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社教育 两看两讲两比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诗词扬清风  “廉”花润校园——八七中学清廉学校建设之共赏廉政诗词

创建于03-05 阅读759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优秀诗词中,廉洁诗词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些带着清廉劝诫、高洁操守的诗句闪耀着正义的光辉,激浊扬清、抨击黑暗、弘扬清廉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悠久文化历史的瑰宝。  让我们一起诵读先贤的廉政诗词,在追溯、感悟历史真实的清廉文化中,积累清廉知识,培养清廉情感,提升清廉意识,共建共享清廉八七。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解析】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菊花虽已凋谢残落,但在那寒风霜雪中却仍有傲立不屈的菊枝。作者以“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赞美菊花的傲骨耐寒,也激励我们应如这惨菊傲霜一般,时刻保持昂扬斗志,顽强不屈,直面重重困难。面对复杂的环境和各种诱惑,要坚守初心,时刻保持高洁本性,以正气修身,不畏艰难,愈挫弥坚。

     拒礼诗(明·况钟)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解析】正统四年,况钟任苏州知府已九年,要赴京考绩面君。在明代,地方官进京朝见,一般都要带搜刮来的金银珍宝,名产土仪,用以巴结京城里的势宦权贵。当时流行的一首歌谣说:“知县是扫帚,太守是畚斗,布政是驻袋口,都将去京里抖”。而况钟从政多年,却是两袖清风。《拒礼诗》描述了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当地百姓官员纷纷备礼送行,但他一概拒收的场景。他认为如果接受礼物,就会受到人们的利用和捆绑。这首诗体现了他对个人尊严的坚守,也是况钟一生为官清廉、为民谋福的真实写照。

书端州郡斋壁(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解析】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

 《爱莲说》(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一生喜爱莲花,所以写下了这篇借花喻人的《爱莲说》。它巧妙地将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格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主静、无欲”的道德观,体现了一种高洁的情操和人格美的力量。莲花所体现的君子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君子,要讲求精神文明。

《卜算子·咏梅》(南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解析】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墨梅》(元代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解析】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全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气。

《入京》[明]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解析】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解析】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从竹子入手,托物言志,是一个基层官员的心声和自叙。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郑板桥出身寒微,做官前后均以卖画为生,因而,对底层生活的疾苦无隔膜之感。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终结全诗,强调了对民情体察入微、与百姓休戚与共的执政信条。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廉洁诗词进校园切实加强我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筑牢师生廉洁修身的思想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廉洁环境,凝聚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强大力量。

阅读 7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