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表征,促进幼儿发展——李海务中心幼儿园教研活动

雷婧
创建于2024-03-05
阅读 57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明确指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表征、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孩子的想法和体验。”

       让儿童表征更有意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园于2024年3月5日开展了“关注幼儿表征,促进幼儿发展”专题教研活动。

儿童表征,

于幼儿是思维的表达,

于教师是支持的依据。

透过幼儿表征,

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幼儿、

读懂幼儿,从而支持幼儿。

探表征  走进幼儿

        “什么是幼儿表达表征?”“在游戏中进行表达表征对幼儿和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老师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带着自己的理解阐述了幼儿表征的内涵、意义等,大家认为表征可以分为语言表征和非语言表征,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表征中,了解他们的想法、需求,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从而达到理解儿童、读懂儿童、支持儿童的目的。

析表征  发现幼儿

       随着幼儿年龄发展需求的不同,他们使用的表征方式也有所差异。老师们收集了班级里幼儿的多元化表达表征,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表征特点的观点以及幼儿不同层次表征记录的方式展开研讨,了解宝贝们在符号表征方面的奥秘,倾听他们的声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小班的表征内容比较简单,形式比较单一,以图形及简单线条为主,;色彩也比较单一;无故事情节,也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描述。  

     中班的表征内容从抽象向具体开始过渡,有了基本的构思,也能够进行线、图形的组合;也有了简单的故事情节,能够进行简单的描述。  

     大班的表征内容相对比较具体,注重细节的描述,在构画人物的身体结构时也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发型、肢体、衣服等进行绘画;色彩也非常丰富,有美感,艺术性;也有了很完整的故事情节,且能够进行完整的描述。

研表征  梳理策略

       各位老师仔细归纳整理了自己的教研笔记,针对“在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进行有效表征”进行讨论反思,内化为自己所用,加速专业成长,为今后实践工作做好深入的铺垫。

         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我们了解幼儿的表征方式,剖析各年龄段幼儿的表征特点,在表征中读懂幼儿的行为,探讨了如何支持幼儿多元表征的策略。做到善于观察、会观察、爱观察。让孩子们深度学习,自然发生。透过幼儿的表征可以提升教师的教育行为与行进方向,从而生发和拓展课程的深度与广度。

        我们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有自己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思想探究表达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将继续深研幼儿表征,静静倾听、回应和记录,慢慢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与帮助,让每个孩子都能富有个性地发展。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每一种都应该被聆听和期待,

童年有一千种色彩,

每一种都应该被接纳和盛开。

走进、读懂,助力、生长。

编辑:雷     婧

审核:王汝琪

阅读 57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