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乍动,生机盎然——玉田县第二幼儿园小二班惊蛰活动

创建于2024-03-05
阅读 507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惊蛰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人们根据节气的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调整生活习惯。惊蛰时节,大地开始苏醒,万物生机勃勃,春耕备耕工作逐渐展开。此时,农民们开始忙于播种、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期待着一年的丰收。

除了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外,惊蛰节气还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随着天气变暖,人们纷纷走出室内,参加户外活动,感受春天的气息。然而,此时气温仍然不稳定,早晚温差较大,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疾病,因此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惊蛰饮食宜淡,在饮食上宜选用利于升发阳气又清淡可口富有营养的甘、辛、温之品,少食酸收之味为宜。

        在北方人们通常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因此,玉田县第二幼儿园小二班进行了食育活动《冰糖雪梨》共同制作这道惊蛰美味!

        惊蛰到,小朋友们也大胆尝试用黏土表现出自己心中万物复苏的惊蛰景象。

总之,惊蛰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节气,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的开始。在这个时节里,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节奏,共同迎接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春天。

阅读 50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