着我们还要做好了解学生的工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才能对症下药而非对牛弹琴,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才能让教学充满活力。再者我们要设计练习,老师广泛涉猎,精心设计,为学生优中选优,充分开发习题的教育资源,使习题的知识功能、评价功能和教育功能三者并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另外要撰写教案,这个教案可以是有形教案,也可以是无形教案,假如想提高教学质量,让它更有效、更优质,这两种教案缺一不可。最后我们还要集体备课,同伴互助可以更好的促进我们专业的成长。
书中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环节详细介绍如何伤害一堂好课。无论哪一个环节都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功。对于教师来说,听课、评课与备课、上课一样,是家常便饭。家常便饭的质量可以决定人的生活质量,那么,听课、评课和备课、上课的质量也会决定教师的工作质量。会生活、懂生话的人总是想方设法提高家常便饭的质量,使其营养丰富又色香味俱全。同样,会生活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提高听课、评课和备课、上课的质量,使生活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趣、有智有慧。
孙琳老师读的是《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老师,这位美国最趣味、最有影响力、最优秀的老师感动着全球无数的人。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寒假里,手捧着这本书,细细研读,思考感悟,明白了以后努力的方向。在这本书里,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受用的还是以下几点:
一、营造像家一样温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那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代替恐惧,做孩子能够依靠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待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那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二、寻找第六阶段。雷夫老师把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导入任教的班级,使“六阶段”成为凝聚全班地沾着剂,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的成长。这“道德发展六阶段”仔细研究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透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研读,我明白了,教学必须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这正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所应当追求的境界。
崔梦宇老师读的是《深度教学》:假期之余,我研读了《深度教学》一本书,通过研读,备受启发。本书主要从苏格拉底式问答法入手,探讨教师该怎样有效开展备课设计和课堂教学。书中运用大量的教案示例、教师观点等深入探究,引导教师通过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意义、有深度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让教学正真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本书从课堂有效提问告诉教师如何提问学生。我们常说,用真心面对,用真心交融,青春期的孩子是敏感的,但也是淳朴善良的,教师要想设计出好的课堂,必须了解学生,知晓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自己的职业特点,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这都要求教师要会阅读,爱阅读,真阅读,常学习,在阅读中提高自己,在阅读中升华自己。
手捧书卷,心有余香
三毛曾经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教师是教育者,必定要多读多看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才能紧跟时代脚步不被淘汰。愿我们每位教师能够手捧一本书,在阅读中增加生命的厚度,拓展生命的宽度,成为更好的园丁,栽培出多彩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