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网络谣言 共创平安滨岐

松山镇滨岐社区
创建于03-05
阅读 63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生态环境,维护健康的网络家园,公安部将2024年作为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年,在全国开展专项打击整治工作。松山派出所深入滨岐社区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宣传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群众“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做好网络空间的维护者和践行者。

关于网络谣言

特别提醒大家以下内容

一、网络谣言是什么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抖音、网站、网络论坛、聊天软件等网络介质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信息。

二、网络谣言的常见类别

   1.自然灾害类网络谣言。

    指捏造某种灾害即将发生的信息,或者夸大已发生灾害的危害性信息,扰乱社会秩序。

    2.恐怖事件类网络谣言。

    指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共安全事件信息,引发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3. 捏造犯罪类网络谣言。

    指捏造骇人听闻的犯罪信息,引起公众愤怒、恐惧等情绪,同时影响当事人的声誉,扰乱正常生活秩序。

     4.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

     指捏造或夸大某类食品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引发公众抵制,干扰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5.个人事件类网络谣言。

   指针对某些个人编造吸引眼球的虚假信息,侵害当事人隐私,并造成不良影响。

三、编造散布网络谣言的后果

    在网络上编造、散布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行为的情节严重程度可能会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责任和刑事责任。

1.民事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民事主体的名誉权,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如下: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条 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行政违法责任

   如果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尚不构成犯罪的,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如下:

  第二十五条第(一)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3.刑事责任


    如果构成犯罪,则要依据《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如下: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四)项 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网络谣言经典套路

    熟悉网络谣言经典套路,才能更好识别网络谣言。

    1.凭空杜撰

    为了吸引眼球,谣言者不管真实性是否被验证,在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故意编造杜撰,绝大部分谣言都属于这一类。

    2.半真半假

    这种谣言有真的成分,也有假的内容,往往真的东西里面被掺入假的因素,导致半真半假,难以分辨。

    3.夸大其词

    这种谣言往往有基本的素材,但对事实进行了夸大其词和凭空脑补。这种谣言迷惑性较大,唬住的人也更多。

    4.假戏真拍

    网络传播中有很多被人为设计的情节与场面,甚至是有剧本、有情节、有演员的摆拍,网友难以分辨真假,拍出来的视频一经传播,往往会引起高度关注,话题度很高。

    5.断章取义

    这种谣言是从某个完整的内容中摘取,从中间拉出一小段,罔顾上下文和具体情况,就大肆传播并不加以解释,最后造成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令不明真相的网友误会。

    6.辟谣求证

    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会先用自己的小号发布一则谣言,然后用自己粉丝多流量大的账号进行转发,话术是“求证真假”。在这所谓的“求证”中,谣言得以传播。

   7.拼凑剪接

   这种谣言的基本素材是真的,但有其特定背景、地域、条件和处理结果,脱离了具体的背景和场景被使用,就成为了谣言。

警方提醒

   面对形形色色的网络谣言,请广大市民自觉做到以下3点:

   1.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文明、绿色上网,不制造谣言。

   2.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意识,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3.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辨别谣言、抵制谣言的能力。

阅读 63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